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4)
2023(6846)
2022(5892)
2021(5399)
2020(4568)
2019(10803)
2018(10607)
2017(20723)
2016(11262)
2015(12724)
2014(12704)
2013(12562)
2012(11853)
2011(10804)
2010(10864)
2009(10249)
2008(10295)
2007(9582)
2006(8093)
2005(7165)
作者
(33766)
(28663)
(28559)
(27353)
(17902)
(13656)
(13081)
(11240)
(10529)
(10020)
(9607)
(9449)
(9191)
(8993)
(8945)
(8943)
(8787)
(8495)
(8259)
(8205)
(7243)
(7032)
(7012)
(6589)
(6440)
(6419)
(6363)
(6252)
(5856)
(5725)
学科
(49234)
经济(49195)
管理(27826)
(27485)
方法(23280)
(21005)
企业(21005)
数学(20950)
数学方法(20745)
(14580)
中国(11720)
(11143)
地方(10359)
(10271)
(9813)
贸易(9811)
业经(9671)
农业(9656)
(9514)
(8143)
(7186)
(6765)
环境(6760)
财务(6748)
财务管理(6725)
(6716)
银行(6689)
理论(6603)
(6448)
金融(6445)
机构
学院(164886)
大学(164239)
(66426)
经济(64976)
管理(60089)
研究(56352)
理学(51959)
理学院(51328)
管理学(50249)
管理学院(49933)
中国(41591)
科学(36467)
(34387)
(32866)
(29670)
(29483)
业大(27411)
研究所(27216)
农业(26308)
中心(26201)
(25271)
财经(23768)
(22050)
师范(21788)
北京(21699)
(21425)
经济学(20578)
(20209)
(20054)
经济学院(18837)
基金
项目(109971)
科学(84765)
研究(79539)
基金(77547)
(68231)
国家(67660)
科学基金(56237)
社会(48620)
社会科(45975)
社会科学(45957)
(44245)
基金项目(41094)
(37386)
教育(36902)
自然(36031)
自然科(35145)
自然科学(35132)
自然科学基金(34480)
编号(33422)
资助(31563)
成果(27267)
重点(25376)
(24926)
(24096)
课题(23367)
(22746)
科研(21465)
创新(21298)
计划(20933)
大学(20485)
期刊
(72061)
经济(72061)
研究(44270)
(30217)
中国(29930)
学报(29074)
科学(24992)
(23089)
大学(21193)
农业(20136)
学学(20086)
管理(19076)
教育(17354)
技术(14482)
(13312)
金融(13312)
业经(12713)
经济研究(11590)
财经(11348)
(10602)
问题(10023)
(9757)
(9078)
技术经济(8553)
统计(8456)
(8290)
商业(7981)
理论(7940)
(7550)
科技(7377)
共检索到236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秀花  王蕊  胡安焱  周培忠  
颗粒结构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特征,决定着土壤的水力参数,进而对热量、水分和化学物质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为揭示土壤颗粒组成对水分运动参数的作用效应,通过灌溉前后不同时空野外试验采样、实验室分析,应用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0.1~6m)的砂粒、粉粒、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影响。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残余含水率(θr)最重要的正作用因子,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粉粒含量是影响土壤饱和含水率(θs)最大的正作用因子,并对砂粒传递间接的负作用,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作用,粘粒含量对其没有影响;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形状参数α最大的正作用因子是粉粒含量,其次是砂粒含量的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田田  韩冬梅  宋献方  马英  张应华  
包气带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能够为干旱区滴灌水盐调控改良盐碱地的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经改良的重度盐碱地棉田为例,观测棉花生长季内的土水势、土壤含水量和不同水体的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包气带水分运移。结果表明:(1)在滴灌水盐调控下,经改良的重度盐碱地棉田0~60 cm土层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大,受灌溉水(降水)入渗、蒸散发的影响最为明显;60~220 cm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幅相对较小,受灌溉水(降水)入渗、蒸散发的影响相对较小;220~260 cm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和土壤水同位素组成随时间的变幅最小,受地下水的影响较明显;(2)120 cm和150 cm土壤水,100 cm和180 cm土壤水,260 cm土壤水中降水和灌溉水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2%和78%,40%和60%,46%和54%左右,分别反映本次试验入渗水、前期土壤水、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3)灌溉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试验期间地下水位的抬升主要来自于侧向径流补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其永  洪万树  陈仕玺  吴仁协  王琼  
福建省福宁湾潮间带滩涂表层粉砂质粘土海泥中含有丰富的颗粒有机碎屑和粉砂颗粒。有机碎屑颗粒大小悬殊,其长径5.3~95.0μm,平均46.08±27.52μm。粉砂颗粒粒径4.0~37.0μm,平均17.18±9.63μm。具有生物群落的颗粒有机碎屑包含拟铃虫(细弱拟铃虫、圆钝拟铃虫、肿状拟铃虫、百乐拟铃虫和妥肯丁拟铃虫)、底栖硅藻(圆筛藻、斜纹藻、布纹藻、舟形藻、斑条藻、卵形藻、菱形藻和筒柱藻)和细菌(微球菌密度7.728×109个细胞/g~13.136×109个细胞/g),偶见许水蚤卵粒和海洋线虫。应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颗粒有机碎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总量为385.3~569.7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策之  赵瑞春  
二氧化碳颗粒气肥使用效果的分析评价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农经系王策之辽宁省风沙土壤改良利用研究所赵瑞春近几年,大棚蔬菜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给许多农民带来了实惠。坚定了农民科技致富的信心。实践证明:它确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一条可行之路...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猛  陈昭  刘荣正  刘兵  邵友林  唐亚平  刘马林  
利用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fluidized be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FB-CVD)技术制备包覆燃料颗粒是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之一,该文首先分析了FB-CVD颗粒包覆过程的特点,并综合流化床中的速度场、温度场、浓度场及CVD模型建立了CFD-DEM-CVD多物理场多尺度耦合模型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然后从多个方面优化包覆模型,分别提出了CRF模型用于模拟物质的分解和沉积过程,PBM模型用于求解沉积组分的尺径分布及IBP模型用于求解包覆颗粒密度的改变。将该文提出的包覆模型用于实际的案例计算发现,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文建立的颗粒包覆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基础理论模型拓展颗粒学学术研究范畴,还可用于颗粒包覆过程的研究,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刘红  夏小明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睿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受到边界振动的粒径呈幂律分布的颗粒气体中的颗粒分离行为特性.研究发现当系统受到振动时,模拟区域出现温度梯度,系统出现颗粒分离现象,所有的颗粒都会朝着温度低的区域移动,且大颗粒比小颗粒更趋向于聚集在低温区域;系统大颗粒和小颗粒间的粒径差越大,系统的颗粒分离行为越显著.同时,系统的子区域中的局域粒径分布函数仍然为幂律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跃辉  李际平  陈喜龙  王义强  严永林  李建军  
木质颗粒燃料比其他生物质能源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最适宜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木质颗粒生产成本,我国木质颗粒的生产总成本不到国外的三分之一,规模化生产木质颗粒价格略低于煤炭,由于其优越的环保性能,推广应用极具优势,木质颗粒在民用取暖、工业燃煤锅炉、小型火电燃煤锅炉领域替代煤炭,将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滨  任丹丹  张声华  
测定了菹草粉、菹草颗粒及试验优选的红心蛋颗粒饲料的成分,结果表明:菹草粉的粗蛋白含量为133.6g/kg,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为463.1mg/kg,两者都大大高于玉米,而粗蛋白与小麦麸相近;菹草颗粒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红色类胡萝卜素20.59mg/kg,干物质900.5g/kg、粗蛋白129.6g/kg、粗脂肪43.6g/kg、粗纤维47.5g/kg、无氮浸出物541.6g/kg、粗灰分138.2g/kg、钙17.2g/kg、总磷2.4g/kg。红心蛋颗粒饲料的主要指标符合部颁标准SB/T10262-1996,生长鸭、产蛋鸭、肉用仔鸭配合饲料的标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肖尊群  常燕斌  吕振滔  王慧  王福琦  邓名慧  李浦宇  郑月鹏  
传统的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只能提供岩石的宏观力学参数和岩石试样宏观破坏特征,不能获得岩石实验加载过程中,组成岩石试样的内部颗粒细观参数的时-空演化关系,不利于学生对岩石相关宏观力学参数和破坏模式的理解。将颗粒流软件PFC2D引入岩石力学压缩实验教学,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实验的双重训练,能够使学生从岩石的微观组构特征角度认识岩石力学的特性差异,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科研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东海  陈明亮  
研究了鄂东南5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扩散率,推导了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对试验资料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土壤水吸力( )与土壤含水量(θ)、土壤水分扩散率(D)与土壤水饱和度(G)、土壤非饱和导水率(K)与土壤水饱和度(G)的经验公式,并将参数与土壤性质进行了相关分析, -θ、D-G之间的参数与土壤性质关系很密切。实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与土壤通气孔隙度关系密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远帆  郭林飞  郭新彬  郑文霞  郭福涛  
林火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及颗粒物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揭示森林可燃物在不同燃烧状态下释放烟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对评价林火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4种主要乔木树种(杉木、马尾松、大叶桉和樟树)凋落物(枝、叶)为样本,采用自主设计的生物质燃烧模拟系统,结合烟气、颗粒物分析仪,离子色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燃烧烟气的主要成分(CO、CO_2、NO_x、C_xH_y)及其排放因子,测定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K~+、Ca~(2+)、F~-、Cl~-等10种)及主要元素(Al、As、B等11种)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树木凋落物在阴燃状态下CO、C_xH_y、PM_(2.5)排放强度及水溶性离子均高于明燃,而CO_2和NO_x排放强度则在明燃状态下较高;(2)4种林木凋落物阴燃与明燃状态下产生PM_(2.5)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12.41~35.84、6.86~30.15 g·kg~(-1);(3)颗粒物中不同离子含量均为阴燃高于明燃,其中K~+和Cl~-以KCl的形式析出,是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分别占总水溶性离子的28.6%和17.6%.凋落物燃烧产生Zn、As和Ba是PM_(2.5)中无机元素的主要组分,分别占总元素含量的50.86%、14.63%和6.8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衍国  张颖  杨潇潇  
为了开发冶炼熔渣干法粒化和余热回收技术,提出了一种飞行高炉熔渣颗粒表面温度与发射率的瞬间测量方法。实验过程中,建立了熔渣表面温度与灰度、表面发射率与表面温度的关系曲线,通过高速摄像机瞬间捕捉飞行熔渣颗粒图像,计算图像灰度,结合关系曲线得到飞行熔渣颗粒表面温度和表面发射率。结果表明:随着熔渣表面温度的降低,表面发射率减小;当飞行熔渣颗粒表面温度为1 402℃时,其表面发射率约为0.8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东  刘子昕  王琦  李晓旭  闫承琳  
【目的】建立竹粉颗粒材料的离散元模型并标定其相关接触参数。【方法】基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粉末物理堆积角实验结果,采用离散元法(DEM)模拟仿真和实验设计(DOE)相结合的方法,通过Plackett-Burman (P-BD)实验、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获得竹粉堆积角和仿真参数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以物理堆积角为目标值预测得到接触参数的最优组合。【结果】实测竹粉物理堆积角为49.29°;P-BD实验结果表明了竹粉-竹粉滚动摩擦系数、竹粉-竹粉恢复系数和竹粉-不锈钢板静摩擦系数对堆积角影响显著(P<0.05);响应面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BD实验的结果,同时表明竹粉-竹粉滚动摩擦系数自身交互作用、竹粉-竹粉滚动摩擦系数和竹粉-竹粉恢复系数的交互作用对堆积角有显著影响(P<0.05);最优因素组合为竹粉-竹粉恢复系数0.44,竹粉-竹粉滚动摩擦系数0.22,竹粉-不锈钢板静摩擦系数0.45。【结论】本研究在41.20°~55.27°堆积角范围内建立的竹粉颗粒堆积角定量模拟标定与预测平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DEM标定方法可为后续建立评估生物质颗粒运动行为及其与设备相互作用的材料模型提供参考。图5表6参2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