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3)
- 2023(12557)
- 2022(9990)
- 2021(9191)
- 2020(7728)
- 2019(16730)
- 2018(16498)
- 2017(32189)
- 2016(17232)
- 2015(18961)
- 2014(18954)
- 2013(18071)
- 2012(16122)
- 2011(14395)
- 2010(14465)
- 2009(13683)
- 2008(13321)
- 2007(11969)
- 2006(10567)
- 2005(9998)
- 学科
- 济(64085)
- 经济(64022)
- 业(49269)
- 管理(48080)
- 企(38959)
- 企业(38959)
- 方法(27791)
- 数学(24083)
- 数学方法(23833)
- 中国(22714)
- 银(22556)
- 银行(22410)
- 制(21933)
- 行(20967)
- 财(19279)
- 农(18215)
- 融(16326)
- 金融(16325)
- 业经(15547)
- 学(14106)
- 务(13326)
- 财务(13285)
- 财务管理(13257)
- 企业财务(12679)
- 农业(12145)
- 度(12089)
- 制度(12083)
- 体(11966)
- 地方(11879)
- 理论(11435)
- 机构
- 学院(236416)
- 大学(235957)
- 济(95374)
- 经济(93237)
- 管理(87549)
- 研究(78576)
- 理学(74087)
- 理学院(73284)
- 管理学(71783)
- 管理学院(71368)
- 中国(69480)
- 京(49753)
- 财(49314)
- 科学(48014)
- 农(40710)
- 所(39664)
- 财经(38798)
- 中心(37701)
- 江(36831)
- 研究所(35879)
- 经(35371)
- 业大(34113)
- 农业(32061)
- 北京(31096)
- 经济学(31032)
- 州(29934)
- 范(29414)
- 财经大学(29255)
- 师范(28989)
- 院(28493)
- 基金
- 项目(157467)
- 科学(124179)
- 基金(115854)
- 研究(112620)
- 家(101391)
- 国家(100612)
- 科学基金(86698)
- 社会(73207)
- 社会科(69420)
- 社会科学(69404)
- 省(61178)
- 基金项目(60327)
- 自然(56300)
- 自然科(55044)
- 自然科学(55026)
- 自然科学基金(54067)
- 教育(52120)
- 划(51398)
- 资助(47899)
- 编号(44530)
- 重点(35976)
- 成果(35926)
- 部(34549)
- 发(33210)
- 创(32625)
- 课题(31097)
- 国家社会(30989)
- 创新(30595)
- 科研(30592)
- 性(30323)
- 期刊
- 济(103650)
- 经济(103650)
- 研究(73317)
- 中国(48403)
- 融(40616)
- 金融(40616)
- 学报(39433)
- 财(38841)
- 农(37712)
- 科学(35164)
- 管理(33041)
- 大学(29990)
- 学学(28576)
- 农业(24101)
- 教育(22688)
- 财经(19814)
- 技术(19520)
- 经济研究(17638)
- 经(16947)
- 业经(16894)
- 问题(13359)
- 业(12448)
- 版(11662)
- 理论(11356)
- 贸(10839)
- 现代(10831)
- 技术经济(10572)
- 商业(10279)
- 科技(10209)
- 统计(10201)
共检索到362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凌峰 王治强
随着银行间网络关联不断深化,风险传染性与积累性更加突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如何通过银行业资本配置的结构化调整,应对风险传染和系统性风险。相对现有研究大多考察如何确定银行适宜的资本水平,以及银行资本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本文以银行业整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为银行业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网络分析法刻画银行间风险传染过程,提出以系统性风险结构为锚,调整资本配置结构以提高两者匹配程度的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并以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提高银行业资本配置与系统性风险在结构维度的匹配程度,可有效降低风险传染,改善系统性风险,验证了结构化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建议监管部门可基于银行业资本配置和系统性风险的结构化特征,实施更为精细的差异化资本监管,实现资本配置的结构化优化,提高银行间网络的风险抵御能力。
关键词: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资本配置 结构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孟飞 罗小伟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边际预期损失MES测度系统性风险,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基于2011~2019年我国33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种方法对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整体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2)从作用机制来看,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3)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对而言,金融科技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业务多元化程度高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作用程度较低。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风险传染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马如飞 邓城涛 卜慧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业务范围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主,监管机构对风险的识别也主要以存贷业务的信用风险为主。同时,由于国内的市场波动因素长期在政府管控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利率与汇率的相对稳定导致大多数商业银行忽略了市场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了汇率制度改革,2015年12月人民币加入一篮子货币后允许人民币汇率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历芳 刘纪鹏
2017年以来,中央释放出继续扩大金融开放的政策信号,其中银行业已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但是,在重视改革开放"红利"的同时,有必要对开放条件下的潜在风险做出预警和防范。回顾国内外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认为对外开放尚不构成威胁金融安全的实质性风险,但为了与开放政策相适应,应构建安全审查机制等"第二道防线";审视内部,银行业表外风险叠加或可引发明斯基时刻,为此,应切实严格管控影子银行,要求银行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健运营水平,防止爆发系统性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艳辉 朱淑珍 赵袁军 俞林
本文在梳理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理论基础上,基于风险传染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进行了理论与现实分析,从而阐释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并提出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防范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利琴 胡蝶 彭红枫
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促使更多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银行借助杠杆投资形成了大量的同业风险敞口,银行间金融网络不断演进和发展。本文利用VAR-NETWORK模型构建了我国银行间的有向网络关联图,发现银行资产的高同质性和创新关联交易等因素导致风险吸收效应较强,风险外溢效应明显,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溢出指数仅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态势。为了进一步明晰风险传染的诱发机制,识别政策干预的有效性,本文运用面板模型对风险传染在吸收和外溢两个方向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网络集中度会增加风险的辐射效应,央行的资产规模扩张会刺激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诱发系统性风险上升。为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应提高金融体系的连通度,同时针对不同类型银行风险溢出的方向和程度配以差异化的监管与政府干预政策。
关键词:
机构关联 网络效应 风险传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英奎 马茜 姚水洪
银行间的金融业务多种多样,文章针对银行之间的风险交易进行建模,运用一种针对银行系统层面的风险分析方法,分别对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下的银行系统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统计大量数据,通过衡量结果的各种参数来分析巴塞尔协议参数、外部风险比例、网络规模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下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的影响,得出这些结果参数在不同网络结构下的规律并进行相互比较。结论认为巴塞尔协议参数和银行网络的连接集中度对银行系统风险传染有比较大的影响,找准关键银行节点是防范风险传染的关键之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采平 彭红霞 黄岩渠
运用改进后的双传染渠道模型,依据2014—2022年42家银行的年报数据,从传染损失、倒闭机构数、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四个维度测度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结果显示,从传染损失或倒闭机构数量单个维度测量系统性风险并分析其生成机制过于片面。综合银行系统损失和溢出至经济系统损失维度能更全面、准确地测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降价抛售、债务违约分别是权益损失、银行破产的主要渠道。杠杆高且银行间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更脆弱,溢出风险更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永奋 崔林林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凸显了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成为衡量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矩阵法构建我国银行的风险传染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和相对熵两种方法分析了不同损失水平下单家银行倒闭可能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方法下的风险敞口矩阵更符合实际;2005年的银行风险传染过程会发生一到二轮,且受到负面影响的主要是股份制银行;由于银行核心资本的提高,2009年的风险传染则几乎不会发生。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矩阵法 风险传染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卫华 胡君晖
金融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发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重要举措。合理测度和评价金融去杠杆的成效,是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于金融去杠杆成效的评价,主要是从上市银行业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变化角度开展。通过上市银行股票价格数据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单家机构系统性风险的边际贡献情况,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风险溢出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风险溢出程度下降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辉 李硕
银行业在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础信贷市场又是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紧密相连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将银行间同业市场与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市场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了扩展的矩阵模型。本文采用2007-2014年银行和房地产业的公开财务数据,基于扩展的矩阵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与银行业组成的金融系统比单独的银行系统更加脆弱,风险传染速度明显加快;与房地产企业信贷相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银行业的影响更大;相对于清偿能力,银行更容易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冲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32家银行2007—2016年的细分资产数据,利用持有共同资产间接关联网络模型,本文从银行体系、银行资产和个体银行三个层面,分别构建了系统性风险指标、系统重要性资产指标、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系统脆弱性银行指标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同时银行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资产端来看,制造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是影响最大的系统重要性资产。从银行端来看,除国家规定的"五大行"以外,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大型股份银行也应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个体银行的系统脆弱性在总体数值和波动程度上差异较小,但农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都较高,需警惕冲击引发的"联动"风险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信用卡业务、权益工具业务对银行系统重要性和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在逐步增强。本文把脉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事实特征,对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宋颖
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产融结合的系统性风险和信用信誉风险、关联交易风险、恶意举债风险,针对上述风险来源,要量身定做适合的准入机制,对关联交易实施严格监管,对系族企业加强协调监管,建立顺畅稳健的退出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子强
在我国银行业(指除中央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过程中,流动性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在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作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防范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关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理论分析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越
为了量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利率风险、银行间传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性风险量化模型,采用中国129家银行的财务数据,通过拓展的矩阵法对不同冲击下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压力测试。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显著增加中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提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利率敏感性缺口较大、规模较小的银行更容易倒闭;重度压力测试下会爆发银行业系统性危机。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为规避系统性风险,银行应当严控利率风险、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并且在存放同业资产时,选择同业资产少的银行作为交易对手,防止同业交易过于集中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