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7)
- 2023(13075)
- 2022(11542)
- 2021(10821)
- 2020(9212)
- 2019(21191)
- 2018(21014)
- 2017(42182)
- 2016(22503)
- 2015(25383)
- 2014(25193)
- 2013(25028)
- 2012(23204)
- 2011(20920)
- 2010(20872)
- 2009(19448)
- 2008(19285)
- 2007(17006)
- 2006(15180)
- 2005(13586)
- 学科
- 济(90353)
- 经济(90242)
- 管理(66554)
- 业(65254)
- 企(52785)
- 企业(52785)
- 方法(46661)
- 数学(41386)
- 数学方法(41046)
- 中国(26657)
- 财(25440)
- 银(24377)
- 制(24307)
- 银行(24230)
- 农(23613)
- 行(22784)
- 业经(19236)
- 融(18634)
- 金融(18633)
- 贸(17259)
- 贸易(17246)
- 易(16765)
- 学(16734)
- 务(16452)
- 地方(16437)
- 财务(16394)
- 财务管理(16354)
- 企业财务(15600)
- 农业(15242)
- 理论(14097)
- 机构
- 大学(324854)
- 学院(320696)
- 管理(132504)
- 济(131965)
- 经济(129134)
- 理学(114289)
- 理学院(113161)
- 管理学(111504)
- 管理学院(110923)
- 研究(101684)
- 中国(85318)
- 京(68563)
- 财(65833)
- 科学(59533)
- 财经(53042)
- 所(49287)
- 经(48251)
- 农(47952)
- 中心(47607)
- 江(45570)
- 业大(45034)
- 研究所(44531)
- 北京(43737)
- 经济学(40676)
- 财经大学(39863)
- 范(39473)
- 师范(39161)
- 州(37998)
- 农业(37762)
- 经济学院(37069)
- 基金
- 项目(215100)
- 科学(169645)
- 研究(159220)
- 基金(157993)
- 家(135554)
- 国家(134465)
- 科学基金(116568)
- 社会(101784)
- 社会科(96520)
- 社会科学(96494)
- 基金项目(84052)
- 省(81938)
- 自然(75005)
- 自然科(73209)
- 自然科学(73194)
- 教育(72640)
- 自然科学基金(71919)
- 划(68981)
- 资助(66062)
- 编号(65145)
- 成果(52697)
- 部(48786)
- 重点(46992)
- 创(44329)
- 发(44259)
- 课题(43490)
- 教育部(42469)
- 人文(41770)
- 国家社会(41691)
- 创新(41355)
- 期刊
- 济(138971)
- 经济(138971)
- 研究(101914)
- 中国(55630)
- 财(47952)
- 管理(46697)
- 学报(46688)
- 融(45045)
- 金融(45045)
- 科学(43222)
- 农(42566)
- 大学(36062)
- 学学(34043)
- 教育(30524)
- 农业(28144)
- 财经(26171)
- 技术(25742)
- 经济研究(22561)
- 业经(22349)
- 经(22002)
- 问题(18654)
- 理论(18592)
- 实践(17104)
- 践(17104)
- 技术经济(15756)
- 图书(15354)
- 贸(14812)
- 商业(14640)
- 现代(14636)
- 科技(14153)
共检索到47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敬志勇 孔东民 厉吉斌
基于FD IC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所设定的概率分布,本文利用VaR方法对商业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我国上市银行2004~2008年间的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可以反映其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程度在风险控制中得到充分体现。银行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净资产回报率越高。
关键词:
风险厌恶 公司治理 银行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晟 蔡明超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中国居民投资行为的第一手数据,并基于此建立中国居民风险厌恶系数的估测模型,从中国居民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及居民主观风险偏好态度两个角度分析影响该系数的各个因素,其中前者主要指人口统计学要素和居民财富状况两大方面。本文建议中国理论界在处理资产配置优化问题时、金融机构在开发产品、推介理财产品时以及金融监管当局在开展投资者教育、设立投资准入门槛时皆应考虑居民的社会属性及财富情况,以反映中国国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琴 郑振龙
依据巴塞尔协议III标准,中国银监会推出的四大监管工具将会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借鉴CAPM模型,理论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下的破产概率的均衡解要小于无资本充足率要求监管下的均衡解。其次,选取29家中国商业银行样本,用Z-score测度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实证分析发现,Z-score与资本充足率呈正相关,且与流动比呈负相关;绩效与Z-score和流动比呈正相关,且与贷款拨备率呈负相关。总之,四大监管工具的实施与管理,有利于提高Z-score,增大风险厌恶程度,降低破产概率,提高银行绩效。
关键词:
Z-score 风险厌恶 银行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琴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标准,中国银监会推出的四大监管工具将对中国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选取29家中国商业银行样本,用Z-score测度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实证发现:Z-score与资本充足率、拨贷比、杠杆率、净稳定融资比率正相关,而与流动比率负相关。四大监管工具的实施,有利于提高Z-score,增加风险厌恶程度,降低银行破产概率,提高银行绩效。
关键词:
Z-score 风险厌恶 银行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业安
对一般人而言,都不太喜欢风险这个东西。经济学家假定人们厌恶风险,是有道理的。俗话说,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能够确定地得到一笔收入,总好过每个月提心吊胆地看业绩考核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选择:是确定地获得1000元;还是获得一张彩票,这张彩票有50%的可能性得到3000元,有50%的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嘉南 张希 黄登仕
经理风险厌恶会增加股东使用业绩薪酬激励的成本,然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经验研究发现,如果经理过度自信,则会减弱风险厌恶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其薪酬中的报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其与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同时研究还发现,非系统风险所占总风险比重较大的公司,相比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会给予过度自信的高管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这意味着高管的过度自信主要源于其对公司非系统风险认知的偏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报酬业绩敏感度 非系统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乔坤元
本文对公司资产积累路径进行建模,得出风险溢价与资产回报的加权波动率之间的比值即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借助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发现资产回报的加权波动率显著正向影响其风险溢价并有一定的解释力,且上市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在3.5~10.5之间。另外,我国上市公司与美国相比更加厌恶风险,非国有和非垄断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对风险更敏感,说明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政府、业界和学术界都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姚佩怡
证券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是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式"颜值"抑或"精益求精"式"研值"的行为导向,直接决定着我国证券信息是否有效供给和能否建立证券研究新秩序。本文通过探析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的倾向性及其内在机制,揭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是标新立异、"风险厌恶"还是"精益求精"。实证研究表明:(1)明星分析师研报观点并非标新立异导向,与非明星分析师相比,明星分析师称号的盈余预测中反而会降低发布标新立异观点的概率;(2)明星分析师主观不倾向于发布标新立异观点,并非因为明星分析师在上榜后已经"功成名就"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 风险厌恶 盈余预测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吴鑫育 梅学婷 周海林 尹学宝
经验研究表明汇率收益率分布呈现出时变高阶矩(偏度和峰度)特征,其对于汇率波动率建模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众多研究表明,时变风险厌恶(RA)包含了金融波动率预测的相关信息。鉴于此,本文构建带时变高阶矩的GARCH-MIDAS-SK模型框架,进一步将RA指数引入该模型框架,实证检验RA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影响以及预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RA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具有显著负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分布展现出明显的时变高阶矩特征;引入RA和时变高阶矩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样本内拟合效果。基于损失函数和MCS检验证实了引入RA和时变高阶矩能够显著提高模型的样本外预测精度,且预测结果具有关于不同样本外预测阶段的稳健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琰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科技保险风险补偿问题进行建模研究,得到了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情形下政府最优风险补偿策略及保险公司最优努力水平的显示解。结果显示,最优边际激励系数不再恒大于零,其随着政府的风险厌恶程度增加而递增,随着保险公司的风险厌恶程度增加而递减,随着科技保险业务盈利水平的增加而递减。
关键词:
科技保险 风险补偿 委托-代理 风险厌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新 胡刚
本文讨论了证券分析的过程和证券投资计划的制定。我们视证券价格 的波动为动态的模糊系统,利用模糊数的概念分析了证券价格的变化规律和定义了 模糊集理论下的证券价格的期望值、证券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预期风险系数。利 用这些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个风险厌恶型的证券投资数学模型,为证券投资者的决 策问蹄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该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投资者的知识和经验,它的 求解过程简单易行。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乔坤元
本文通过模型化公司的资产积累路径给出了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表达式,并由此得到资产回报率溢价与加权资产回报波动率之间的量化关系。本文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在5到9之间,高于美国的风险厌恶区间,并且非国有上市公司和在非垄断行业中的上市公司更加厌恶风险,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政府、监管者、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学术界都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正位 丁佳敏 张伟强
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然而,逆向选择理论并不总能得到有力的实证结果支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保险市场可能存在正向选择效应。因此,逆向选择(高风险的人更积极地购买保险)和正向选择(由于风险厌恶程度等私人信息的存在,积极购买保险的人出险概率更低)的存在性问题,一直受到反复的讨论。某保险公司在2018年3月推出了一款的激励版重疾险,用户运动达标即可获赠保额,除此之外与其他重疾险产品并无显著差异。如果重疾险市场中存在正向选择效应,那么风险厌恶程度更高的用户更有可能被“运动激励价格折扣”活动所吸引。而激励版重疾险的购买情况表明,购买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偏高,说明重疾险市场内存在明显的正向选择效应。本文的实证证据并不能说明重疾险市场吸引了风险概率偏高的人群,无法支持市场内存在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本文丰富了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正向选择与逆向选择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文革
针对巨灾事故发生频率较小,样本数据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比较困难的特点,以及由此导致的巨灾风险市场参与者模糊性厌恶的情况,本文在Hansen和sargent引入的稳健控制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了保险风险的修正均衡模型,由此得到了巨灾产品的定价公式并用巨灾债券的实证数据给出了统计估计和稳健性检验。最后将本文得到的公式和国际上流行的其它几种巨灾风险定价公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模糊性厌恶 巨灾风险定价 巨灾产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业安 左聪颖 陈叶烽 连洪泉 叶航
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基于彩票选择的实验设计以及修正的最后通牒和独裁者博弈,测度了个体的风险厌恶系数以及不平等厌恶系数,在社会偏好框架下研究了个体的风险厌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的个体都是风险厌恶的,并且个体的风险厌恶具有异质性,家庭总收入和是否具有经济行为决策实验经验会对个体的风险厌恶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个体也存在不平等厌恶,大多数个体都是不平等厌恶的,但个体的风险厌恶和不平等厌恶是不相关的,并且不平等厌恶受到了性别和是否来自于城市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了实验中所测度的个体风险厌恶确实能够反映个体的现实风险厌恶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