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4)
2023(12567)
2022(10256)
2021(9391)
2020(8169)
2019(17968)
2018(17602)
2017(33847)
2016(18270)
2015(20406)
2014(20230)
2013(19691)
2012(18147)
2011(15999)
2010(16584)
2009(15930)
2008(16495)
2007(15131)
2006(13569)
2005(12874)
作者
(52818)
(44337)
(44213)
(41801)
(28680)
(20994)
(19952)
(16951)
(16773)
(15906)
(15377)
(15057)
(14485)
(14349)
(14187)
(13397)
(13108)
(13024)
(12724)
(12690)
(11137)
(10898)
(10885)
(10393)
(10009)
(9960)
(9866)
(9823)
(8810)
(8680)
学科
(88395)
(80297)
企业(80297)
(77062)
经济(76917)
管理(74837)
方法(31952)
(31020)
业经(28691)
(26584)
数学(23593)
数学方法(23367)
(23126)
(23055)
财务(23038)
财务管理(23006)
企业财务(21878)
中国(20458)
农业(18990)
技术(17546)
(16357)
(15823)
(15647)
(15440)
银行(15412)
理论(15258)
(14679)
(14497)
体制(14268)
(14241)
机构
学院(270354)
大学(267665)
(114687)
经济(112483)
管理(108646)
理学(91977)
理学院(91057)
管理学(89848)
管理学院(89342)
研究(86816)
中国(73439)
(61516)
(55967)
科学(50253)
财经(47444)
(45308)
(43755)
(43230)
(43007)
中心(39943)
研究所(39023)
业大(36997)
农业(35384)
经济学(35146)
财经大学(35139)
北京(35079)
(33088)
经济学院(31692)
(31240)
商学(31227)
基金
项目(171607)
科学(138079)
基金(128532)
研究(126322)
(111636)
国家(110364)
科学基金(96356)
社会(83381)
社会科(78859)
社会科学(78834)
基金项目(67682)
(65997)
自然(62078)
自然科(60657)
自然科学(60640)
自然科学基金(59676)
教育(56958)
(55111)
资助(51957)
编号(49172)
成果(40247)
(39039)
(38855)
重点(38581)
(38179)
(37942)
(35775)
创新(35550)
国家社会(35042)
教育部(33947)
期刊
(134978)
经济(134978)
研究(84053)
中国(55018)
(52388)
管理(45848)
(43112)
科学(38487)
学报(38031)
(32172)
金融(32172)
大学(30244)
学学(29006)
农业(28964)
财经(24562)
技术(23220)
业经(22584)
教育(21815)
(20994)
经济研究(20326)
(17674)
问题(16973)
财会(15374)
技术经济(15059)
现代(14006)
世界(13799)
(13236)
会计(13202)
(13005)
国际(12150)
共检索到418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萍萍  
风险企业作为一种知识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最大不同在于人力资本在资源配置中开始上升为主导地位。风险企业家人力资本在风险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专有性及专用性三大特征。基于此,风险企业设计的激励机制应不同于一般企业,如赋予风险企业家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采用具有期权性质的分期投资方式以及追求良好的声誉效应等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如波  
一、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应该 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 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企业就是拥有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一群人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取利益的经济实体。因而市场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兰玉杰  陈晓剑  
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本文认为,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学与管理学激励约束模式的融合。因此,本文在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效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淑妮  
一、确立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1998年11月在里昂举行的八国(美、英、法、德、日等)经济管理研究会议上,专家们达成一个共识:人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在这三要素中,利益占首位。由此可见,在当今人力资本管理中,物质激励仍是一种重要手段。首先,改善薪酬福利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将同样的总工资水平制造出最高工资来,并且高报酬者是不断变化的;二是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如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华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天然私有却无法转让的产权特征,决定了企业是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实现的装置。这要求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的核心应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剩余控制权)如何合理地转化为物质资本(剩余索取权),以此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萍萍  
创业投资中的人力资本对创业企业成长贡献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创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是创业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管理激励已经成为控制创业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手段。文中深入分析了创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性:特殊重要性、较差担保性、产出主观性和逐步显现性,基于企业家的这些特性以及绩效的股份调整、采用分阶段投资与可转换优先股、剩余索取权、股票期权、声誉的需要等探讨了创业投资中的人力资本管理激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缪荣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的特征分析认为,即使委托人通过契约化的形式赋予代理人部分的企 业所有权,仍 然无法完全解决企业中代理人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激励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进 入权”理论的阐述 ,认为非契 约化的“进入权”的合理配置是一种新的有效激励代理人进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机制。最后本文认为,在企业实践中,契约化的所有权安排和非契约化的“进入权”的配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雅萍  黄美娇  
科研团队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动力,保证企业持续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高科技企业的契约特性及其人力资本价值,根据科研团队的特性,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设计,以期实现最优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虞群娥  
从 2 0世纪 3 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首创人力资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认为 ,人力资本的经济特征 ,决定了人力资本对个人功利性货币、非货币收入追求的无可争议性 ;结合中国金融企业面对WTO的人才战略 ,笔者认为应从薪酬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感情机制四个方面来设计中国金融企业人力资本有效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严维石  
论述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缺乏程式性、全面性重于专业性、边界不确定性和产权不可直接界定与不可交易性;着重研究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下的积累及其棘轮效应,这种效应包含在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的起点、过程和退出环节,相对于其他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棘轮效应使得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尤其明显;进而分析企业家劳动的复杂性如何使得企业家劳动定价只能通过企业价值剩余来衡量,并说明合理计算企业价值剩余需要依赖于较为完善的要素市场;最后就创业与企业家培育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万超  
企业家激励理论是当前激励理论研究的一个重 点。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应需要而产生的, 满足这些需要,就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一定 的需要或爱好形成人们的利益,利益是以特别强烈 地和比较持久地满足一定需要为目的的。”在利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杰  张喜珍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特征 ,其与企业的非人力资本间的合约需有严格的保护。在我国转轨经济的现实情况下 ,应对西方通行的委托代理式的企业治理模式进行超越 ,构建企业家专用性人力资本与企业专用性的非人力资本所有权一体化的抵押式企业治理模式 ,解决因市场不完备、信息不对称和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对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双重失灵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  田益祥  
关注风险企业家的短期努力和长期持续努力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了基于风险企业家努力协同效应的激励解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如何激励风险企业家沿着风险投资家的导向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帮助有限理性的风险企业家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风险企业产出函数的凸性变化方向,建立正确引导风险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对于风险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