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7)
- 2023(6834)
- 2022(5458)
- 2021(5114)
- 2020(3851)
- 2019(8259)
- 2018(8006)
- 2017(14164)
- 2016(7190)
- 2015(7326)
- 2014(7009)
- 2013(6548)
- 2012(5962)
- 2011(5234)
- 2010(5266)
- 2009(4869)
- 2008(4260)
- 2007(3948)
- 2006(3265)
- 2005(2726)
- 学科
- 业(25837)
- 管理(25321)
- 济(22893)
- 经济(22880)
- 企(22762)
- 企业(22762)
- 技术(14155)
- 技术管理(11333)
- 中国(8530)
- 农(8360)
- 业经(8301)
- 方法(6452)
- 农业(5930)
- 地方(5464)
- 财(5327)
- 制(5087)
- 理论(4981)
- 学(4910)
- 划(4882)
- 数学(4809)
- 数学方法(4735)
- 银(4675)
- 银行(4662)
- 环境(4618)
- 贸(4603)
- 贸易(4598)
- 产业(4596)
- 行(4514)
- 易(4477)
- 融(4296)
- 机构
- 学院(95266)
- 大学(90475)
- 管理(37091)
- 济(35959)
- 经济(35186)
- 理学(32209)
- 理学院(31822)
- 研究(31541)
- 管理学(31363)
- 管理学院(31156)
- 中国(23866)
- 科学(19712)
- 京(18911)
- 财(15685)
- 所(14931)
- 江(14752)
- 中心(14430)
- 研究所(13687)
- 范(13183)
- 师范(13078)
- 业大(12866)
- 农(12628)
- 院(12619)
- 财经(12404)
- 州(11840)
- 北京(11817)
- 技术(11750)
- 经(11250)
- 商学(10586)
- 商学院(10460)
- 基金
- 项目(68513)
- 科学(55515)
- 研究(53432)
- 基金(48000)
- 家(42036)
- 国家(41622)
- 科学基金(36391)
- 社会(33716)
- 社会科(31928)
- 社会科学(31924)
- 省(29263)
- 基金项目(25869)
- 教育(24388)
- 划(24105)
- 自然(22624)
- 自然科(22136)
- 自然科学(22134)
- 编号(21901)
- 自然科学基金(21754)
- 创(21530)
- 创新(18915)
- 成果(16508)
- 资助(16460)
- 发(16227)
- 课题(16056)
- 重点(15924)
- 业(14061)
- 制(13863)
- 部(13766)
- 国家社会(13667)
共检索到140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睿山 陈丹 王云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增加以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风景园林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但风景园林在我国气候变化应对中的话语权仍显不足。为提升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学科地位,厘清风景园林在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责任和担当,探索风景园林气候设计的创新路径,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应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从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考察了风景园林能够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结果显示,风景园林应该面向气候变化适应、灾害治理、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需求,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一方面通过气候积极性设计在城乡人居环境中固碳增汇、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景观规划设计适应气候变化,降低灾害风险,增强城乡韧性。风景园林气候设计的创新路径包括:标准化定向、空间化定量转向、生态完整性取向、多尺度面向以及教学改革创新。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大有可为,气候设计的创新探索可推动风景园林学科范式转型和创新发展,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佳鸣 刘怡宁 李倞
为提升风景园林促进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作用效果,基于公众参与的“认知-情感-行为”3个过程维度和计划行为理论,提出了风景园林促进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干预途径框架,涵盖提升意愿-激发行动-长期投入3个层面的7项关键干预举措:在提升意愿层面,将气候变化信息融入多感官的公共空间设计和活动体系,利用空间要素模拟本土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影响,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和情感链接;在激发行动层面,营造快闪的低碳生活体验,开展参与式低碳营造;在长期投入层面,推动公众参与气候变化应对的政策保障,搭建社区自组织平台并拓展资金来源,完善应对行动的反馈机制,促进可持续的公众参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中国在促进公众参与气候应对方面未来需要重点开展的具体工作建议,主要包括3个方面:提升意愿阶段转变传统标语宣传方法,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更多气候变化信息;激发行动阶段优先开展低成本的参与式低碳活动,促进公众参与度;长期投入阶段,在政府的引导下拓展资金和自组织平台搭建,并发展可持续的评估反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贞 万敏
健康的人居环境是人类社会一切发展的重要基石,但全球气候变化却使之深陷危机,“人类世”概念的提出为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连接人、场地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对激励和领导人居环境相关学科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为应对人类世时代风景园林的挑战,本文梳理了人类世风景园林的特征,指出作为人类世首要表征的气候变化给风景园林学带来的广泛影响,通过在气候变化、人类世和风景园林三者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深入归纳应对气候变化风景园林需要明确的主要目标,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解决路径和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雨 付彦荣 邵继中 白宛容 吕欣蓓
风景园林通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为构建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体系,提升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进一步发挥风景园林在减少碳排放、提升生物多样性、缓解极端高温天气、培育具有复原力的社区等功能。本文在梳理国内外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实践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三点不足:对气候变化复杂性认知不足、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实施保障机制欠缺。研究系统阐述了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的概念、特点、流程和方法及实施机制等,并构建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针对气候变化的复杂影响,风景园林气候积极性设计应采取多策略组合应对和多目标协同的方法,构建相应的价值取向和实施机制,通过多方案比选和优中选优,以取得最为理想的实施效果,更好地发挥风景园林功能,进而促进风景园林学科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继中 张晓思 郭文娟 陈嫣蕊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风景园林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气候变化工作组的专访,了解亚太地区各国风景园林应对“双碳”目标的切实行动,将弹性设计与低碳设计作为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对风景园林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碳达峰 碳中和 气候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继中 张晓思 张雨 谭嫣然
2021年8月12日,"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适应性设计下的风景园林"2021风景园林国际学术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国际风景园林学会亚太气候工作组和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承办。国内外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1000多位师生参会,《中国园林》《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北风景园林》等学术期刊予以媒体支持。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院长徐强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高翅教授致辞。高翅教授基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目标和古代营城规划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国际学术会议 碳中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继中 张晓思 张雨 谭嫣然
2021年8月12日,"碳达峰碳中和——气候适应性设计下的风景园林"2021风景园林国际学术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国际风景园林学会亚太气候工作组和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承办。国内外1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1000多位师生参会,《中国园林》《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湖北风景园林》等学术期刊予以媒体支持。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院长徐强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高翅教授致辞。高翅教授基于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目标和古代营城规划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国际学术会议 碳中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飞凤
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向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还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温更稳定、空气更湿润。另外,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能融入人文景观,为增加城市文化价值和人文气息提供支撑。园林景观设计囊括多个环节,不仅要着眼整体做好全盘规划,还要注重每个细节,确保低碳理念能够贯彻落实。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 原则及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龙岳林 熊辉
结合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现状和改革经验,探讨Seminar、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法等3种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培养风景园林学科创新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
创新型 风景园林学科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黎青
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主导课程。通过讨论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探讨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关系,阐述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方面的教学过程,通过设计方法教学使设计系列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接轨、与国际接轨,探讨设计过程中创新性、批判型思维养成,并强调设计逻辑教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淼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理论底蕴与美学价值。在风景园林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价值不断发展,学界对风景园林学科的认知逐渐丰富,尤其对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的分析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基础。为应对当前日益变化的风景园林行业发展需求,立足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分析风景园林的设计问题十分必要。文章结合《风景园林概论》一书,梳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内在美学价值,进一步剖析园林景观相关设计问题。
关键词:
《风景园林概论》 美学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鹃
当下,我国城市居民的慢性疾病问题正不断加剧,城市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民生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依托城市规划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并缓解城市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是众多城市规划工作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风景园林是城市空间中的"第二自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严峻的城市生态问题和城市居民健康问题,城市规划相关工作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指导下,不断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积极加强风景园林设计,实现风景园林内各景观单元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双重价值。由李玉平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一书,以城市园林规划现实需求为出发点,阐述了多种园林工程设计思路以及具体实践方法,为广大城市园林设计从业者提供了诸多参考,具有高度实用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建筑领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其路径选择将决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成败。当前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有三种路径,即"A路径"、"E路径"和"B路径",但三种路径都不符合当下中国国情。基于此,探索适宜中国国情的"C路径",并从建筑发展阶段、原则、视角、消费和供给几个方面来表述"C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叶舟
早期《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体系化研究强调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形式构建,随着体系化进程的实质化,研究转向《应对气候变化法》单行法的体系化建构。此时,面临管制性、政策性立法模式选择的矛盾,气候变化信息公开部分的立法体系化能同时兼顾气候变化特殊性与立法模式交叉属性,可作为突破该障碍的切口。应通过协调已有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吸收司法判例实践经验完成该部分的体系化,进而形成对整部法律的体系化指导。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法》 体系化 信息公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