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8)
- 2023(9566)
- 2022(8099)
- 2021(7354)
- 2020(5983)
- 2019(13108)
- 2018(12969)
- 2017(24381)
- 2016(13052)
- 2015(14265)
- 2014(13909)
- 2013(13474)
- 2012(12549)
- 2011(11557)
- 2010(11952)
- 2009(11205)
- 2008(10786)
- 2007(9760)
- 2006(8747)
- 2005(8213)
- 学科
- 济(56437)
- 经济(56379)
- 业(36151)
- 管理(34765)
- 企(26561)
- 企业(26561)
- 中国(21402)
- 地方(18440)
- 农(17188)
- 方法(15854)
- 业经(14081)
- 银(13620)
- 银行(13603)
- 数学(13343)
- 数学方法(13201)
- 行(13174)
- 制(12698)
- 融(12690)
- 金融(12689)
- 财(11696)
- 农业(11689)
- 险(10959)
- 贸(10906)
- 贸易(10894)
- 保险(10868)
- 易(10461)
- 地方经济(10250)
- 发(10046)
- 技术(8945)
- 环境(8613)
- 机构
- 学院(178499)
- 大学(172706)
- 济(73722)
- 经济(72006)
- 管理(65763)
- 研究(62721)
- 理学(54392)
- 理学院(53780)
- 管理学(52919)
- 管理学院(52581)
- 中国(52535)
- 京(37141)
- 科学(36563)
- 财(36427)
- 所(31509)
- 中心(29389)
- 农(29127)
- 江(28855)
- 研究所(27947)
- 财经(27377)
- 经(24668)
- 范(24046)
- 北京(24018)
- 州(23857)
- 师范(23803)
- 业大(23482)
- 院(22872)
- 农业(22277)
- 经济学(21796)
- 省(20365)
- 基金
- 项目(110863)
- 科学(87505)
- 研究(85465)
- 基金(77920)
- 家(66471)
- 国家(65831)
- 科学基金(56798)
- 社会(54176)
- 社会科(51234)
- 社会科学(51227)
- 省(45627)
- 基金项目(40177)
- 教育(38749)
- 划(37369)
- 编号(36314)
- 自然(34494)
- 自然科(33695)
- 自然科学(33687)
- 自然科学基金(33050)
- 资助(32008)
- 发(29772)
- 成果(29623)
- 课题(26090)
- 重点(25101)
- 发展(24309)
- 展(23882)
- 创(23699)
- 部(23432)
- 创新(22133)
- 年(22061)
共检索到292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代建生 田惠文 秦开大
通过构建基于纳什谈判的团队生产模型,在风险厌恶下考察合作研发的双边激励和谈判问题。分析研发组织的研发效率、风险厌恶以及产出波动等因素对线性激励合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方所得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自身(对方)研发效率的上升而增大(下降),随自身(对方)风险厌恶程度的上升而减小(增大);而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研发产出方差的变化依赖于两个组织的风险厌恶程度与研发效率乘积的相对大小;最后剖析了风险厌恶、谈判能力、研发效率和产出波动等因素对激励合同及研发产出的影响机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代建生 田惠文 秦开大
通过构建基于纳什谈判的团队生产模型,在风险厌恶下考察合作研发的双边激励和谈判问题。分析研发组织的研发效率、风险厌恶以及产出波动等因素对线性激励合同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方所得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自身(对方)研发效率的上升而增大(下降),随自身(对方)风险厌恶程度的上升而减小(增大);而最优线性分享比例随研发产出方差的变化依赖于两个组织的风险厌恶程度与研发效率乘积的相对大小;最后剖析了风险厌恶、谈判能力、研发效率和产出波动等因素对激励合同及研发产出的影响机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嘉南 张希 黄登仕
经理风险厌恶会增加股东使用业绩薪酬激励的成本,然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经验研究发现,如果经理过度自信,则会减弱风险厌恶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其薪酬中的报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其与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同时研究还发现,非系统风险所占总风险比重较大的公司,相比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会给予过度自信的高管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这意味着高管的过度自信主要源于其对公司非系统风险认知的偏差。
关键词:
过度自信 报酬业绩敏感度 非系统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琰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科技保险风险补偿问题进行建模研究,得到了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情形下政府最优风险补偿策略及保险公司最优努力水平的显示解。结果显示,最优边际激励系数不再恒大于零,其随着政府的风险厌恶程度增加而递增,随着保险公司的风险厌恶程度增加而递减,随着科技保险业务盈利水平的增加而递减。
关键词:
科技保险 风险补偿 委托-代理 风险厌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业安
对一般人而言,都不太喜欢风险这个东西。经济学家假定人们厌恶风险,是有道理的。俗话说,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能够确定地得到一笔收入,总好过每个月提心吊胆地看业绩考核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参加实验的人选择:是确定地获得1000元;还是获得一张彩票,这张彩票有50%的可能性得到3000元,有50%的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 乔宁 陈杰 龚思宇 张维静 汪洋 陈婧
电力市场改革初期,发电商以串谋形式行使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的现象在中长期电量市场中较为严重。通过设计合理的市场机制,抑制发电商串谋行为,是我国电力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市场主体对于风险的厌恶特性以及激励相容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了一套针对中长期电量集中竞价市场通过二次分配出清量来抑制市场主体串谋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机制能大大增加发用两侧串谋联盟主体的风险,降低串谋目标收益,引导参与串谋的主体脱离联盟,抑制市场中的串谋行为。对增加中长期集中竞价市场交易量,平稳交易价格,令电力市场出清价格重新回归理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庄新田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建立了投资者表现为损失厌恶情形下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模型,并考察了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偏差对开放式基金业绩激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基金的业绩激励机制下,损失厌恶型投资者在面对失败的投资结果时会低估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进而低估投资的期望收益;在一定条件下,与完全理性型投资者相比,损失厌恶型投资者会导致业绩激励效率损失增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志炳 蔡晨 许保光
在市场需求受价格影响的假设下,建立了一个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厌恶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利用确定性等价方法得到了分散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同时也给出了对于第二类效用函数存在改进性定价策略的判定条件。并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和期望效用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英凯 赵宏宇
实证研究发现,以中国市场的股票和债券为资产投资标的,并以基金投资人效用函数值最大化为目标,在满足基金投资人不同风险厌恶水平的约束下所求得证券投资基金最优的资产配置结构中,基金投资人风险厌恶水平越高时,资产配置结构中的高风险资产的比重也愈低,反之越高。
关键词:
效用函数 风险厌恶 资产配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利军 李四杰 严厚民
论文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零售商以条件在险价值(CVaR)作为其风险衡量,制造商为风险中性,制造商与零售商通过讨价还价机制决定批发价格以及订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零售商为风险厌恶的决策者而制造商为风险中性的决策者时,供应链成同的合作博弈存在均衡的批发价格以及订货量。研究还发现零售商对供应链利润的讨价还价能力随着其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大而增加。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熊恒庆 施和平
由一个风险厌恶型零售商和一个风险中性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分析了供应链三种订货时机:预先订货、延迟订货、柔性订货,结果显示供应链将处于制造商不偏好的订货时机;调查了零售商风险厌恶对制造商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零售商将削减订货量至少一半,制造商利润将减少至少一半;设计了利润保证契约这一供应链协调机制,发现通过该契约,制造商生产量将提高到原来的两倍以上,还对该契约的实施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订货时机 订货延迟 风险厌恶 供应链协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鹏 崔援民 翁小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慧辉
笔者采用委托代理模型,以股东为风险中性、经理人为风险厌恶为基本假设,分析了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股权激励形式的激励作用。结果显示,当限制性股票无偿赠送给经理人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大于股票的激励作用;为激励经理人采取股东希望的行动,股票期权对股东的经济成本低于限制性股票对股东的经济成本。这一结论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兰军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以中国2007—2011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经理层风险厌恶与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理层风险厌恶与资本结构负相关,经理层风险厌恶程度越大,公司负债率越低;同时,比较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经理层风险厌恶程度要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其对公司负债率的影响也更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乔坤元
本文通过模型化公司的资产积累路径给出了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表达式,并由此得到资产回报率溢价与加权资产回报波动率之间的量化关系。本文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在5到9之间,高于美国的风险厌恶区间,并且非国有上市公司和在非垄断行业中的上市公司更加厌恶风险,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对政府、监管者、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学术界都有一定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