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4)
- 2023(6140)
- 2022(5185)
- 2021(4615)
- 2020(3844)
- 2019(8334)
- 2018(7934)
- 2017(14759)
- 2016(8244)
- 2015(8683)
- 2014(8164)
- 2013(8093)
- 2012(7438)
- 2011(6577)
- 2010(6381)
- 2009(5857)
- 2008(5685)
- 2007(4770)
- 2006(4173)
- 2005(3580)
- 学科
- 济(30827)
- 经济(30791)
- 管理(23358)
- 业(23167)
- 企(18092)
- 企业(18092)
- 方法(15137)
- 数学(13634)
- 数学方法(13490)
- 农(9460)
- 财(8916)
- 中国(8052)
- 学(7914)
- 贸(7417)
- 贸易(7410)
- 易(7132)
- 业经(6947)
- 农业(6494)
- 制(5993)
- 技术(5472)
- 务(5466)
- 财务(5464)
- 财务管理(5457)
- 企业财务(5222)
- 环境(5086)
- 地方(4955)
- 银(4945)
- 银行(4891)
- 划(4650)
- 行(4583)
- 机构
- 大学(117796)
- 学院(115429)
- 济(46777)
- 经济(46007)
- 管理(43644)
- 研究(42725)
- 理学(38976)
- 理学院(38505)
- 管理学(37678)
- 管理学院(37487)
- 农(30823)
- 中国(30661)
- 科学(29564)
- 业大(25466)
- 农业(24663)
- 京(24488)
- 所(23012)
- 研究所(21584)
- 财(19768)
- 中心(19184)
- 农业大学(16904)
- 江(16758)
- 财经(16442)
- 院(15671)
- 经(15184)
- 省(14903)
- 北京(14768)
- 经济学(14515)
- 室(13400)
- 科学院(13369)
- 基金
- 项目(88443)
- 科学(68525)
- 基金(66245)
- 家(62681)
- 国家(62179)
- 研究(54742)
- 科学基金(51440)
- 自然(36480)
- 社会(36427)
- 自然科(35695)
- 基金项目(35693)
- 自然科学(35680)
- 自然科学基金(35076)
- 社会科(34556)
- 社会科学(34543)
- 省(34087)
- 划(29685)
- 资助(26148)
- 教育(24428)
- 重点(20283)
- 计划(19429)
- 部(18817)
- 创(18706)
- 编号(18669)
- 发(18133)
- 科研(18074)
- 创新(17549)
- 科技(17469)
- 业(16803)
- 国家社会(16010)
共检索到159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金森 张俪斌 于宏洲 满子元
森林防火人员需要关注可燃物从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与可燃物失水速率直接相关,也会受风速影响。但关于风速对这些时间的影响还没有直接研究。为此,以红松针叶床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近恒温湿条件下不同风速时的失水过程,分析风速对这两个失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近20℃,湿度在25%~35%的条件下,有风条件显著减少了红松针叶床层从雨后不燃(含水率70%)到可燃所需的时间,时间可缩短1~1.3 h,减少比例近40%,最长可缩短5.2 h。但不同风速所缩短的时间差异不大。风的这种影响与红松针叶床层的密实度有关。风的影响可用风速的指数函数形式来描述。但风对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运林 孙萍 胡海清 张俪斌
以红松针叶床层为例,研究风速对其失水系数的影响,为在更多的可燃物类型、更多样的可燃物床层结构和更大的风速范围研究风速对可燃物失水系数的影响提供支持。以当年凋落的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不同的风速和床层密实度,在实验室内近恒温湿条件下,每隔0.5 h测定一次针叶床层的含水率,获得含水率动态数据。根据Simard平衡含水率模型,计算各床层的失水系数。利用方差分析研究风速和密实度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确定影响因子。以密实度为分类条件,拟合红松针叶床层失水系数和风速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模型,分析风速对失水系数的影响。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存宇 金森 周勇 张吉利
以红松人工林的针叶为材料,在实验室内根据过去平地无风研究的试验设计,构建不同载量、高度和含水率的可燃物床层;在各层级风速条件下,共进行87次平地点烧试验。结果表明:风速在0.9~4.6 m·s-1时,红松针叶床层的风因子为1.24~14.51。现有风因子模型对红松均不适用,模型形式与参数合理化后,幂函数形式模型好于指数函数形式模型,含床层因子的多因子模型好于单因子模型。床层因子中,床层压缩比、含水率对风因子影响显著,二者的误差降低比例分别为3.7%~8.2%和2.9%~5.4%。床层载量与床层厚度对红松针叶床层风因子影响不大。以风速和可燃物床层压缩比为预测因子的多因子形式模型能够解释45.3%...
关键词:
风因子 压缩比 含水率 红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森 陈鹏宇
以樟子松针叶床层为例,初步研究可燃物结构床层结构特征对其失水过程中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基于Nelson模型)的影响。通过对15个不同厚度、载量、密度的樟子松可燃物床层的失水过程的分析,估计这些床层的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可燃物含水率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01,所估计的可燃物含水率参数有效。对可燃物床层结构特征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可燃物床层厚度和载量对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的2个参数a、b具有有显著影响,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正相关,与平衡含水率参数a负相关,据此建立可燃物含水率参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高估了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低估了平衡含水率参数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幼菊 吴京科 孙福 邓文红 王洪举 孙文成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京科 邓文红 金幼菊
单萜是广泛存在于针叶树内的一类化合物,本文用气相色谱/付氏红光外谱(GC/ZX)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对我国特有树种油松中针叶的单萜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共鉴定出单萜成分11个,其主要成分为:a-蒎烯、柠檬烯。
关键词:
单萜,GC/IR,油松针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振邦 戴洪才 李昕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关键词:
红松 椴树 水曲柳 相互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晓雪 于景华 李德文 佟璐 庞海河 祖元刚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3.25μW·cm-2UV-B辐射)、T2(+6.51μW·cm-2UV-B辐射)及T3(+9.76μW·cm-2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mmol·g-1)和MDA(12.56μmol·g-1)含量最高;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佟丽丽 严善春 金虎 石蕾 张健
研究不同种类落叶松结实量与其抗性的关系,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在不同结实等级情况下针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兴安和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虽然苯丙氨酸在2种落叶松内均为优势氨基酸,但2种落叶松针叶内的多种与抗性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在不同结实等级间存在较大差异;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小于其在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含量;当结实较少时,2种落叶松针叶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郎漫 吴昌福 苏孝纯 李平
[目的]为了解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土壤氮供应能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寒温带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优化模型,研究不同深度的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结果]林地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受林型、土壤深度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无机氮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初级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2个林型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固定速率与土壤pH、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对硝态氮的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结论]2种林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差异明显,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的硝态氮产生能力较强而无机氮固持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氮矿化-固定过程耦合较好且硝化作用较弱,不易引发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风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陈彬丽 周晨 郑彩霞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和35℃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
关键词:
油松 生长季针叶 温度胁迫 叶绿素荧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成华 阎云花
前期的研究已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卵。借助于选择产卵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此种昆虫的产卵行为。与正常针叶比较 ,雌蛾对在戊烷提取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明显地下降。联系到戊烷提取物中含有引起雌蛾触角电位反应的挥发物质的事实 ,上述结果说明戊烷提取物含有某些在雌蛾进行产卵场所定位中必不可少的挥发物。以戊烷浸过的针叶作为对照 ,雌蛾对在经α -蒎烯、香叶烯、苎烯、樟脑、里哪醇 -戊烷溶液分别浸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雌蛾在经β-蒎烯 -戊烷浸泡过的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明显地低于仅用戊烷浸过的针叶。这表明高含量 β-蒎烯的针叶能使雌蛾对其产卵喜好性显著地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镇宇 王燕 陈华盛 冯强 李凯
通过对受赤松毛虫危害和未受危害的小油松1 年生和2 年生针叶化学成分以及用其饲养的赤松毛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测定分析,发现受害小油松2 年生针叶在失叶50 % 条件下,与未受害2 年生针叶相比,针叶内化学成分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氨基酸总量及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单宁、生物碱含量增加,脂肪酸、酚酸、水溶性总糖含量及糖/ 氨基酸比例上升,用之饲养的赤松毛虫幼虫体重减轻,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受害小油松1 年生针叶失去80 % 后,1 年生针叶与未受害油松1 年生针叶相比,多数化学成分有相反变化趋势,用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时发现其不具滞后诱导抗性.
关键词:
油松 赤松毛虫 诱导抗虫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孟昭军 周永泉 严善春 金虎 胡晓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落叶松防御物质单宁的诱导作用,利用喷雾处理和香草醛比色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类化合物对2年生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诱导作用,及对其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喷施茉莉酮(ZJ)、茉莉酸甲酯(MJA)和茉莉酸(JA)后,2种树体针叶内单宁含量增加或减少波动明显,诱导作用可持续10~20天。茉莉酮对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较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显著;但3种茉莉酸类化合物均明显影响长白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的变化。0.01mmol·L-1茉莉酮、茉莉酸甲酯和1mmol·L-1茉莉酸诱导兴安落叶松针叶内单宁含量明显变化;0.01mmol·L-1茉莉酸甲酯和1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云跃 肖绍东 李佩瑜 王巨生 彭志成
以12年生的种源林为取材对象,在1991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2年1月30日同时采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除K外,其它矿质元素浓度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地理变异呈纬向渐变型。极端温度与元素地理差异有密切关系,并构成主导自然选择压。元素浓度的季节动态与针叶生长节律循环相伴。南、北华山松已分化成两个营养能力显著不同的地理种群,但动态模式基本相似。
关键词:
华山松,种源,矿质元素,地理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