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9)
- 2023(11776)
- 2022(9623)
- 2021(8876)
- 2020(7203)
- 2019(15906)
- 2018(15328)
- 2017(29539)
- 2016(15377)
- 2015(16988)
- 2014(16015)
- 2013(15633)
- 2012(13895)
- 2011(12210)
- 2010(12152)
- 2009(11704)
- 2008(10266)
- 2007(9182)
- 2006(7877)
- 2005(7011)
- 学科
- 济(55763)
- 经济(55706)
- 业(42891)
- 管理(39126)
- 企(33072)
- 企业(33072)
- 融(26804)
- 金融(26801)
- 银(25383)
- 银行(25377)
- 行(24508)
- 中国(24266)
- 方法(20129)
- 农(18471)
- 数学(17261)
- 数学方法(17081)
- 地方(16780)
- 业经(16322)
- 财(16221)
- 制(16077)
- 农业(12313)
- 产业(12167)
- 务(11297)
- 中国金融(11276)
- 财务(11273)
- 财务管理(11251)
- 险(10957)
- 保险(10866)
- 企业财务(10625)
- 贸(10360)
- 机构
- 学院(198328)
- 大学(190668)
- 济(80115)
- 经济(78344)
- 管理(73286)
- 理学(62078)
- 理学院(61432)
- 研究(61330)
- 管理学(60365)
- 管理学院(60020)
- 中国(57603)
- 财(40645)
- 京(38920)
- 科学(36030)
- 中心(32035)
- 财经(31638)
- 江(30091)
- 农(29707)
- 所(28725)
- 经(28467)
- 业大(26432)
- 研究所(25792)
- 州(25487)
- 经济学(25394)
- 范(24506)
- 师范(24249)
- 北京(23959)
- 财经大学(23477)
- 融(23140)
- 农业(23136)
- 基金
- 项目(132859)
- 科学(105238)
- 研究(102352)
- 基金(94792)
- 家(80325)
- 国家(79581)
- 科学基金(69678)
- 社会(65080)
- 社会科(61745)
- 社会科学(61731)
- 省(55182)
- 基金项目(50258)
- 教育(45534)
- 划(44546)
- 编号(43379)
- 自然(42789)
- 自然科(41763)
- 自然科学(41758)
- 自然科学基金(41002)
- 资助(37138)
- 成果(33904)
- 发(31007)
- 课题(29794)
- 重点(29794)
- 创(29504)
- 部(27535)
- 创新(27463)
- 项目编号(26622)
- 国家社会(26531)
- 性(26486)
共检索到303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天阳
投资流通产业能否提高投融资效果,文章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文章借助于风险偏好特性与期望效用,通过理论论证提出了一种最佳投融资路径实现方法。基于该理论分析成果,对西部省会兰州地区市场主流的基金理财类产品进行长期跟踪与分析,不仅确定了该类产品投资对象的风险特性,而且明确了提高相应基金理财类产品收益率的具体实现办法。文章通过一个阶段的适用性跟踪研究,对比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等确定了投资该地区流通产业能显著提高投融资效果,并对显著提高的三重原因给予解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冠华
本文从金融需求的角度出发,考察企业如何根据自身产业风险、融资偏好、自有资本存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研究发现,当企业所从事的产业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其产业风险较低、资本较为充足,企业投资生产项目的资金回报率较为稳健,则更加偏好债权融资;当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处于技术前沿,创新和研发是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时,其技术风险和产业风险都相对较高,且资本相对不足,企业投资生产项目的资金回报率不稳定,此时,企业会更加偏好于股权融资。因此,低风险传统型企业更偏好于债权融资,而产业风险较高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则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本文的研究发现与从金融供给角度出发的研究结论与相关经验事实较为一致,能够为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发展及金融结构调整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的金融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融资偏好 产业风险 融资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君君 许明嫄
在风险融资市场中,由于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问题不可避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避这一问题。考虑到现实中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都是有限理性的个体,结合行为经济学和委托代理理论,针对具有公平心理偏好的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构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风险投资者建立合理的支付契约提供依据。
关键词:
激励机制模型 公平心理偏好 风险投资
[期刊] 征信
[作者]
彭越
以征信的视角,通过企业征信立方体数据,对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以来抚顺市银行业表外业务呈现出的总体状况、融资偏好及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立方体数据 表外业务 融资偏好 风险防范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种粮大户把正规金融作为融资渠道的首选,会按照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又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路径。文化程度、成为大户年数、耕地面积、家庭收入和地区对种粮大户融资路径偏好有显著影响。家庭收入、银行关系、抵押品及担保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银行关系越好、拥有抵押品和担保人的种粮大户越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地区对种粮大户实现正规金融转化有负向影响,地处非农垦地区的种粮大户越不容易实现正规金融转化。
关键词:
种粮大户融资 粮食安全 “三农”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乐柱 杨明婉 颜梁柱
基于交易费用视角,采用农户入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偏好和实际融资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搜寻费用显著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与实际融资渠道;交通成本作为借贷交易的客观费用,显著影响实际融资渠道,对于意愿融资渠道的影响则不显著;利息费用作为借贷交易的显性费用,人情支出作为借贷交易的隐性费用,直接影响农户意愿融资渠道和实际融资渠道;借贷频率越高,农户的意愿和实际选择更倾向于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第一,政府部门、正规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农户的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农村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降低农户借贷交易费用;第二,要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金融自助服务设备、农村金融服务站的覆盖面,提升农村信贷服务供给质量;第三,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正规融资渠道满足融资需求;第四,要正视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及其作用,引导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梅
按照梅耶斯的"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顺序应是内部资金优先,债券融资次之,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则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重短期债券融资、轻长期债权融资"的现象。股权融资偏好存在诸多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分析其成因,提出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及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权偏好 债券融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柴时军
本文基于信任视角实证分析了居民对熟人圈的特殊信任和对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影响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表明: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分别显著提升了家庭首选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从实际融资额度来看,特殊信任促进了家庭整体的融资行为,但其对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的影响更大,而普遍信任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渠道融资额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居民家庭的融资渠道选择行为中普遍信任的作用得到了强化,但市场化并未改变特殊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或非正规融资渠道以及不同渠道下融资额度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家庭收入以及家庭人口特征如家庭成员数、党员身份、户籍、婚姻、年龄、性别等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翟光宇 王超 郑鸽
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出发,通过引入不同年龄投资者收入和消费等因素的变化,建立风险规避系数的动态模型,发现决策者的年龄对风险偏好有显著影响。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微观层面投资者的年龄与市场参与及投资组合风险偏好负相关,且投资者性别与受教育程度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宏观层面15-64岁人口占比越高,风险偏好和投资偏好越高;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则对风险偏好和投资偏好有负向影响。本文从人口学视角为研究长期金融稳定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中国金融市场供需平衡、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人口结构 风险偏好 风险资产参与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热依拉·依里木
通过分析新疆农村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根据McFadden’s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和美国经济学家(Mayer)的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der theory),对新型小农户家庭融资次序偏好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小农户对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需求较大,亲友贷款和其他民间渠道贷款需求相对薄弱。户主技能水平、储蓄存款以及家庭经济决策十分显著地影响农户的融资偏好顺序,农户非农收入、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对农户融资偏好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以往借贷经历对农户融资渠道次序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新疆新型小农户实际融资路径遵循正规金融渠道、亲戚朋友等非正规渠道、自我积累的"倒啄食顺序"的偏好。基于经验研究,提出了金融改革政策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融资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差异性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朱欣乐 赵晶
本文基于吉林省804户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会按照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既向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也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路径啄序选择融资路径;农户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越大、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工资性收入越高、教育支出越多、生活支出越多,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高;而农户家庭成员学历越低、种植业收入越高,则其获得贷款的概率越低;并且,农户的融资主要是用于满足消费性支出需求,而不是生产性支出需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艳辉 张明华
从委托代理矛盾入手 ,对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建立了委托代理矛盾的数学模型 ,并对模型求解 ,得出风险偏好与报酬安排的最佳关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 ;风险偏好是契约安排的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只要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之比等于他们各自的风险偏好之比 ,就可以得到最佳的激励报酬安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乐才 刘尚希
本文就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救助门槛的形成在于银行的避险理性所致;因民营企业倒闭而使银行承受的成本越高,则救助门槛越高;民营企业信息透明程度越高,则救助门槛越低。(2)救助门槛对民营企业风险偏好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当不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民营企业会偏好高风险;其次,当存在救助门槛约束时,救助门槛越高,则民营企业风险偏好越低。本文的研究表明,为了防范区域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民营企业的救助应坚持市场化方向,政府不能人为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门槛;同时,为了激励银行对陷入困境中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救助,除了降低商业银行的救助成本外,政府自身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承担相应的救助责任。
关键词:
民营企业 银行 救助门槛 风险偏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艳 韦继山 陈收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探讨了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融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管理者风险偏好对企业不同生命阶段融资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生命阶段与融资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相对于成熟期企业而言成长期企业拥有更高的资产负债率;管理者风险偏好与资产负债率之间显著负相关,即管理者风险偏好越高,其资产负债率则相对越低;并且,管理者风险偏好能够强化企业生命阶段与融资结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生命阶段 融资结构 管理者风险偏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刘星
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依然不能摆脱基于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导向性的"一刀切"的监管模式,而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地方政府由于已有债务存量与历史负债方式等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现有监管模式显然缺乏合理性与针对性。本文提出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运用博弈模型对不完全信息下的不同风险偏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获得三点结论:(1)监管绩效能否达到最优状态,跟投融资平台的类型相关;(2)现实中投融资平台偏离最优状态的方向与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偏好相关;(3)基于"风险偏好"的分类监管虽不能达到最优化的监管绩效,但却明显有助于提高监管绩效。本文最后以风险为基准对我国16个省级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