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68)
- 2023(6216)
- 2022(5088)
- 2021(4595)
- 2020(3865)
- 2019(8449)
- 2018(8161)
- 2017(15071)
- 2016(8335)
- 2015(8737)
- 2014(8202)
- 2013(8009)
- 2012(7246)
- 2011(6456)
- 2010(6017)
- 2009(5313)
- 2008(5144)
- 2007(4309)
- 2006(3604)
- 2005(2965)
- 学科
- 济(30331)
- 经济(30296)
- 管理(22419)
- 业(21927)
- 企(16631)
- 企业(16631)
- 方法(15247)
- 数学(14068)
- 数学方法(13958)
- 农(8879)
- 财(8834)
- 中国(8207)
- 学(7712)
- 贸(7690)
- 贸易(7687)
- 易(7510)
- 业经(6664)
- 农业(6286)
- 环境(5439)
- 技术(5433)
- 务(5244)
- 财务(5237)
- 财务管理(5229)
- 地方(5103)
- 制(5088)
- 企业财务(4967)
- 银(4561)
- 银行(4519)
- 产业(4514)
- 融(4287)
- 机构
- 大学(113766)
- 学院(112544)
- 济(45835)
- 经济(45158)
- 管理(42349)
- 研究(41202)
- 理学(38020)
- 理学院(37545)
- 管理学(36710)
- 管理学院(36522)
- 中国(29800)
- 农(29159)
- 科学(29005)
- 业大(23989)
- 京(23619)
- 农业(23490)
- 所(21935)
- 研究所(20750)
- 财(18870)
- 中心(18432)
- 农业大学(15996)
- 财经(15731)
- 江(15367)
- 院(15181)
- 经(14599)
- 经济学(14427)
- 北京(14188)
- 省(13593)
- 经济学院(13342)
- 室(13290)
- 基金
- 项目(87930)
- 科学(68438)
- 基金(65899)
- 家(62109)
- 国家(61652)
- 研究(54470)
- 科学基金(51324)
- 自然(36367)
- 社会(36311)
- 基金项目(35741)
- 自然科(35599)
- 自然科学(35584)
- 自然科学基金(35000)
- 社会科(34621)
- 社会科学(34610)
- 省(33794)
- 划(29657)
- 资助(25774)
- 教育(24001)
- 重点(20447)
- 计划(19506)
- 部(18785)
- 编号(18767)
- 创(18738)
- 发(18532)
- 科研(18185)
- 创新(17651)
- 科技(17529)
- 业(16727)
- 国家社会(16103)
共检索到152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君 王国栋
风矢量的存在既改变了雨滴的下降速度 ,也改变了雨滴溅击地面的角度 ,对坡面雨滴溅蚀的影响很大。只有垂直于坡面的雨滴速度分量所决定的降雨动能才是坡面溅蚀的初始动力。故将静风条件下的雨滴最终速度和风矢量分解 ,得到垂直于坡面的雨滴合速度。根据雨滴速度的分布律 ,导出了雨滴动能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 ,并通过积分求得不同风速条件下雨滴动能均值随坡向坡度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风矢量 雨滴动能 坡面侵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旗韬 张虹鸥 孙威 叶玉瑶
提升区域可达性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可达性分析成为评估交通网络建设效益及制定决策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可达性分析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模拟精度更高的矢量—栅格集成法,以厦深高铁为例,分析高铁开通前后广东省东部区域可达性变化程度和空间分布,探讨高铁对研究区域不同尺度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厦深高铁显著提升区域交通可达性,但不同站点间提升程度有所差异;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影响具有显著的隧道效应,可达性变化较高的空间分布方向与厦深高铁一致;厦深高铁对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公平性和区域产业发展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高铁对中小站点地区发展的刺激作用将是长期的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月群 李淑芹 原翠萍 雷廷武
为研究草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选用黄绵土人工种植草地,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黑麦草不同覆盖度(0、25%、50%和75%)对3种降雨强度(60、90和120 mm/h)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覆盖可以显著减小侵蚀产沙。在坡面土壤预饱和的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累计产流量随降雨强度线性增加;同一降雨强度条件下,草地覆盖度对累计产流量影响不显著;草地坡面水流含沙量、输沙率、次降雨产沙量均随覆盖度增大而降低,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3种降雨强度条件下,无黑麦草覆盖坡面水流含沙量差异不显著,次降雨产沙量和输沙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鹏 张建军 李阳 魏广阔 胡亚伟 赵炯昌
【目的】探究极端降雨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滑坡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农地、次生林、人工林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为对象,在2021年10月3日至6日的极端暴雨后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调查浅层滑坡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结果】(1)极端降雨在3个小流域内共诱发425处浅层滑坡,总体积为82 000 m~3。其中农地小流域179处,体积为43 138 m~3,人工林小流域196处,体积为33 489 m~3,次生林小流域50处,体积为5 373 m~3。(2)核密度分析表明农地小流域浅层滑坡密集程度最高,核密度峰值达到714处/km~2,且多位于侵蚀沟坡和农地间的斜坡上,次生林小流域的浅层滑坡多沿沟谷分布,人工林小流域浅层滑坡整体沿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脊线呈带状分布。(3)农地小流域浅层滑坡主要集中在20°~50°坡度范围和以正东、东南为主的阳坡;次生林小流域滑坡主要分布在40°~50°坡度范围,且受到坡向的影响较小;人工林小流域滑坡集中分布在50°~60°坡度和以正东、正西为主的坡向。【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在小流域尺度上植被能够有效减少极端暴雨造成的浅层滑坡,尤其次生林防治浅层滑坡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大力营造仿拟自然植被,对提高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赵茜
坡面侵蚀影响因素众多,为研究不同坡度下土壤侵蚀的降雨影响因子。选择坡度为5°,10°,15°野外径流小区,观测雨强、径流量、降雨过程,接取沙样。利用SPSS分析统计软件,对降雨量P(X1)、平均雨强I(X2)、瞬时最大雨强IMAX(X3)、最大10min雨强I10(X4)、最大30 min雨强I30(X5)、降雨动能E(X6)、最大30min雨强与降雨动能的乘积EI30(X7)、降雨量与平均雨强的乘积PI(X8)、降雨量与最大瞬时雨强的乘积PIMAX(X9)、降雨量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PI10(X10)、降雨动能与最大10min雨强的乘积EI10(X11)、降雨量与最大30min雨强的乘...
关键词:
坡面 产沙量 降雨 影响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广宁 黄波林 陈小婷 王世昌
三峡库区蓄水以来,库水位在145~175m周期性波动,库水位升降是诱发岸坡变形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降雨和库水位升降以龚家方4#斜坡为例,运用自动化远程监测其变形和该区域降雨量,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掌握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个别时间段滑坡变形加剧是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个别时间段降雨、库水位升降分别为斜坡变形加剧的主导因素,斜坡变形与10日降雨量相关性最好。监测表明目前斜坡仍处于变形阶段,通过对该斜坡的变形监测,可以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斜坡的运动状态,对三峡库区其他类似斜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降雨 库水位升降 变形 监测 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宏伟 周柳强 谢如林 黄美福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季节性干旱对我国甘蔗生产影响较大。在甘蔗种植区进行甘蔗需水量及加肥灌溉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降雨的时空分布在春季和秋冬季不能满足甘蔗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以甘蔗生长的物候期计,出苗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74.4%,分蘖期降雨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68.6%,而秋季干旱少雨,成熟期降雨也仅能满足甘蔗需水的35.7%,秋旱已限制甘蔗产量;加肥灌溉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甘蔗产量,并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甘蔗的株高、茎粗、公顷有效茎数、单茎重及蔗糖分均有所提高,与习惯施肥方式增施钾肥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但加肥灌溉条件下施钾量不宜超过正常施钾量的30%;推广甘蔗节水灌溉技术,可实现甘蔗...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崔玫意 张玉虎 陈秋华
Box-Cox变换和正态分布有机结合构建新的Box-Cox正态分布,可以用来研究降水极值分布拟合问题,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Box-CoX正态分布的参数,并基于1951-2010年河北省2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拟合逐年日最大降水量序列,借助K-S与A-D方法进行拟合优度的比较,结果表明BoX-Cox正态分布能适应不同站点的降雨极值分布的拟合,且大部分优于降雨极值分布拟合中常用的广义极值(GEV)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因而对掌握降雨极值分布规律,分析降水极值重现期、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远见 傅旭东 王光谦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关键词:
降雨 时间序列分析 空间分布 黄河流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瀚之 余新晓 樊登星 孙佳美 常玉 梁洪儒
为研究褐土坡面径流流速受坡面黑麦草覆盖度的影响,在2个雨强(0.5、1.0 mm/min)和2个坡度(10°、20°)条件下人工模拟降雨,分析研究了5个不同黑麦草覆盖度(0、20%、40%、60%、80%)对坡面径流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径流流速随降雨历时延长而增加,最后达到稳定流速。坡面流的稳定流速与雨强和坡度呈正相关,与黑麦草覆盖度呈负相关。60%的坡面草覆盖度是一个拐点,高于此拐点时,坡面径流的流速差异较小,且坡度对流速的影响不十分显著。以黑麦草覆盖度拐点为界,分2段拟合了坡面流的稳定流速(V)与草覆盖度(C)、雨强(R)、坡度(θ)的方程:在草覆盖度≤60%时,V=47.75(1-...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流速 草覆盖度 拟合方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亚丽 李怀恩 张兴昌 肖波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在坡面施入硝酸铵对土壤矿质氮素随地表径流流失和入渗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降雨-地表径流-土壤矿质氮素的有效作用深度(Effective Depth of Interaction,EDI),分别用反推法和拐点法确定了不施肥试验和施肥试验时的土壤矿质氮素EDI。结果表明:①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增加了土壤矿质氮素的地表流失量,施25,50和100 g NH4NO3处理矿质氮分别多流失了55.22,73.32和85.50 mg/m2;②施肥使土壤肥料的入渗量增加,但对肥料的入渗深度和土壤矿质氮素EDI影响很小;③同一坡面不同坡位NO3--N的EDI值不同,表现为坡中下部较大,坡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默杰 杨光 薛艳春 吴际 思彩花 刘一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特征及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方法】2019-2021年,以内蒙古达拉特旗合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设置5个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裸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乔木林地)径流小区,监测研究区的降雨特征指标(降雨量、降雨历时、30 min最大降雨强度(I30)、平均降雨强度、降雨侵蚀力),利用K-均值聚类法,以研究区的降雨特征指标为变量,对合同沟小流域的侵蚀性降雨进行分类;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的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降雨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合同沟小流域降雨特征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的相关性。【结果】(1)2019-2021年,合同沟小流域降雨分布不均匀,共发生降雨128次,其中侵蚀性降雨51次,侵蚀性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0.2%,且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2)将侵蚀性降雨分为3类:Ⅰ类降雨(大雨量、长历时、高强度);Ⅱ类降雨(中雨量、中历时、中强度)和Ⅲ类降雨(小雨量、短历时、低强度)。与Ⅱ类降雨和Ⅲ类降雨相比,Ⅰ类降雨发生的频次较低,但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较强;在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下,Ⅰ类降雨造成的坡面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均明显较大。(3)2019-202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差异明显,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农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乔木林地。(4)各降雨特征指标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坡面总径流深和总土壤流失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_(30)的影响较大。【结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30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最主要指标,天然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减沙效益较好,可知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减少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之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江 程金花 史玉虎 何凡 祁生林 程云
通过在长江三峡曲溪小流域花岗岩林地坡面开挖土壤剖面 ,采用自记雨量计和翻斗式流量计对优先流、土壤渗流及降雨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 ,在同场降雨中 ,优先流流速最大可达土壤剖面渗流流速的 2 16 6倍 ,所测优先流总量在土壤剖面渗流总量中占 5 5 %~ 7 2 % .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降雨强度越大 ,优先流产生的时间越早 .在一次降雨过程中 ,降雨历时延长 11h时 ,优先流总量可增加 96 94 0cm3.优先流峰值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峰值呈正相关关系 .同时 ,降雨量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优先流在土壤剖面渗流中所占的比重 .同场降雨中不同优先流的波形比较相似 ,即上升阶段的历时较...
关键词:
优先流 土壤渗流 三峡库区 花岗岩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珊珊 李占斌 李聪 赵宾华
【目的】分析不同覆沙条件下坡面降雨的产流产沙过程,为揭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雨强(0.5,1.0,1.5mm/min)和3种覆沙方式(全坡、半坡、无覆沙)在室内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雨强和覆沙条件下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坡面覆沙与无沙坡面(裸坡)相比延长了降雨初始产流时间1~30min;坡面覆沙后使得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复杂化,出现多峰多谷现象;坡面的累计径流量和累计产沙量均与降雨历时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9以上;累计径流量与累计产沙量之间呈函数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0以上。【结论】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侵蚀的发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兴法
根据水力学原理建立了坡面降雨径流模型,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并用所编制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对某一具体降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所得结果与用水文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关键词:
降雨 坡面径流 特征线方法 计算机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