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6)
2023(16183)
2022(13852)
2021(13189)
2020(10773)
2019(24874)
2018(24976)
2017(47500)
2016(25915)
2015(29345)
2014(29805)
2013(29071)
2012(26547)
2011(24034)
2010(24348)
2009(22189)
2008(21419)
2007(19075)
2006(16708)
2005(14447)
作者
(74060)
(61555)
(60787)
(58212)
(38951)
(29548)
(27886)
(24107)
(23325)
(22043)
(21197)
(20537)
(19541)
(19188)
(18857)
(18464)
(18374)
(17987)
(17474)
(17314)
(15152)
(15098)
(14749)
(14153)
(13743)
(13718)
(13604)
(13582)
(12330)
(12073)
学科
(105625)
经济(105515)
管理(70559)
(67681)
(52929)
企业(52929)
方法(46190)
数学(40234)
数学方法(39501)
(37361)
中国(27766)
地方(26233)
业经(24945)
农业(24873)
(24229)
(22928)
理论(18921)
(18739)
(16479)
贸易(16469)
(16353)
(15889)
环境(15598)
教育(15000)
(14954)
银行(14915)
技术(14777)
(14243)
金融(14239)
(14183)
机构
学院(362756)
大学(359590)
管理(141827)
(135548)
经济(132131)
理学(122698)
理学院(121276)
管理学(118730)
管理学院(118076)
研究(117424)
中国(88241)
(76965)
科学(75217)
(61651)
(60086)
(58593)
(54805)
中心(54706)
业大(54640)
研究所(53252)
(51779)
师范(51365)
财经(48875)
北京(48642)
农业(45548)
(44994)
(44160)
(43044)
师范大学(41074)
技术(39927)
基金
项目(248062)
科学(193944)
研究(184655)
基金(176057)
(152196)
国家(150832)
科学基金(129710)
社会(113388)
社会科(106939)
社会科学(106909)
(99392)
基金项目(93590)
教育(85809)
自然(84021)
(82430)
自然科(81990)
自然科学(81976)
自然科学基金(80412)
编号(78882)
资助(72706)
成果(63922)
重点(55468)
课题(54391)
(53567)
(53070)
(50669)
项目编号(47106)
创新(47090)
科研(46896)
大学(46332)
期刊
(155547)
经济(155547)
研究(105060)
中国(72446)
(58574)
学报(56304)
科学(52601)
管理(49925)
教育(48582)
(46507)
大学(43221)
学学(40266)
农业(39435)
技术(33945)
(30302)
金融(30302)
业经(28915)
经济研究(23303)
财经(22127)
图书(21938)
问题(20091)
(18823)
(18557)
(18385)
资源(17757)
科技(17731)
理论(17207)
技术经济(17133)
统计(16107)
现代(16053)
共检索到532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凯莉  李倩钰  魏巍  张晓颖  周慧荻  
作为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乡村景观极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以“千村一面”问题最为突出,使得乡村面貌日益同质化,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提出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领域,必须针对乡村景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进行村落景观体系性研究的途径:一是要设立以国土景观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山-水-田-村为一体的课题研究视野;二是要分析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优势,明确研究方向;三是要搭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交流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完善多学科、多部门统筹交叉的研究方法,确立“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实践模式探讨”的研究模式,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剖析乡村景观的内在关联和未来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凯莉  李倩钰  魏巍  张晓颖  周慧荻  
作为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乡村景观极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国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以“千村一面”问题最为突出,使得乡村面貌日益同质化,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提出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领域,必须针对乡村景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进行村落景观体系性研究的途径:一是要设立以国土景观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山-水-田-村为一体的课题研究视野;二是要分析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优势,明确研究方向;三是要搭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交流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完善多学科、多部门统筹交叉的研究方法,确立“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实践模式探讨”的研究模式,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剖析乡村景观的内在关联和未来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德欣  龙岳林  熊辉  
结合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现状和改革经验,探讨Seminar、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法等3种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对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为培养风景园林学科创新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昂  
传统村落在黄河流域展现了农耕文明时代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具备较高的科学研究、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依托于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著名乡村旅游地,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然而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将不可避免地毁坏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黄河流域依托于传统村落进行的旅游开发同样面临诸多的问题,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基数大、范围广、类型多的情况,进行黄河流域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期能为当地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贡献合理科学的经验总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昱涵  
黄陵县是中华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代表和象征;同时,黄陵县是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发展以黄帝陵的保护为核心,同时不可避免与产业的强劲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摩擦。近年,随着产业发展压力和城市建设诉求的不断提升,改变黄陵县现状单中心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需要作出实质性的改变,并付之行动的时刻。由此,规划对黄陵县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作出重要调整,通过对比分析陵园卫星城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探讨其发展的评价体系,为陵园卫星城市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并以此作为黄陵县县城发展的技术支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芳  陈耀华  李路平  
治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演进的重要课题。适应性治理作为面向目标的动态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在社会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研究进展。在阐述适应性治理概念及其与传统管理区别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治理困境,构建基于路径与策略的适应性治理框架。并以普洱景迈山传统村落为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治理的具体方法:以“村民主体+多元参与”为基础,以“遗产保护+社区发展”为前提,以“人地关系+茶产业”为重点,以“制度建设+村规民约”为保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银伟  李成林  王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采用归纳演绎、调查观察等方法,探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了可供参考的四点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剖析金融、科技与乡村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逻辑,创新提出基于金融服务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和G2B2C的“三端联动”推进模式。据此,设计搭建了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架构,并从政策支持、科技监管、合作机制、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金融需求和人才基础等七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志鸿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的乡村建设活动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在落实乡村生态经济目标的同时,优化乡村生活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就包括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景观与乡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调乡村空间结构差异对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实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从而营造更加温馨、自然、舒适的乡村生活空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的信息贫困仍然不容忽视。文章在诠释信息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构建农村信息贫困指标体系,并对陕西三大区域进行实测。实测结果表明:经济文化水平、农民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环境建设显著影响信息贫困程度。因此从加强农村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付占辉   杨雅涵   乔家君   朱肖勇   江孝君  
“人”是乡村生产发展的主体,从人口演变视角揭示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及其驱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XGBoos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可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增长型等5种地域类型,其中,衰败型增长幅度最大,由2000—2010年的16%增长到2010—2020年的39%;衰弱型的降幅最大,由29%下降到12%。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正向变化最大的为中游的衰败型(增幅为43个百分点),负向变化最大的为下游的衰弱型(降幅为34个百分点)。(2)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时空差异显著,且空间集聚特征逐渐显现,增长型和衰弱型空间分布范围不断萎缩,衰败型空间分布呈扩张态势,衰弱型和衰败型逐渐向黄河上游集聚。(3)从黄河流域整体看,不同阶段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但县域城镇化、地形等因素一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上游地区受县域城镇化的影响一直较大,对中游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由2000—2010年的县域城镇化演变为2010—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地形对下游地区的作用更大。(4)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空间差异大,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流域差异显著,各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务必要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良性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卉君  
实现以传统村落为基础单元的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认为,应深入分析乡土文化和传统村落特色,以乡土文化复兴激发人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兴趣,以活化乡土文化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乡土文化复兴中充分利用设计手段,有助于展示新时代乡土文化的新面貌,有助于将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进而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梓轩   陈静  
[目的]针对目前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战略需求的村庄分类方法尚缺乏的现实问题,基于村庄尺度乡村振兴水平开展村庄类型识别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从尊重乡村内部差异规律及村民意愿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2018年山东省乐陵市1086个村庄进行了两个维度上的定量测度,基于评价结果,运用两维二分组合、K-means聚类分析法识别村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1)乐陵市乡村振兴水平五个维度得分中生态宜居水平最高,产业兴旺水平有待加强。(2)中心城区周边几个街道的村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度。(3)采用两维二分组合方法识别出“振兴水平高-重构度高”“振兴水平高-重构度低”“振兴水平低-重构度高”和“振兴水平低-重构度低”4种村庄类型,大致呈现“西部多样-东部单一”的空间分布结构。(4)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一步识别出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产业提振类、拆迁撤并类、一般存续类6种村庄类型。[结论]在尊重乡村差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下,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建军  邓健剑  甘德欣  
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际,其学科研究方向应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调整,并对园林教育的师资结构、招生类别和课程体系进行及时调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晓蕾  郭巍  
从风景园林的角度,借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等国外机构对乡土景观的相关理论和设计研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作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出乡土景观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划分为三部分,首先将乡土景观理解为一个层状体系的叠加:包括了反映出地质塑造过程的自然系统、源于自然形式与为土地使用相结合的农业系统以及以基础设施网络、开垦机制为特征的聚落系统。然后,通过这部分的研究工作,可以形成某种类型乡土景观的形式系统。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乡土景观正在变化的设计背景,对乡土景观发展的可能性加以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