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54)
2023(20857)
2022(17730)
2021(16489)
2020(13893)
2019(31365)
2018(30952)
2017(59370)
2016(32092)
2015(35578)
2014(34768)
2013(34222)
2012(31145)
2011(27606)
2010(27557)
2009(25470)
2008(24832)
2007(21980)
2006(18969)
2005(16638)
作者
(90156)
(74961)
(74520)
(70846)
(47669)
(35954)
(33805)
(29223)
(28477)
(26770)
(25353)
(25332)
(23717)
(23668)
(23133)
(23022)
(22420)
(22217)
(21548)
(21393)
(18462)
(18356)
(18156)
(17294)
(16791)
(16694)
(16645)
(16583)
(15031)
(14833)
学科
(129647)
经济(129509)
(111157)
管理(103911)
(98930)
企业(98930)
方法(58931)
数学(48166)
数学方法(47497)
(37917)
业经(37833)
(37603)
中国(32918)
(26682)
财务(26600)
财务管理(26560)
农业(26279)
技术(26237)
(25240)
企业财务(25199)
(24622)
理论(24549)
地方(24477)
(22327)
贸易(22312)
(22132)
(21681)
(20272)
(19415)
(18946)
机构
学院(447139)
大学(442348)
管理(179567)
(178337)
经济(174643)
理学(155406)
理学院(153795)
管理学(151013)
管理学院(150185)
研究(143038)
中国(108319)
(93109)
科学(89203)
(82379)
(73915)
(70521)
业大(67261)
(66556)
财经(65891)
中心(65661)
研究所(64200)
(59993)
农业(57956)
北京(57897)
(56433)
师范(55842)
经济学(53480)
(53378)
(52637)
技术(49072)
基金
项目(306174)
科学(242129)
研究(223743)
基金(222429)
(193848)
国家(192188)
科学基金(166741)
社会(141633)
社会科(134311)
社会科学(134279)
(121160)
基金项目(117282)
自然(108935)
自然科(106503)
自然科学(106476)
自然科学基金(104590)
教育(103080)
(100851)
资助(91165)
编号(90764)
成果(71888)
重点(68261)
(66665)
(66594)
(65538)
课题(62106)
创新(61654)
科研(58396)
国家社会(58392)
教育部(57394)
期刊
(195554)
经济(195554)
研究(126683)
中国(84632)
管理(71141)
学报(69096)
(67647)
(66494)
科学(64639)
大学(53443)
学学(50570)
教育(49334)
农业(47135)
技术(43395)
(36468)
金融(36468)
业经(34951)
财经(32272)
经济研究(31136)
(27881)
(27149)
问题(25118)
技术经济(23994)
科技(22571)
(21327)
现代(21034)
商业(20824)
图书(20802)
统计(19773)
理论(19615)
共检索到65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李明昊   邢泽宇   唐源  
针对产业链技术共生如何驱动颠覆性创新达到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的问题,从界面整合视角出发,基于高新技术企业案例剖析产业链技术共生驱动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颠覆性创新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呈渐现趋势,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在与同类市场领先者的差异化竞争中逐渐涌现出第二曲线性能超越点;(2)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以核心或支撑技术和组织等模块为共生单元,以政策和市场等为共生环境所构成的产业链技术共生系统,构成模块化和适用性界面整合机制;(3)SD仿真发现,模块化或适用性等界面整合能力比自组织集聚或高层战略等偏好因子对产业链技术共生界面整合的影响作用更大,且能力和偏好同频增长可最大幅度提升界面整合效率;(4)不同高新技术企业颠覆性创新和产业链技术共生界面管理在市场类型、性能表征、超越点周期、产业融合范围、组织协同类型和技术模块数量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从产业链技术共生驱动角度为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志东  吴文兴  
颠覆性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相关领域追捧。文章以价值网络视角为基础,从价值的多个层面,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来源等内容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同时,文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下的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进而选取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为案例,并按照价值控制塔的逻辑关系探究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文章得出客户的价值主张是物流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企业要紧跟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从而在引进颠覆性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活动的同时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范建红   麻翼凡   崔文卉  
依据价值链理论,在将供应链整合划分为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三个维度的基础上,本文探究了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制造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调节作用和供应链敏捷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技术水平正向调节了客户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供应链敏捷性在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影响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厘清了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为制造企业通过供应链整合进行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出了管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文仙  李京文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当前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文章试图结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从军民融合的新视角分析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军民融合贯穿于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新兴产业形成的整个过程,找寻出颠覆性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之间的机理机制,对促进我国新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和发展给予理论指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谷静  
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且该结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是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随着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步递减。据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及落实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岚  
论证了金色开放存取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商业理论来定义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并运用克里斯坦森的方法预测了金色开放存取的发展趋势,在2017—2021年之间50%的学术期刊论文将在金色开放存取期刊发表,到2020年,保守估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9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张金艳  
应用颠覆性技术进行创新是企业获取价值优势的有效方式。本文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的方法,分析颠覆性技术在酷特智能有限公司不同定制期的应用与价值优势的产生,结合颠覆性技术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价值优势理论,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视角出发,探索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以及价值优势的演化。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取价值优势的关键;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关键维度共同作用促进颠覆性技术价值潜力的释放并创造价值优势;颠覆性技术应用促进价值优势改变,且价值优势由经济价值优势向顾客价值优势、伙伴价值优势演变。本文揭示了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创造价值优势的过程机理,对我国其他企业应用颠覆性技术获得竞争优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组   李睿  李永周  洪群联  政武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的重要作用,利用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创新契机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健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渐进支持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进行风险分担,加强校企沟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校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阶段的深度对接。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崔怡雯  赵筱媛  苏成  李曼迪  赵志远  
对颠覆性创新进行有效监测和识别已成为各国博弈的战略需求,面向颠覆性创新构建领域技术监测分类体系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技术分类、产业分类和国家战略规划的梳理,在相关分类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从颠覆性创新特点出发,提出面向颠覆性创新的领域技术监测分类设计思路与原则,构建了多个领域分类体系,并以生物技术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颠覆性技术预警和监测工作的体系化、常态化提供支撑。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黄水芳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地评价了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政府培育和企业选择颠覆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育新  李健  韩毅  
[目的/意义]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提出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的新方法,助力揭示和判断可能发生颠覆效应的技术方向或主题,助力政府和企业优化研发布局、赢得竞争优势。[方法/过程]以2000—2019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授权专利为样本,基于专利和专利科学引文数据分别构建技术加权共现网络和科学知识加权共现网络,并以二者间的引证关系形成关联网络,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构建颠覆性潜力技术节点候选准则,从技术基础性、影响力、突变性三个维度分别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判定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能有效识别特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与处理、AI医疗、自动驾驶等技术具有颠覆性潜力,且这些技术间关联紧密、渗透性强、协同发展趋势明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丹   周潇   赵捧未   樊嘉逸  
[目的/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容易造成技术突袭、颠覆传统游戏规则的技术。积极识别和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对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融合视角提出一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首先,基于专利IPC共现关系,并采用时间序列方式动态构建技术领域融合网络,利用结构熵指标识别领域融合网络中具有颠覆性的领域融合对;其次,将颠覆性的领域融合对与专利映射,筛选出候选颠覆性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筛选有效的测度指标;最后,基于深度学习Tabnet模型构建专利指标与颠覆性专利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从大规模的候选专利中识别颠覆性专利。[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共得到1 025条颠覆性专利。其中,颠覆性融合领域(G06K9,G06N3)包含443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4大颠覆性方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能制造。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产业界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科技布局、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之瑶   罗军   莎薇   侯小星  
为实现我国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精准遴选,促进颠覆性创新产业的培育发展,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遴选、立项决策管理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与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的特征属性差异,借鉴海尔迈耶问题的做法,结合当前政策导向,针对颠覆性技术具有隐蔽性、破坏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属性,提出相应的项目遴选角度和评审标准的思路,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立项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从项目影响力、项目可能性两方面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矩阵模型,为颠覆性创新项目立项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