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3)
2023(4116)
2022(3237)
2021(3332)
2020(2518)
2019(5835)
2018(6028)
2017(9209)
2016(6227)
2015(7151)
2014(7417)
2013(6407)
2012(5937)
2011(5536)
2010(5869)
2009(4905)
2008(4798)
2007(4539)
2006(3974)
2005(3749)
作者
(15045)
(12403)
(12378)
(11909)
(7885)
(5900)
(5839)
(4893)
(4840)
(4527)
(4234)
(4172)
(3988)
(3937)
(3888)
(3862)
(3837)
(3818)
(3662)
(3585)
(3372)
(3174)
(3164)
(3005)
(2920)
(2855)
(2732)
(2662)
(2604)
(2518)
学科
教育(19241)
(13148)
(13004)
经济(12985)
管理(12848)
技术(11959)
中国(10938)
(10608)
企业(10608)
理论(7238)
教学(7216)
技术管理(5719)
(5531)
方法(4948)
(4463)
(4436)
数学(4101)
发展(4068)
数学方法(4001)
(3946)
研究(3902)
思想(3893)
政治(3662)
(3595)
学法(3579)
教学法(3579)
思想政治(3442)
政治教育(3442)
治教(3442)
德育(3409)
机构
大学(81888)
学院(76947)
研究(31229)
教育(27937)
(23299)
经济(22506)
管理(22293)
(22093)
师范(22018)
(19602)
理学(18829)
理学院(18497)
师范大学(18363)
管理学(18015)
管理学院(17820)
科学(17789)
中国(16231)
(15632)
技术(14697)
研究所(14248)
北京(13550)
(13515)
职业(13303)
中心(12782)
(11192)
教育学(10731)
(10433)
(9963)
(9688)
业大(9433)
基金
项目(47309)
研究(43850)
科学(38307)
教育(29393)
基金(29152)
(24576)
国家(24214)
社会(24174)
社会科(22571)
社会科学(22564)
编号(20866)
成果(20294)
(20232)
科学基金(19552)
(19157)
课题(18093)
(15903)
基金项目(14346)
规划(13270)
项目编号(12661)
(12508)
重点(12473)
(11910)
(11799)
教育部(11365)
(11357)
(11197)
资助(11190)
研究成果(11043)
(10528)
期刊
教育(48932)
研究(34014)
中国(28127)
(24862)
经济(24862)
技术(14132)
职业(12543)
学报(9667)
科学(9229)
(8830)
大学(8796)
管理(8367)
技术教育(8341)
职业技术(8341)
职业技术教育(8341)
(7535)
论坛(7535)
(7256)
农业(6818)
学学(6321)
高等(5814)
成人(5153)
成人教育(5153)
高等教育(5094)
图书(4945)
科技(4899)
(4756)
技术经济(4523)
(4502)
职教(4085)
共检索到13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天佑  邓力  
颜元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的实学教育思想抨击了在当时社会虚浮功利的学习观念,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新风,主张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倡导"习动习行"的教学方法。他的实学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是:技术本科应大胆走出"象牙塔",面向区域社会特色办学;既"通"又"专",优化人才智能结构;理论联系实践,改良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培养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钱丽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晓云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清末和民国时期,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救亡、思想解放与启蒙和教育救国的环境中萌发,在中西方文化的浸染、熏陶乃至碰撞、渗透、融合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他批判继承了明末清初颜元的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然而根据现实斗争的需要又有所发展,所以青年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颜元实学思想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上有同也有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绘锋  
颜元是中国十七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以独创的"实学"闻名天下,其"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思想,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特点。颜元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培养"百职"为教育目标,以"实学"为教育内容,以"习行"为教育方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冲  向显湖  
普通会计本科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本文对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振海  杨桂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从上世纪 70年代开始对本科教育进行改革。经过几十年的探索 ,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MIT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风格 ,UROP、IAP、EIP等一系列本科教学和科研方案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该校的本科教育质量。由此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提出建议 :构建现代教育观 ,实行文理兼修的通识教育 ,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小强  
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个人专业"。个人专业是在学校公布的专业之外,由学生个人发起申请并进行课程设计的,以满足其独特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的个性化、跨学科专业。美国本科教育中的个人专业对于认识和改革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专业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专业仅仅是课程的组合,而不是固定的人才培养单位和平台;专业是围绕特定领域组织的知识能力结构,而不是学科的固定划分;专业设置是多个主体的协调和权力共享,而不是政府的权威决定;跨学科的专业是是解决当前我国专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晓华   胡惠贞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针对宋明理学脱离实际、虚悬空疏的弊端,批判理学的人性二元论,从“性”和“形”融通为一的人性一元论出发,在理气之辩的基础上提出身体即为气质的原型,身体是作圣成圣之具,身体通过习行实践完善人性的身体观。以其身体观为基石,颜元形成了围绕身体的“践形尽性”的身体教育观,包括培养身心兼顾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与实践联结的立足于客观事物的教育内容,讲习辩相结合的注重主体间互动交流的教育方法。在当今身体“缺席”的教育态势中,颜元的身体教育观对复归与时代相契合的身心融合的教育宗旨、构建凸显实践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回归互动交往的教育方法具有现代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颖  董大奎  
以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同科学院、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四所院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分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时学分、主要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总结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进一步构建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过勇  
中美本科教育的组织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研究型大学实行的学院制借鉴自欧洲的大学,特别是牛津和剑桥,但也与它们有很大的差异;而且美国大学中学院制的组织模式与本科生的通识教育是相配套的。我国高校在不完全实施通识教育的情况下推行本科生院制和书院制,必然会在实践中遇到巨大的困难。我国高校不必照搬美英大学的学院制,但在本科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的成分对于培养全面的人才非常重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国外研究型大学著名学者聚集 ,以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为主要教育对象 ,教学具有综合化特征 ,且有它特有的国际定位 ,研究条件优良、人文环境凸显 ,这些特征决定了其本科教育的有利地位和机会。国外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为我国大学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启示我们在迈向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 ,需要重视创建本科教育教学的良好条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迪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2019年,日本专门职大学这一新型高等院校应运而生,具有招生灵活度大、办学规模小、专业特色鲜明、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模式新颖、侧重课程开发、注重课程的实践性等特点,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可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办学经验,通过采取灵活招生机制、提升生源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学用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庆合  李军  王海军  支子  
芬兰是世界上典型的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发达国家,各类教育都因其独特的教育理念而知名全球,独创的"现象教学"课程模式和"横贯能力"培养是各类教育成功的"秘密武器"。"现象教学"是一种将能力培养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新型课程模式,具有教学目标清晰性、学习过程真实性、学习环境情境性、理解事物整体性、学习资源协同性和考核评价自主性等特点;"横贯能力"是横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思维、内容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整合能力;芬兰应用技术大学运用LbD教学范式和RDI科研范式实施"现象教学"和培养"横贯能力"。通过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层面的四点启示:借鉴现象教学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重视横贯能力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高阶思维和综合素养;借鉴RDI范式重视应用性科研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师转变思维提升整体事物认知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剑锋  宫福清  李奕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实施背景和日本相似,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结果。因此,日本专门职大学机制设计对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专门职大学的设立是面向产业培养职业本科人才的重要职业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其着重从明确教育类型、打通职业教育体系、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强化面向职业属性、实施灵活的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不过,日本专门职大学关于实践课时量、专门职学位的规范仍待商榷,在书证融通、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专业设置面向地方产业等方面的规范程度还需完善。我国可借鉴日本专门职大学的经验,围绕淡化普职争议、明确职业属性、严格准入标准、灵活办学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强化评估约束等方面有序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柳友荣  
19世纪之前,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传统英式大学拒绝"降低门户"开展技术教育。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经济社会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新大学运动由此应运而生。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发展对我国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如下启示:大学的内在逻辑是一切大学的准则,外延式发展是大学改革的可信赖路径,在秉持传统的同时不应囿于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