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1)
- 2023(14875)
- 2022(12930)
- 2021(12106)
- 2020(10329)
- 2019(23728)
- 2018(23294)
- 2017(45870)
- 2016(24465)
- 2015(27530)
- 2014(27325)
- 2013(26637)
- 2012(24284)
- 2011(21438)
- 2010(21168)
- 2009(19338)
- 2008(18694)
- 2007(15970)
- 2006(13498)
- 2005(11489)
- 学科
- 济(96764)
- 经济(96657)
- 管理(71826)
- 业(70295)
- 企(57600)
- 企业(57600)
- 方法(50939)
- 数学(45263)
- 数学方法(44720)
- 财(26234)
- 中国(25336)
- 农(24182)
- 业经(20530)
- 学(19737)
- 地方(17734)
- 务(17729)
- 财务(17660)
- 财务管理(17620)
- 制(17212)
- 贸(17177)
- 贸易(17170)
- 企业财务(16731)
- 易(16667)
- 理论(16421)
- 农业(16286)
- 银(16070)
- 银行(16032)
- 技术(15213)
- 融(15177)
- 金融(15175)
- 机构
- 大学(339389)
- 学院(337324)
- 管理(139774)
- 济(134371)
- 经济(131562)
- 理学(122334)
- 理学院(121111)
- 管理学(118955)
- 管理学院(118353)
- 研究(103578)
- 中国(81202)
- 京(69939)
- 科学(63675)
- 财(62850)
- 财经(51692)
- 业大(49776)
- 农(49732)
- 中心(49363)
- 所(49047)
- 经(47321)
- 江(46793)
- 研究所(44985)
- 北京(43510)
- 范(42660)
- 师范(42241)
- 经济学(41273)
- 财经大学(39087)
- 农业(38920)
- 院(38341)
- 州(38303)
- 基金
- 项目(240794)
- 科学(190679)
- 基金(177180)
- 研究(175691)
- 家(153071)
- 国家(151827)
- 科学基金(132693)
- 社会(111882)
- 社会科(106062)
- 社会科学(106037)
- 基金项目(94347)
- 省(92936)
- 自然(87299)
- 自然科(85328)
- 自然科学(85306)
- 自然科学基金(83764)
- 教育(81459)
- 划(78281)
- 资助(73647)
- 编号(71446)
- 成果(56238)
- 部(53673)
- 重点(53091)
- 创(50025)
- 发(49556)
- 课题(47892)
- 教育部(46801)
- 创新(46632)
- 科研(46610)
- 国家社会(46106)
- 期刊
- 济(134354)
- 经济(134354)
- 研究(97451)
- 中国(56060)
- 学报(51232)
- 管理(48529)
- 财(47478)
- 科学(47190)
- 农(43388)
- 大学(39998)
- 学学(37852)
- 教育(34399)
- 融(33291)
- 金融(33291)
- 农业(29994)
- 技术(29372)
- 财经(24677)
- 业经(22317)
- 经济研究(22270)
- 经(20884)
- 问题(17394)
- 理论(17232)
- 图书(16107)
- 实践(15880)
- 践(15880)
- 技术经济(15876)
- 科技(15669)
- 统计(15457)
- 版(15233)
- 商业(14895)
共检索到469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利红 陈羲 李良元
本文创新性地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提出野基础费率+动态差别费率冶模式,设计出一套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存款保险制度;引入合作博弈Shapley Value方法,动态测量单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值,得出动态差别费率;通过对86家样本银行实证研究,得出,将人工智能与AHP进行集成,有利于优化现有风险评价方法,弥补其不足;同时将单体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考虑到差别费率的厘定中,更有利于存款保险制度发挥金融安全网维护金融稳定的功能。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风险差别费率 Shapley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鸿伟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本文认为,存款保险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应将目标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目标与特征,讨论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的要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鸿伟
我国存款保险实行差别费率与基准费率相结合的制度。学术界对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研究主要以防范道德风险为出发点,聚焦于风险差别费率。传统的风险差别费率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模型和期望损失模型,两者均是对商业银行自身倒闭风险进行定价。本文认为,存款保险的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作为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部分,也应将目标聚焦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视角,对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定价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目标与特征,讨论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机制的要点与形成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原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基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存款保险费率定价模型,该模型以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风险的依据。并且我们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数据对模型做了保费测算。结论证实模型的定价体系更全面,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志强 姜全 闫兆虎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危机的来源,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尽管我国目前的总体系统性风险处于相对安全区间,但受房地产信贷、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及汇率波动、宏观环境稳定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快速上升,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逆周期调控,弱化金融机构的顺周期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晴
在放松存款利率管制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个人理财产品满足了储户要求高回报的要求。但是,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过度将储蓄存款转换成理财产品将增加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志勇
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界开始反思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加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成为今后改革的方向。以2009年初美联储进行压力测试的美国18家大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风险波动率和系统性风险予以度量。实证研究表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起,美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从低谷走向高峰,至今虽有所缓释,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水平。因此,金融监管目标框架应该是:以控制系统性风险为中心,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保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美国银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晓莉 成硕
本文以VAR-NETWORK模型为基础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银行间风险传染呈周期性波动,同业业务是银行间风险传染的重要渠道。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风险传染较低且对贷款价值比(LTV)政策更敏感;在周期上行阶段,央行需实施更紧缩的LTV政策才能有效控制银行间风险传染。这些结论为如何选择合适的政策时机、实施差别化宏观审慎政策及如何与货币政策协调等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现实依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肖飞 张希羚 徐龙炳
宏观审慎工具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指数,从宏观审慎工具视角研究其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宽松型和紧缩型宏观审慎工具均能显著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且二者表现并无差异,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宏观审慎工具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银行竞争度高、透明度低时,宏观审慎工具的作用效果更显著,表明宏观审慎工具有效性的发挥是情境依赖的。本文从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视角丰富和补充了宏观审慎工具应用评价的研究,在宏观审慎工具运用情境方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沛龙 王晓婷
针对宏观审慎政策中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理论上研究了逆周期政策工具所带来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信贷扩张期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会使银行的当期风险承担水平增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使风险承担降低。而滞后六个月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的上升可以显著降低当期的风险承担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一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静
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根本目标,其中,量化系统性风险是有效监管的关键之一。本文尝试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专门用于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指标和工具,并根据我国实际构建了"宏观+微观"双层次的系统性风险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金融压力的概念,通过构造系统性风险压力指数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评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令学
存款保险是经济金融危机的产物,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宏观审慎管理工具。本文基于政策设计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加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完备性和效用性。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金融管理 金融安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熊婉婷
宏观审慎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微观审慎以保护消费者为政策目标,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二者目标相辅相成,政策效果也相互依赖。然而,由于监管部门不同但监管对象和政策工具高度重叠,二者可能出现政策冲突,尤其在经济下行、银行高度集中且业务同质化以及不同监管机构权责不分的情形之下。英美经验表明,无论是独立委员会机制还是央行统筹协调机制,有效的监管协调都离不开明确的权责划分、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及流畅透明的信息共享。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中国可从三方面着手改革。一是打造"一体多翼"的组织治理架构,增强行为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组。二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鼓励不同监管机构领导人交叉任职,提高微观审慎机构在系统性风险分析中的参与度,以及借助"服从-解释"机制提高跨部门决策的透明度。三是为潜在政策冲突做好预案,包括预先设定政策目标优先级、进一步完善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拓展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以及鼓励金融机构积累逆周期安全缓冲等。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监管协调 系统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