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5)
2023(15986)
2022(13521)
2021(12728)
2020(10716)
2019(24727)
2018(24239)
2017(46944)
2016(25586)
2015(29059)
2014(28792)
2013(28886)
2012(27322)
2011(24745)
2010(24822)
2009(22916)
2008(22835)
2007(20521)
2006(17806)
2005(16020)
作者
(73483)
(61600)
(61317)
(58504)
(39538)
(29512)
(27982)
(23958)
(23269)
(22183)
(20938)
(20642)
(19655)
(19446)
(19399)
(19165)
(18481)
(18111)
(17829)
(17680)
(15421)
(15153)
(15077)
(13960)
(13930)
(13855)
(13729)
(13606)
(12442)
(12313)
学科
(111420)
经济(111321)
管理(72855)
(71157)
(56440)
企业(56440)
方法(50367)
数学(44777)
数学方法(44345)
(31457)
中国(30955)
(28062)
业经(23131)
(22918)
贸易(22909)
地方(22691)
(22285)
(21398)
(21047)
农业(20665)
技术(19413)
(17503)
银行(17474)
(16893)
金融(16889)
(16797)
财务(16755)
财务管理(16712)
(16711)
环境(16168)
机构
学院(368373)
大学(368003)
(160065)
经济(156881)
管理(140739)
研究(129016)
理学(120858)
理学院(119501)
管理学(117687)
管理学院(116980)
中国(98700)
(77994)
科学(76672)
(72920)
(65223)
(61354)
中心(59748)
研究所(59094)
财经(57919)
(55241)
业大(52769)
(52657)
经济学(50146)
北京(49417)
(48382)
农业(48308)
师范(47956)
(46425)
经济学院(45429)
(44111)
基金
项目(243330)
科学(192193)
研究(179435)
基金(177429)
(154400)
国家(153162)
科学基金(130809)
社会(114980)
社会科(109233)
社会科学(109203)
(93801)
基金项目(92924)
自然(83032)
教育(82600)
自然科(81094)
自然科学(81072)
自然科学基金(79688)
(79544)
资助(73592)
编号(72119)
成果(59304)
(55402)
重点(55016)
(53598)
(50675)
课题(50405)
国家社会(48112)
教育部(47566)
创新(47466)
科研(46389)
期刊
(173150)
经济(173150)
研究(110251)
中国(72157)
(56539)
(55261)
学报(55137)
科学(52460)
管理(50311)
大学(41629)
学学(39079)
教育(38471)
农业(37760)
(35888)
金融(35888)
技术(33399)
经济研究(29125)
财经(28868)
业经(27133)
(24978)
问题(23409)
(21485)
(21156)
技术经济(19693)
国际(18128)
统计(18087)
世界(17741)
(16902)
图书(16707)
(16686)
共检索到55132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雯  夏蓓丽  
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提出防御型、培育型、赋能型3类政策工具在用户需求、市场、产品、技术、参与者5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其顺序逻辑。在此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综合采用案例分析和荟萃分析方法,验证该框架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阐释各阶段政策工具与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间的互动演进规律,并提出早期阶段应以防御工具为主,侧重支撑知识空间形成;成长阶段应以培育工具为主,侧重建立良好利基功能;转型阶段应以赋能工具为主,通过适应性和转换性手段促使新旧范式平稳转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郁冰   林婷  
政府应如何构建有利于颠覆性技术涌现及创新价值实现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通过“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实现颠覆性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值得深入研究。从强制性制度压力视角探讨政策工具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企实行“双积分”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断点回归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双积分”政策提高了新能源车企颠覆性创新的概率、数量、占比以及质量;(2)从机制分析看,“双积分”政策主要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项目、参与技术标准联盟两条路径促进新能源车企颠覆性创新;(3)异质性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对车企颠覆性创新的推动作用,在民营企业以及更受媒体关注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萃  徐磊  钟笑天  苏竣  
作为新兴的技术创新管理工具,技术路线图(TRM)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研究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减少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技术路线图主要考虑市场、产品和技术3个维度的变量,政策维度变量对于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不是其关注焦点。在剖析传统的技术路线图研究机理的基础上,尝试把政策维度纳入技术路线图的研究范畴,分析政策维度上需求面、环境面和供给面等政策工具类型与传统技术路线图中市场、产品和技术等3个维度之间互动关系和影响路径,尝试构建包含政策分析维度的政策-技术路线图(P-TRM),同时还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的研究范畴,分析了各类政策工具在产业不同发展时期的政策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作用机制。在此结合产业发展阶段的政策-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绘制中国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的政策-技术路线图(P-TRM),实证分析政策-技术路线图(P-TRM)对于若干产业技术创新与演进规律的解释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晓峰  陈娟  唐小利  
综述产业技术路线图一般性方法框架,对应研究医药制造产业的技术流动特点,综合构建医药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框架。医药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框架由跨度为25~40年、以3~5年为间隔的时间横轴和包括市场需求层、上市产品层、临床试验层和基础研发积累层在内的4层级纵向结构构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静  李华军  赵燕  曹阳春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艳  邓晓锋  
颠覆性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创新的主流模式,并深刻影响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环境的优化进程。但颠覆性创新所具有的原创性和突破性特点,加大了颠覆性创新成功进入并占领市场的难度。"颠覆性创新困境"由此而产生。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由于缺乏针对颠覆性创新成功进入市场的动态过程分析,无法合理地破解这一困境。而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案例中总结的重要启示,则说明颠覆性创新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融合技术选择、研发、培育、孵化和产业化应用全过程的创新管理理论加以指导。国外新兴的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不仅可以细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研究,也将在实践中加快颠覆性创新管理的发展,因而成为解读"颠覆性创新困境"的重要工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剑  卢欣艺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的二维绩效评价视角,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3个样本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方面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政策趋势的总结和制约政策效率关键因素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绩效评价改进目标与方案。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综合效率整体不高,即产业政策投入对样本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未产生显著提升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财政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出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闵剑  卢欣艺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的二维绩效评价视角,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3个样本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方面投入与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政策趋势的总结和制约政策效率关键因素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绩效评价改进目标与方案。研究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综合效率整体不高,即产业政策投入对样本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未产生显著提升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财政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出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字理  刘贻新  张光宇  欧春尧  
选取比亚迪、特斯拉与丰田三家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NEV)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主张”与“价值实现”两个维度,分析凝练三个案例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模式;基于机会窗口视角,阐释“NEV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时,是如何设计有效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建立不同类型价值优势”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在同一行业当中,可以同时出现环境支持型、跨界融合型以及协同创新型三种不同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制度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环境支持型模式能助其获取经济价值优势;以需求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借助跨界融合型模式能获取顾客价值优势;以技术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实施协同创新型模式能获取系统价值优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丹   明星   宁成浩  
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有效途径。消费者尤其是主流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态度对于新能源汽车能否成功替代燃油汽车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颠覆性创新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影响,并考察消费者对燃油汽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和消费者创新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已经超过燃油汽车;(2)颠覆性创新感知直接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抑制其购买燃油汽车;(3)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满意度部分中介调节颠覆性创新感知和消费者购买意愿;(4)创新性较弱的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满意度更容易受到颠覆性创新感知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开展颠覆性创新研发时应凸显燃油汽车不具备的功能,在市场营销时应更多关注创新性较弱的消费者,让其感知到颠覆性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模型,并对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荣  魏明珠  高志豪  王晓宇  
[目的/意义]产业新兴技术能够创造或改变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向,及时、准确识别产业新兴技术并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方法/过程]依据专利IPC分类信息,构建IPC节点网络,使用网络结构聚类算法(structu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networks,SCAN)识别产业集群及新兴技术,并进行详细解析;然后基于已经识别的5个新兴技术领域专利的时序数据,构建专利节点网络,并借助关键路径分析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分析不同新兴技术领域下的关键路径,使识别结果更加微观化与精细化。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获取专利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基于SCAN-CPM分析是传统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有益补充,由大及小、由粗及细地展示技术演化路径,为全面识别新兴技术及探测技术演化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内部设计及外部布局仍然是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热管理技术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技术支持,演化扩散路径明确;电池包环境、电机散热、电池液冷却技术、热交换器材料等技术问题是未来的重要突破创新点;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目前形成较高的专利壁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耀明  史忠良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中外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各种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这些产业政策的同异,从加大投入、合理配置科研力量、组合运用多种政策、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胡安荣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为主要战略方向。基于这样的愿景,该文在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设计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和政策路线图,探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有序发展以及相关政策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弋亚群  向琴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波特经典的五力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顾客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