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7)
- 2023(10919)
- 2022(8600)
- 2021(7638)
- 2020(6414)
- 2019(13961)
- 2018(14045)
- 2017(26991)
- 2016(14844)
- 2015(16386)
- 2014(16698)
- 2013(16140)
- 2012(14532)
- 2011(12974)
- 2010(12971)
- 2009(12122)
- 2008(12184)
- 2007(11146)
- 2006(9818)
- 2005(9402)
- 学科
- 济(58358)
- 经济(58256)
- 管理(52537)
- 业(50418)
- 企(43010)
- 企业(43010)
- 方法(22985)
- 财(20874)
- 数学(19515)
- 数学方法(19310)
- 中国(17578)
- 制(17467)
- 农(17021)
- 技术(16934)
- 业经(15245)
- 体(12593)
- 务(12505)
- 财务(12464)
- 财务管理(12435)
- 学(12350)
- 企业财务(11980)
- 农业(11322)
- 银(11154)
- 银行(11126)
- 行(10604)
- 融(10457)
- 金融(10455)
- 体制(10426)
- 技术管理(9826)
- 地方(9523)
- 机构
- 大学(215063)
- 学院(214182)
- 济(89471)
- 经济(87605)
- 管理(80249)
- 研究(73841)
- 理学(68645)
- 理学院(67918)
- 管理学(66821)
- 管理学院(66410)
- 中国(55443)
- 财(45359)
- 京(45254)
- 科学(44244)
- 所(37665)
- 农(36951)
- 财经(35115)
- 研究所(33837)
- 江(33637)
- 中心(33256)
- 经(31919)
- 业大(31872)
- 农业(28749)
- 经济学(28498)
- 北京(28051)
- 院(26742)
- 范(26562)
- 师范(26245)
- 财经大学(26118)
- 州(26093)
- 基金
- 项目(143201)
- 科学(113813)
- 基金(105535)
- 研究(103777)
- 家(92986)
- 国家(92274)
- 科学基金(78994)
- 社会(68128)
- 社会科(64743)
- 社会科学(64728)
- 省(55617)
- 基金项目(55099)
- 自然(50272)
- 自然科(49163)
- 自然科学(49150)
- 自然科学基金(48287)
- 教育(47893)
- 划(46872)
- 资助(42072)
- 编号(40263)
- 成果(33358)
- 重点(32787)
- 部(32417)
- 制(31801)
- 创(30774)
- 发(30270)
- 国家社会(29316)
- 创新(29043)
- 课题(28722)
- 性(28378)
共检索到32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光宇 陈嘉颖 胡仁杰 张瑶
我国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因此需深入研究适用于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的利益分配以及政府补贴机制。其中,公平的利益分配和合理化的激励机制是促使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以及激励机制设计等问题,采取合作-非合作博弈分析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的各个参与主体行为,引入风险因子探讨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政府补贴对各主体投入积极性的影响,进而以明晰多元化投入的激励机制方案选择。研究发现:在颠覆性创新多元化投入的过程中会存在创新投入积极性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由政府牵头时,整个颠覆性技术投入合作较由其他主体主导下的合作收益高;在政府主导下采取政府补贴形式,可以有效激励其他各个颠覆性创新投入主体的积极性。为此,促进颠覆性创新的投入多元化,政府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在参与合作时设定恰当的成本补贴额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阳春 张静 张光宇 欧春尧
以美国电子复兴计划与高超声速项目为例,从投入主体、投入客体、运作机制与保障手段等视角探讨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驱动是引导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主体的重要方式;科学配置是选择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客体的主要原则;运作高效是提升颠覆性技术多元化转化流程的关键渠道;生态优化是保障颠覆性技术多元化创新产出的有力手段。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从投入渠道的开源扩容、投入动力的激励风控、投入效率的流程优化与投入保障的生态构建四大方面构建颠覆性技术多元化投入机制的理论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烨 张艳丽 刘金桥
在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如何调动高管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免责激励、风险承担、数字化转型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免责激励能够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水平;(2)免责激励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正向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3)当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时,风险承担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正向强化,风险承担在免责激励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中的路径效应也被放大;(4)免责激励对颠覆性技术创新存在持续的正向促进效应,与拥有高冒险文化、处于低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相比,免责激励的促进作用在低冒险文化与高市场竞争环境中表现更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占峰 朱一青 朱耿 何雷 潘成
梳理江西农村发展和建设数据,认为产品特质、“营消”文化、电商设施、物流系统、平台法治、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是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主体维度。基于改进的Shapley合作博弈模型,演绎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的均衡解,并利用南丰蜜桔特色品牌数据,验证了模型修正的有效性,进而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激励该领域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占峰 朱一青 朱耿 何雷 潘成
梳理江西农村发展和建设数据,认为产品特质、“营消”文化、电商设施、物流系统、平台法治、结算系统和信息系统是特色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主体维度。基于改进的Shapley合作博弈模型,演绎多元化投入利益分配的均衡解,并利用南丰蜜桔特色品牌数据,验证了模型修正的有效性,进而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激励该领域资源投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曼迪 赵筱媛 刘晓娟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世界各国均对其广泛关注并积极部署相关研究项目。目前,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遴选大多基于历史悠久但不乏争议的同行评议机制开展,如何能够在颠覆性技术项目遴选中充分发挥同行评议机制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对颠覆性技术项目的有效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场景,并基于颠覆性技术项目特点提出同行评议机制改进思路,介绍了部分科研资助机构在项目遴选过程中应用同行评议机制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中国颠覆性技术项目遴选中同行评议的开展过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同行评议 科研资助机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华 徐剑
本文从技术要素的内涵界定入手 ,分析了它的作用 ,并阐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难点及问题 ;随后构建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理论模型 ,并对激励机制良性运行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技术要素 收益分配 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闫海 王天依
颠覆性技术能够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但也产生新的风险,并带来创新异化、规制崩溃、过度遵从、信息赤字等挑战。目前中国对颠覆性技术在宏观上采取多种类激励型制度安排促进其发展,中观上尝试展开风险预防导向的立法,但微观上以约谈为措施的规制行动无法有效预判颠覆性技术的风险,亟待与之适应的规制体系。应对颠覆性技术挑战,中国应当贯彻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搭建公私主体合作规制、主动推进规制时序演进,进而依据问题、规制任务将颠覆性技术规制划分早期阶段、实验阶段、准立法阶段、正式立法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适用特性各异的规制工具,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保障颠覆性技术的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军宝 郑玉荣 白光祖 吴新年 李莉
原创颠覆性技术更多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我国鲜有原创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与环境的不尽相同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为此,以基因编辑技术这一典型颠覆性技术为例,从创新体系(主体)、技术转移扩散模式、技术创新阶段、立法监管、投融资环境、合作网络、创新成果质量和核心专利等8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颠覆性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美国创新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的主体地位还未充分体现;美国产学研结合非常紧密,颠覆性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过程十分迅速;美国投融资体系相对更健全,初创公司的上市融资政策体系也相对更为完善;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立法监管等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因此我国往往在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由此得到启示:我国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发现与遴选机制,并完善对颠覆性技术的投融资支持机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鲁成 谢富纪 于渤 吴伟伟
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的加速变革,中国需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谋求竞争优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战略,将能够带来产业和市场双重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把握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1)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2)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3)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樊志文 张剑渝 邓广宽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韩晟熙 刘晓燕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对技术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无论是对科技发展还是市场结构调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颠覆性技术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对国家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主题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两个维度提出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首先,利用LDA模型和基于全局和局部影响力的社区探测方法识别领域内的技术主题。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性”和“融合性”特征,引入技术主题时序共现网络和主题引用网络对主题间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进行判别,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本文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研究识别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七项颠覆性技术,包括“机器人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相关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主题”“仿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自动无人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机器人部件优化技术”这有利于我国抓住科技创新主动权,加快颠覆性技术布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长青
利益相关者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与卫生政策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介绍该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医生激励机制的局限性,从利益相关者分析这一新的视角,探讨医生激励机制构建的新思路。
关键词:
医生 激励机制 利益相关者分析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人才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