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3)
- 2023(17711)
- 2022(15291)
- 2021(14362)
- 2020(11888)
- 2019(27160)
- 2018(27149)
- 2017(50606)
- 2016(28034)
- 2015(31607)
- 2014(31895)
- 2013(31072)
- 2012(29271)
- 2011(26342)
- 2010(26714)
- 2009(24427)
- 2008(23986)
- 2007(21238)
- 2006(19092)
- 2005(16984)
- 学科
- 济(110904)
- 经济(110766)
- 管理(75301)
- 业(71215)
- 企(57132)
- 企业(57132)
- 方法(42556)
- 数学(35239)
- 数学方法(34706)
- 中国(33643)
- 农(32910)
- 地方(30796)
- 学(26952)
- 业经(25861)
- 财(25406)
- 农业(22071)
- 制(21656)
- 理论(20098)
- 贸(19868)
- 贸易(19849)
- 易(19135)
- 银(18379)
- 银行(18329)
- 和(18244)
- 融(18072)
- 金融(18063)
- 环境(18059)
- 行(17644)
- 技术(17028)
- 教育(16032)
- 机构
- 学院(390544)
- 大学(390360)
- 管理(147165)
- 济(146323)
- 经济(142649)
- 研究(140358)
- 理学(125008)
- 理学院(123376)
- 管理学(121002)
- 管理学院(120282)
- 中国(105226)
- 科学(90076)
- 京(87313)
- 所(72634)
- 农(69609)
- 财(68476)
- 研究所(65937)
- 江(63923)
- 中心(63655)
- 业大(60186)
- 范(57156)
- 师范(56534)
- 北京(55728)
- 农业(54260)
- 财经(53136)
- 院(51838)
- 州(49847)
- 经(47935)
- 师范大学(45612)
- 技术(44908)
- 基金
- 项目(261886)
- 科学(203259)
- 研究(191955)
- 基金(184734)
- 家(162782)
- 国家(161120)
- 科学基金(135953)
- 社会(116582)
- 社会科(109976)
- 社会科学(109944)
- 省(104394)
- 基金项目(98355)
- 自然(88907)
- 教育(88173)
- 划(88061)
- 自然科(86711)
- 自然科学(86687)
- 自然科学基金(85073)
- 编号(80182)
- 资助(76040)
- 成果(66202)
- 发(59223)
- 重点(59058)
- 课题(56782)
- 部(56030)
- 创(53346)
- 创新(49689)
- 科研(49448)
- 项目编号(48228)
- 大学(47798)
- 期刊
- 济(174872)
- 经济(174872)
- 研究(118257)
- 中国(87118)
- 学报(66215)
- 农(64237)
- 科学(60368)
- 管理(55899)
- 教育(53794)
- 财(51651)
- 大学(49122)
- 学学(45674)
- 农业(44362)
- 融(35452)
- 金融(35452)
- 技术(35062)
- 业经(29932)
- 经济研究(26100)
- 财经(24908)
- 图书(24118)
- 业(23564)
- 问题(22509)
- 经(21287)
- 资源(19693)
- 科技(19557)
- 版(19388)
- 理论(18083)
- 现代(17677)
- 技术经济(17607)
- 坛(17460)
共检索到60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仰麟 杨新军
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理想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界定,它将有关协调和管理人类活动的两种基本思路———追求发展和控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结合在一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则是人们对旅游开发领域中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积极响应和深刻理解。风景名胜区作为我国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旅游规划中必须导入持续发展的思路。本文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旅游持续规划中。论证了在其总体规划中,必须以生态理论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资源开发利用与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应遵从两大基本思路:一是景观生态整体性的保证,二是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结构图式设计。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房静思 李迪华 毛岩 王松 郑跃进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综述、田野调查、问卷访谈、圆桌会议等方法,对2005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索溪峪镇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05版规划对城镇空间布局、城镇风貌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与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正面作用巨大。但规划控制与实施存在不少问题:1)空间发展超出规划建设区限制;2)游客数量超出环境容量、接待设施建设过多;3)同质化建设投资风险巨大;4)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滞后于旅游经济发展。总结出风景名胜区中城镇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实施有以下特点:1)合理的总体规划与严格实施是城镇有序建设的保障;2)政府和市场的不理性逐利是规划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宁汀 石春晖 宋峰 王晓辉
在分析国内外已有保护地规划实施评估框架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风景名胜区性质特点、价值特征、系统构成,初步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框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从规划适应性、规划与建设情况、风景资源保护状态、管理与政策4方面对总体规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西湖风景名胜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风景资源保护转向社会经济人口调控,下一轮规划编制应着重关注交通、业态、居民点、土地利用以及景区单位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年兴,俞孔坚,李迪华
相关利益主体分析是解决多方利益和目标平衡的一种决策方法。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风景区规划中引入相关利益主体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列出了风景区规划所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运用相关关系矩阵分析了他们之间利益关系,最后确定了主要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规划和行动决策。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规划 相关利益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辽吉 郭屹岩 李钢
[目的]乡村旅游转型发展不仅与旅游产品供需侧的结构有关,而且也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协调一致,对其综合评价有助于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方法]以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6个边境滨水乡村为例,建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与ASEB分析框架相结合的要素评价体系。采用ASEB分析框架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供需侧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传统的产业及空间要素仍然是供需侧背景、活动、体验及利益4个维度中得分值最高的要素;空间体验综合评价的顺序是:獐岛村﹥河口村﹥大鹿岛村﹥绿江村﹥浑江村﹥古楼子乡;背景与活动(AS)均高于体验与利益(EB),旅游供给侧的输入大于需求侧的输出。[结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耦合共生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目标型网络化过程;由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链构建了产业型休闲体验空间,以第六产业的方式促进了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案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分别处于转型发展的4个阶段;采用"产业融合+旅游体验"的方式营造乡村产业型体验空间,拓展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内涵,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的综合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军山,斯惠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江南第一家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概况,其次在比较国内同类资源基础上评析了该风景区的资源特色和开发的可行性,并进而提出了开发规划思路。
关键词:
江南 风景名胜区 开发规划 旅游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佳 甘德欣
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据管理能力,能够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提供最新、实时的数字影像以及地理信息,解决信息陈旧、表达抽象、管理滞后、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实现科学有效的辅助规划决策。总结了国内GIS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的运用现状和研究成果。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俊鸿
论风景名胜区的自助旅游开发陈俊鸿广州地理研究所OntheDevelopmentofSelf-HelpTourismintheScenicSpots¥ChenJunhongAbstract:Self-helptourismreferstothetour...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洁 吴小根 丁蕾
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第六批以来,我国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独特的景观资源、提供良好的旅游活动场所、建立稳定的科教活动基地等。统计分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域分布上的数量特征,并总结出东、中、西部的景观分布类型,认为我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区域间差异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彬 董杰 杨达源 涂玮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受到城市化的威胁和蚕食。但是,近些年来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资源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导致近郊型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显得十分紧迫。在初步探讨近郊型风景区资源保护和依托城市发展之间的辨正关系基础上,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景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和依托城市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立英 张继东 尹立峰 黄浩云
本文以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为例,分析规划本身对区域产业、社会、环保产生的直接影响,进而识别规划对资源环境要素产生的间接影响,并确定评价重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文斌 夏赞才 郑群明 张欢 张彤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2009年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三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大;(2)分省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特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细嘉 谌欣 王佳
旅游活动范围的拓展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增加了旅游用地需求,一些文化遗产地和自然生态区的旅游用地开发建设活动,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选取江西省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探讨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10个风景区的旅游用地集约度略有差别,总体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旅游用地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协调情况虽有所不同,但整体协调程度中等。在此结果分析上,提出了两大改善与提高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集约度-协调度的建议:一是针对经济滞后型景区,多元化挖掘存量旅游用地潜力;二是针对环境滞后型景区,将生态保护意识和方法融入旅游建设与经营各个环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细嘉 谌欣 王佳
旅游活动范围的拓展和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增加了旅游用地需求,一些文化遗产地和自然生态区的旅游用地开发建设活动,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选取江西省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分析,探讨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10个风景区的旅游用地集约度略有差别,总体基本保持在中等水平;旅游用地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协调情况虽有所不同,但整体协调程度中等。在此结果分析上,提出了两大改善与提高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集约度-协调度的建议:一是针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