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3)
- 2023(13538)
- 2022(11732)
- 2021(11104)
- 2020(9113)
- 2019(21141)
- 2018(21214)
- 2017(40186)
- 2016(21486)
- 2015(23529)
- 2014(23478)
- 2013(23019)
- 2012(20950)
- 2011(18697)
- 2010(18401)
- 2009(16713)
- 2008(16135)
- 2007(13791)
- 2006(11669)
- 2005(9899)
- 学科
- 济(79953)
- 经济(79863)
- 管理(65520)
- 业(63685)
- 企(54704)
- 企业(54704)
- 方法(37572)
- 数学(31996)
- 数学方法(31638)
- 中国(21649)
- 财(21025)
- 农(20633)
- 技术(19607)
- 业经(19097)
- 学(18327)
- 地方(16272)
- 理论(15012)
- 制(14600)
- 农业(14028)
- 贸(13951)
- 贸易(13941)
- 务(13893)
- 财务(13832)
- 财务管理(13811)
- 易(13543)
- 和(13457)
- 技术管理(13297)
- 企业财务(13161)
- 银(12948)
- 银行(12911)
- 机构
- 大学(296451)
- 学院(294634)
- 管理(121152)
- 济(114365)
- 经济(111885)
- 理学(106190)
- 理学院(105037)
- 管理学(103348)
- 管理学院(102799)
- 研究(95285)
- 中国(68986)
- 京(61809)
- 科学(60168)
- 财(51784)
- 所(46269)
- 农(44877)
- 业大(44195)
- 中心(43290)
- 研究所(42666)
- 财经(42424)
- 江(41172)
- 范(38904)
- 经(38771)
- 师范(38544)
- 北京(38476)
- 农业(35226)
- 院(35196)
- 经济学(34066)
- 州(33952)
- 商学(32064)
- 基金
- 项目(211206)
- 科学(167298)
- 研究(155392)
- 基金(153659)
- 家(133878)
- 国家(132747)
- 科学基金(114970)
- 社会(97884)
- 社会科(92753)
- 社会科学(92732)
- 省(83146)
- 基金项目(82470)
- 自然(75204)
- 自然科(73498)
- 自然科学(73482)
- 自然科学基金(72185)
- 教育(71181)
- 划(69963)
- 编号(62753)
- 资助(61568)
- 成果(50420)
- 创(48133)
- 重点(46852)
- 部(46276)
- 发(44640)
- 创新(44174)
- 课题(42910)
- 科研(40234)
- 国家社会(39995)
- 教育部(39966)
- 期刊
- 济(118839)
- 经济(118839)
- 研究(84586)
- 中国(53893)
- 学报(46715)
- 管理(44509)
- 科学(43482)
- 农(40009)
- 财(38172)
- 教育(35839)
- 大学(35371)
- 学学(33205)
- 农业(28238)
- 技术(25252)
- 融(22976)
- 金融(22976)
- 业经(20357)
- 财经(19985)
- 经济研究(19315)
- 经(17045)
- 科技(16729)
- 图书(15957)
- 问题(15206)
- 业(14825)
- 理论(14364)
- 技术经济(14345)
- 实践(13324)
- 践(13324)
- 现代(13234)
- 版(13180)
共检索到412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岚
论证了金色开放存取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商业理论来定义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并运用克里斯坦森的方法预测了金色开放存取的发展趋势,在2017—2021年之间50%的学术期刊论文将在金色开放存取期刊发表,到2020年,保守估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90%。
关键词:
金色开放存取 颠覆性创新 发展趋势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杨杰 邓三鸿 王昊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测度尤为重要,创新性较高的论文往往会对既有研究领域的学科范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开创新的范式。颠覆性指数是近几年被提出的可以直接测度论文颠覆性创新程度的计量指标,基于网络中论文节点的深层引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单一维度评价的缺点,引起了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网络科学等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颠覆性指数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拓展,深入剖析了指标局限性及因素,并提出了新的计量指标——相对颠覆性指数(relative disruptive index,RDI),它在颠覆性指数的基础上,涵盖了引文网络的深层引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颠覆性指数分布不均匀、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能够对科学研究的颠覆性创新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和客观的衡量。实证结果表明,颠覆性指数的参数量级不一致,相对颠覆性指数可以更有效地衡量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且相比于原始颠覆性指数以及Bornmann等学者提出的修正颠覆性指数(DI5)具有更佳的评价一致性,巩固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低,创新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科学计量 引文网络 创新性 颠覆性指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演化路径 价值创新 海外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伟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性暴露的一览无余。很多金融投资者习惯采用净现值(NPV)、组合管理(portfolio)、现金牛(cash cow)和沉没成本(sunken cost)之类的常规性财务工具和传统的决策原则分析处理颠覆性的创新投资机会,完全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文霞 孔嘉 闫晓慧 邓三鸿
[目的/意义]为解决传统颠覆性指数计算过程中不考虑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的问题,提出权重颠覆性指数(权重D指数),有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估文献的创新性。[方法/过程]提出一种针对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的调整方法——权重颠覆性指数,以1950—2023年获得化学诺奖及其对照组的论文为数据来源,一方面,从合理性与有效性两方面对比颠覆性指数与权重D指数;另一方面,针对一篇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被其引证文献多次引用的情况,具体分析焦点文献的创新性、焦点文献的影响力、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影响力与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收到引用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 ]权重D指数具有合理性,且比传统颠覆性指数更能有效识别论文的创新性;当焦点文献的创新程度和影响力越高时,引证文献越倾向于引用其参考文献;当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影响力越高时,引证文献也倾向于引用其参考文献。
关键词:
颠覆性指数 D指数 权重D指数 创新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胜
反常问题导向是Christensen开创并发展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基本路径,但是此研究方法及依此发展的新内容并未受到关注。本文提出广义反常问题概念后将其划分为三类:被理论忽略的实践类、理论解释不符合实践类、解释力不如竞争理论类;以2003年的《困境与出路》为经典理论和新进展的分界点,发现Christensen研究的新进展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待办任务、可延展核心、创立市场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三类划分,它们源自对三类反常问题的解决,并统一到基于资源、程序、价值观理论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下;最后按照识别三类反常问题的思路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这些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颠覆性创新理论,并增添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新知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张金艳
应用颠覆性技术进行创新是企业获取价值优势的有效方式。本文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分析颠覆性技术在酷特智能有限公司不同定制期的应用与价值优势的产生,结合颠覆性技术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价值优势理论,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以及价值优势的演化。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取价值优势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维度共同作用促进颠覆性技术价值潜力的释放并创造价值优势;颠覆性技术应用促进价值优势改变,且价值优势由经济价值优势向顾客价值优势、伙伴价值优势演变。本文揭示了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机理,对我国其他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黄水芳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地评价了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政府培育和企业选择颠覆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志东 吴文兴
颠覆性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相关领域追捧。文章以价值网络视角为基础,从价值的多个层面,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来源等内容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同时,文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下的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进而选取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为案例,并按照价值控制塔的逻辑关系探究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文章得出客户的价值主张是物流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企业要紧跟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从而在引进颠覆性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活动的同时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枢盛 陈继祥
颠覆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和新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目前,颠覆性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机理、特点,颠覆性创新理论的预测力,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有关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颠覆性 创新 低价格 低性能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茜 程都
互联网金融是否具有颠覆性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热议,本文以颠覆性创新理论为基础,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互联网金融有别于金融互联网,前者属于颠覆性创新,而后者属于维持性创新。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本文从传统金融功能视角对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又运用PEST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探析。最后得出如下结论: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中国国情的颠覆性创新,实现了对传统金融功能的颠覆且具备发展空间,政府对待互联网金融既要监管又要扶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颠覆性创新 商业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靳宗振 罗晖 曹俐莉
颠覆性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在基于前人研究颠覆性创新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提出颠覆性创新"本土化"新内涵,并基于颠覆性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以创新主体和发展路径为两维坐标,将颠覆性创新按照创新链、产业链和时间链划分为四类需求,并构建颠覆性创新因果关系模型,系统分析颠覆性创新关键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形成"探索一代、研发一代、生产一代"的创新发展新格局,并提出了我国颠覆性创新发展的导向策略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创新驱动 导向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志 张亮亮
颠覆性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文章在对颠覆性创新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规制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性以及规制者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外规制颠覆性创新的经验教训,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新兴产业 规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李明昊 邢泽宇 唐源
针对产业链技术共生如何驱动颠覆性创新达到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的问题,从界面整合视角出发,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案例剖析产业链技术共生驱动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颠覆性创新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呈渐现趋势,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在与同类市场领先者的差异化竞争中逐渐涌现出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2)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核心或支撑技术和组织等模块为共生单元,以政策和市场等为共生环境所构成的产业链技术共生系统,构成模块化和适用性界面整合机制;(3)SD仿真发现,模块化或适用性等界面整合能力比自组织集聚或高层战略等偏好因子对产业链技术共生界面整合的影响作用更大,且能力和偏好同频增长可最大幅度提升界面整合效率;(4)不同高新技术企业颠覆性创新和产业链技术共生界面管理在市场类型、性能表征、超越点周期、产业融合范围、组织协同类型和技术模块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从产业链技术共生驱动角度为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孕育,颠覆性创新带来的社会影响效应逐步增强,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章以中国国家层面的颠覆性创新支撑政策为样本,构建政策工具和创新价值链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扎根理论,对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支撑政策文本信息深入挖掘。研究结果指出:三类政策工具中,供给面政策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而需求面的创新支撑政策相对较少;创新价值链演进过程中,政府更倾向于技术研发阶段的政策支撑建设;在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的关系维度下,技术研发阶段主要应用的是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和需求面的政策影响效应有限;不同政策工具下,其内部的政策类型结构差异性显著。研究结论为中国面向颠覆性创新的政策体系优化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