- 年份
- 2024(7251)
- 2023(10581)
- 2022(9018)
- 2021(8683)
- 2020(7461)
- 2019(17492)
- 2018(17245)
- 2017(34258)
- 2016(17922)
- 2015(20276)
- 2014(19891)
- 2013(19253)
- 2012(17292)
- 2011(15045)
- 2010(15000)
- 2009(13674)
- 2008(13369)
- 2007(11401)
- 2006(9676)
- 2005(8351)
- 学科
- 济(68636)
- 经济(68560)
- 业(53585)
- 管理(52764)
- 企(44735)
- 企业(44735)
- 方法(39590)
- 数学(35665)
- 数学方法(35001)
- 银(22646)
- 银行(22500)
- 行(21084)
- 制(20747)
- 财(20409)
- 中国(18930)
- 融(16430)
- 金融(16429)
- 农(15719)
- 务(14590)
- 财务(14533)
- 财务管理(14493)
- 业经(14229)
- 企业财务(13810)
- 理论(12953)
- 度(11930)
- 制度(11912)
- 贸(11410)
- 贸易(11397)
- 险(11169)
- 易(11146)
- 机构
- 学院(238841)
- 大学(238796)
- 管理(100508)
- 济(98058)
- 经济(96060)
- 理学(86875)
- 理学院(86099)
- 管理学(84319)
- 管理学院(83889)
- 研究(68900)
- 中国(64526)
- 财(48908)
- 京(48461)
- 科学(40111)
- 财经(39451)
- 经(36117)
- 中心(35875)
- 江(34527)
- 农(34398)
- 业大(33221)
- 所(31938)
- 经济学(31182)
- 财经大学(30104)
- 北京(29844)
- 研究所(29074)
- 经济学院(28358)
- 州(27794)
- 农业(27185)
- 商学(26576)
- 范(26542)
- 基金
- 项目(166603)
- 科学(133265)
- 基金(124563)
- 研究(120268)
- 家(107434)
- 国家(106600)
- 科学基金(94499)
- 社会(77692)
- 社会科(73804)
- 社会科学(73784)
- 基金项目(65462)
- 省(63905)
- 自然(62942)
- 自然科(61623)
- 自然科学(61611)
- 自然科学基金(60503)
- 教育(57130)
- 划(53955)
- 资助(52723)
- 编号(48217)
- 部(37647)
- 重点(37005)
- 成果(36942)
- 创(35507)
- 发(33587)
- 教育部(33220)
- 创新(33104)
- 科研(32825)
- 国家社会(32659)
- 人文(32327)
共检索到344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寿康
《巴塞尔协议Ⅲ》将新资本协议的缺陷,看成是可以通过提高资本充足标准来改进的缺陷,没有系统地分析现有银行监管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风险度量模型所存在的一些内在缺陷,并指出,巴塞尔银行监管模式的基本假设——金融风险可以通过先进模型来准确度量,其实只是一种幻觉。文章同时指出,如果模型不能准确地度量风险,在现有的基于模型的银行监管模式下,更高的资本充足要求,只会激起银行更大的监管套利动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银行监管模式容易引发内生性风险,从而危及整个系统的稳健性。因此,在提高核心资本标准的同时,巴塞尔委员会应考虑如何更加科学地对银行实施资本充足监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龑 陈娟娟
针对利用差异化监管解决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问题的论点,本文通过构建了数理模型,发现短期中即使不实行差异化监管,银行业也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但在长期中,只有实行差异化监管,银行业才有可能实现差异化经营。以模型结论为基础推论出了"监管幻觉"的现象,监管者若只关注短期状况,忽视长期趋势,很可能错误的认为即使不采取差异化监管,银行业的竞争也能促使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经营。"监管幻觉"会影响到监管者进行差异化监管改革的积极性,因此,监管者必须克服"监管幻觉",坚定不移的推行差异化监管,才能克服商业银行同质化经营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利用第二类差异化监管来引导和倒逼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成洁
本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银行在资本监管约束下的资本与风险调整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将资本监管压力分为惩罚压力与预警压力,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的银行面临惩罚压力,而达到监管要求但与监管要求之差低于其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标准差的银行面临预警压力。研究发现,惩罚压力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均没有显著影响,预警压力显著提高了资本缓冲不足银行的资本比例调整,对风险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补充资本的同时又不放弃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进一步地,通过对资本补充机制的分析,发现银行较为依赖资本市场融资,内源性资本的内在激励和降低风险的约束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调整 风险调整 资本缓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卉冉 孙英隽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资本 风险承担 资本充足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文
文章运用代理理论对我国目前银行监管收费制度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的机构监管费率条件下银行具有减少股权融资,增加负债融资,提高资产负债率的激励,这与我国及国际上推行的资本监管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文章建议对目前的银行监管收费制度进行改革,机构监管费率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监管收费 资本结构 代理成本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安宝 戴利俊 解鹏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作用的经济体中,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对其实施资本监管是影响产出波动的因素之一。在包含商业银行等五部门的DSGE模型框架下,基于巴塞尔资本协议,研究银行资本监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福利分析。研究表明:三大资本监管协议都具有顺周期性,且银行部门的存在使得经济应对冲击的反应更加剧烈和复杂。为此,应审慎实施新资本协议,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企业间接融资比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璐 朱秀华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不断加强和资本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颁布及实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框架不断完善。本文以38家商业银行278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运用经修订的Shrieves and Dahl(1992)提出的局部联立调整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结果表明:在《办法》实施以后,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显著提高,风险水平均显著下降;监管压力对资本的变动有显著的影响,但对风险的变动没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监管压力 银行资本 银行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建武
基于监管压力下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调整模型对我国中小银行45组数据分别进行的TSLS分析显示,目前监管压力并没有对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和资产风险调整产生正向影响;银行资本和风险调整表现出内生性稳定趋势,但不收敛于合规标准;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损失的增加,加剧了资产风险;公开上市对资本与风险调整没有影响。打破中小银行资本和风险内生性的调整行为,需要强化监管约束与资本市场约束。
关键词:
中小银行 监管 资本充足率 风险 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微微
基于Guillaume Plantin(2014)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并扩展引入社会投资总效用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影响因素的2003—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子银行的发展有逆监管周期效应,对传统银行放宽资本监管,正确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可以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新兰
关于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如何调整其资本充足水平和资产风险水平的争论,在理论界和业界从未停止。本文运用我国上市银行数据,在对经典模型检验方法改进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其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2004-2008年期间,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提高资本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2009年以来,随着资本监管约束力度的加大,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效应明显增强,商业银行在其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时,会增加资本或减少风险资产,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银行会通过扩大风险业务或减少资本占用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水平。
关键词:
资本监管 资本充足率 风险水平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有效银行资本监管涉及降低银行倒闭风险所得到的社会收益与抑制金融业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理想的银行资本监管应随着这些成本和收益的变化而调整,设计一种激励相容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成为对银行资本监管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标准化模式还是内部模型法都是对银行具体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法的约束,整体监管模式建立在预先承诺制的基础之上,注重激励相容、发挥市场约束和银行自身管理的作用,在适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比内部模型法具有优势。
关键词:
银行资本监管 激励相容 整体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栋 王飞
基于我国41家银行2004-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两者呈非线性关系,但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在不同的阈值范围内都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监管假说";本文估计出门槛值大于最低资本监管水平,这一发现启示监管当局应对银行施加适当的压力,提出银行达到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具体的时限。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风险 面板门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维海 王营
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270份面板数据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银行资本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会同时考虑其资本与风险的变化;监管压力总体而言会显著地降低银行的风险,但对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监管压力对银行资本产生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风险 联立方程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