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4)
2023(10381)
2022(8380)
2021(7863)
2020(6617)
2019(15092)
2018(14283)
2017(27407)
2016(14420)
2015(16424)
2014(16063)
2013(15916)
2012(14942)
2011(13567)
2010(13804)
2009(13477)
2008(12931)
2007(11673)
2006(10267)
2005(9745)
作者
(41037)
(33879)
(33874)
(32288)
(21812)
(16086)
(15424)
(13346)
(13000)
(12246)
(11903)
(11590)
(10897)
(10865)
(10788)
(10757)
(10057)
(9968)
(9846)
(9277)
(8493)
(8355)
(7997)
(7813)
(7718)
(7691)
(7476)
(7083)
(6813)
(6743)
学科
(62170)
经济(62105)
(41696)
管理(39265)
(33153)
企业(33153)
(28800)
金融(28798)
方法(28740)
中国(27405)
(27175)
银行(27161)
(26247)
数学(25873)
数学方法(25626)
(18265)
(17182)
(15246)
贸易(15229)
(14960)
(14863)
业经(12930)
(12786)
财务(12762)
财务管理(12739)
企业财务(12178)
中国金融(11657)
(11246)
(11035)
保险(10943)
机构
大学(211416)
学院(208538)
(98573)
经济(96850)
管理(77075)
研究(75346)
中国(71609)
理学(64847)
理学院(64136)
管理学(63116)
管理学院(62723)
(48544)
(45419)
科学(40648)
财经(38679)
(37508)
中心(36374)
(35416)
经济学(33879)
研究所(33872)
(30789)
经济学院(30637)
北京(29852)
(29643)
财经大学(29274)
(28208)
金融(27781)
(26677)
业大(25291)
(24999)
基金
项目(131247)
科学(104341)
基金(99731)
研究(96710)
(86536)
国家(85889)
科学基金(73473)
社会(64966)
社会科(61791)
社会科学(61775)
基金项目(50890)
(45937)
自然(45539)
自然科(44570)
自然科学(44556)
自然科学基金(43839)
教育(43352)
资助(42731)
(40166)
编号(36626)
(31262)
成果(30800)
重点(29881)
国家社会(28685)
中国(27966)
(27895)
教育部(27457)
(27425)
(25922)
创新(25840)
期刊
(104299)
经济(104299)
研究(70680)
(43832)
金融(43832)
中国(42758)
(37683)
学报(29357)
管理(29144)
科学(29064)
(27406)
大学(23049)
学学(21901)
财经(20698)
经济研究(18362)
农业(17789)
(17706)
教育(16577)
技术(15817)
(14471)
国际(13941)
问题(13364)
业经(13245)
世界(12777)
理论(11449)
(10628)
技术经济(10543)
统计(10518)
实践(9916)
(9916)
共检索到332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何敏  赵旭东  胡小芳  白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豫  
文章运用中国金融市场和原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数据及人民银行组织的信用评级等数据资源,在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违约模式代表——KMV模型原理,实证建立由判别函数和违约强度共同构成的中国金融市场违约预警模型;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盯市模式代表——CreditMetrics模型原理,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证建立中国金融市场信用组合计量模型;探索这两类模型在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实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军  
中国金融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缺陷 ,二是金融市场不完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向朝进  吴旭  余伟萍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小 ,制度不健全 ,泡沫重 ,潜在市场风险大 ,尤其在企业融资方面存在上市公司整体效益不高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作者建议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 1)完善企业资本结构 ;( 2 )规范发展上市公司 ;( 3)大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者 ;( 4 )建立建全和规范金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使中国金融市场朝着规范、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为经济发展服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娜   张骏   申琳  
新发展格局下,坚持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和化解内生性金融风险并重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准确识别并测度两类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尾部溢出指数分解法测度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金融风险和输入性金融风险水平,厘清了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来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对极端事件十分敏感,当重大金融冲击、贸易摩擦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市场风险明显上升。第二,从风险来源结构来看,输入性金融风险占比大于内生性金融风险,且正常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前者主导,而极端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主要由后者主导。第三,正常情形下,相较于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和商品市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更加显著,但在极端情形下,国际资本市场的输入性金融风险显著提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愈发显著。文章运用DCC-GARCH模型,刻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基于Granger-Gewek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构建动态因果网络,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测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结果表明:(1)在极端风险事件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显著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2)在极端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交互冲击具有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3)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能源、贵金属以及工业金属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高于其他商品,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文章为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汤淳  刘晓星  
在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如何评估并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国金融市场数据,采用TVP-FAVAR模型定量测度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利用网络拓扑方法构建各子市场间的韧性关联网络,并进一步分析金融市场韧性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韧性具有明显时变特征;面对外部金融风险冲击,不同子市场在保持和恢复原始状态的能力上存在异质性;各子市场在突发性风险事件中会形成紧密的韧性关联网络,在该网络中,外汇市场韧性对其余市场影响最大,债券市场韧性受其余市场影响最大,二者在关联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金融市场韧性受金融发展水平、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其中金融发展的影响力度远超其他因素,其主要通过融资和产出渠道影响金融市场韧性。对于提升金融市场韧性而言,中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同时需重点维护外汇市场稳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基于TVP-VAR模型和波动溢出网络模型,测度了以原油、天然气和动力煤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还通过波动溢出网络刻画了风险溢出的方向和路径。研究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然后依次是天然气和动力煤,三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是最强的;原油和天然气与金融市场的时变净溢出指数变化比较剧烈,而动力煤的这一指数变化则明显平缓了很多,在极端风险事件发生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输出水平显著增加;波动溢出网络在不同时期下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具有事件驱动特征,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排序为新冠疫情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和俄乌冲突时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锡栋  殷炼乾  
目前比较流行的金融市场风险价值研究一般采用日收益数据,并基于GARCH类模型进行估计和预测。本文利用沪深股指日内高频数据,分别通过ARFIMA模型和CARR模型对实现波动率和较新的实现极差建模,计算风险价值。通过对VaR的似然比和动态分位数等回测检验,实证分析了各种模型的VaR预测能力。结果显示,使用日内高频数据的实现波动率和实现极差模型的预测能力强于采用日数据的各种GARCH类模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艳丽  向有涛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也遭受着来自国外金融风险的威胁与挑战。充分考量中国金融市场部分特征化事实,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以中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3个代表性指标,利用2005年1月—2021年6月的数据构建了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指数,并且通过事件匹配方法检验指数识别作用的有效性。进一步,运用XGBoost模型预测中国金融市场极端风险,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将其与传统的SVM、GBRT、RF和MLP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弗里德曼检验对各个模型预测效果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结合SHAP和LIME方法展示了不同特征指标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指数较好地符合了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变化的实际情况;(2) XGBoost预测模型对于极端金融风险样本识别能力较强、准确性较高,与其余模型相比,其预测性能更加优异,而且具有明显的统计检验意义。(3)利用Shapley和LIME方法挖掘出了影响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及其时变特征,且阈值效应的发现有利于金融部门对金融市场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审慎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中  陶爱元  沈学桢  
极值理论在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关于市场极端风险的建模和量化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极值理论中POT模型来估计用来度量市场风险的工具VaR和ES,并以中国股市作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沪市的投资风险要小于深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豫  
本文使用中国金融市场和原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数据及人民银行组织的信用评级等数据资源,在金融工程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风险模型中违约模式代表KMV模型原理,实证建立由判别函数和违约强度共同构成的中国金融市场违约预警模型;探索违约预警模型在中国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实务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