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3)
- 2023(8284)
- 2022(7047)
- 2021(6794)
- 2020(5704)
- 2019(12989)
- 2018(12739)
- 2017(24990)
- 2016(12642)
- 2015(14081)
- 2014(13612)
- 2013(12960)
- 2012(11356)
- 2011(9750)
- 2010(9088)
- 2009(7936)
- 2008(7141)
- 2007(5719)
- 2006(4513)
- 2005(3171)
- 学科
- 济(50408)
- 经济(50244)
- 管理(37436)
- 业(35357)
- 企(30839)
- 企业(30839)
- 方法(28427)
- 数学(24248)
- 数学方法(23917)
- 财(13484)
- 农(13316)
- 中国(12359)
- 业经(11930)
- 和(9301)
- 理论(9286)
- 务(8894)
- 财务(8861)
- 财务管理(8842)
- 农业(8580)
- 企业财务(8414)
- 贸(8212)
- 贸易(8208)
- 地方(8196)
- 技术(8059)
- 学(8049)
- 易(8003)
- 环境(7326)
- 制(7308)
- 划(6906)
- 策(5860)
- 机构
- 大学(164446)
- 学院(163924)
- 管理(71950)
- 济(69484)
- 经济(68370)
- 理学(64422)
- 理学院(63808)
- 管理学(62789)
- 管理学院(62454)
- 研究(45686)
- 中国(33377)
- 京(31156)
- 财(30732)
- 财经(26084)
- 科学(25831)
- 经(24064)
- 中心(23195)
- 业大(22295)
- 经济学(22160)
- 江(21142)
- 范(20863)
- 师范(20689)
- 经济学院(20150)
- 财经大学(20002)
- 农(19871)
- 商学(19075)
- 经济管理(18985)
- 商学院(18905)
- 所(18811)
- 北京(18080)
- 基金
- 项目(124882)
- 科学(102065)
- 基金(95006)
- 研究(93383)
- 家(81111)
- 国家(80430)
- 科学基金(72312)
- 社会(64459)
- 社会科(60254)
- 社会科学(60235)
- 基金项目(51222)
- 省(47557)
- 自然(46147)
- 自然科(45190)
- 自然科学(45181)
- 自然科学基金(44388)
- 教育(44046)
- 划(40053)
- 编号(37130)
- 资助(36780)
- 部(29078)
- 成果(28078)
- 重点(27541)
- 创(27130)
- 国家社会(27089)
- 教育部(26247)
- 人文(25995)
- 发(25905)
- 创新(25206)
- 制(24751)
共检索到212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翼 肖素芳
尽管员工谏言是组织效能的重要贡献者,它所具有的挑战性及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会使得领导者作出消极反应(即领导拒谏)。本研究基于动机社会认知视角构建了领导拒谏的动机社会认知模型,详细阐释了认知动机、存在动机和意识形态动机对领导拒谏的影响,并从个体特质和情境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三种动机的驱动因素。最后,本研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动机认知因素在个性特征和情境因素与领导拒谏之间的中介作用,探索其他动机因素对领导拒谏的影响以及个性特征和情境因素对动机认知的交互作用,从其他理论视角来探讨领导拒谏的影响因素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松 翁清雄 张越
上级对下属建言的消极反应(即领导拒谏)是否及如何影响下属的工作结果这一问题长久以来被学者们所忽视。本研究基于情感事件理论,考察了员工工作挫折感在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工作满意度、建言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5位员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建言行为负相关,与反生产行为正相关;(2)员工的工作挫折感部分中介了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3)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了领导拒谏对员工工作挫折感的影响,即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挫折感的正向关系越弱,反之越强;(4)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员工工作挫折感在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即员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该中介效应越弱。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韩翼 麻晓菲
员工谏言被拒绝是现实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领导拒绝谏言、选择沉默或没有给与回应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排斥行为。社会排斥相关理论能够为我们理解领导拒绝谏言后的员工行为动机提供一个好的理论依据。Williams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的需要-威胁时间模型是社会排斥研究中较成熟且适用广泛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将拒谏作为独立的排斥事件,在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下构建了领导拒谏影响员工行为动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在拒谏事件发生后,动态时间变化过程中,因拒谏这一排斥行为造成的消极情绪和需要威胁在不同个人特质和情境因素下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动机。通过厘清影响员工行为动机的相关因素和行为结果,丰富了谏言反应的相关研究,为组织获取长效、持续的员工谏言提供现实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晶 金志峰 葛亮
中小学教师职业性别失衡是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比较的视角出发,基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中国教师发展调查"平台收集的15424份中小学教师有效问卷,考察社会比较各维度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能给予女性更多的向上认同(即"惺惺相惜")和向下对比(即"优越感强"),使其认为自己属于"高端"行业,且与"低端"行业拉开差距,这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职业给予男性更多的向上对比(即"自叹不如")和向下认同(即"同病相怜"),使其认为自己属于"低端"行业,且与"高端"行业存在差距,这对教师职业吸引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社会比较两种效应中,男性教师职业吸引力受到"对比效应"的影响更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从提高教师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出发,提出有效提高教师职业对男性吸引力的建议。
关键词:
社会比较 教师职业吸引力 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浩然 卢柯霖
本文基于两类分配博弈实验来研究团队内的成员互动,结果表明,在团队成员互动之前,个人偏好对形成成员的初始提议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他因素也可能使初始提议偏向不同的方向。在团队互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支持中间选民理论和说服论据理论的证据,即上一轮的中位提议和自私提议会影响本轮的提议。亲社会信息对提议没有影响,且提议行为也不随决策轮次增加而向更亲社会方向变化,故社会比较理论未被证实。中位提议和自私提议的影响会随团队内的互动程度而改变,互动程度高的团队所形成的最终决策的随机性更大。本文为打开团队决策中成员互动的"黑箱"提供了证据,并且解释了以往研究中普遍发现的团队行为往往比个人行为表现得更理性、更自私的现象。
关键词:
团队决策 团队内成员互动 偏好加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何晓
别人为什么愿意接受你的领导?高管们总是不知该如何回答。具有感召力的领导者都具备如下四种特质:1.有选择性地自曝弱点。暴露弱点,可以向追随者表明,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可接近的人。
关键词:
行动方针 同理心 工作角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红霞 陈兰荣
做好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点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贯彻落实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价值感,发挥其先导作用、育人作用和开发作用,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从社会学视角分析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并提出对策,以期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社会学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贵禄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和认知前见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建构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关键词:
历史维度 阐释规范 文学传统 认知前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志军 谌莹
从城市化进程的轨迹、发展水平、结构规模等方面分析中国的城市化特征,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中国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原因在于,1978年之前实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逆城市化政策,1978~1994年间的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和认识上的误区及城乡二元体制的固化,以及1995年之后在地方政府追求GDP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下所产生的一些抑制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城乡二元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宝清 高岭
理论界关于“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内涵特征和实现方式等方面的成果颇丰,但较为缺乏对“举国体制”的理论化解释,尤其是“举国体制何以可能”这一问题。鉴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国家知识的视角尝试对“举国体制”的成立条件提供一个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举国体制”作为一种国家知识,其驾驭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通常表现为国家层面的系列路线、方针及政策等。进而,“举国体制”的可行条件有两点: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制度前提,二是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旨归。党的领导、公有制制度和人民立场共同构成了“举国体制”得以存在和长久实施的保障。通过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发现“举国体制”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时期,且有其自身的历史生成过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冰
网络环境中,随着信息用户角色与地位的变化,对信息质量的理解与认知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信息质量认知现状进行概括与反思,基于信息交互中的用户体验分析,从用户体验视角对信息概念与内涵进行重新阐释与分析,并构建形成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信息质量概述模型。
关键词:
用户体验 信息用户 信息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娅 伏润民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原理,在中心-外围理论及中间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东西部不对称的资源禀赋优势系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东部的制造业尚未达到转移的内生临界点,产业转移还需要较多地依赖于外生力量的作用。因此,国家的政策仍是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关键因素,政策导向是降低产业转移成本和引导要素向西部集聚的重要外生变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曹佳斌 王珺
促进文娱消费对于拉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至关重要,但我国居民文娱消费增速偏低,对此学界还欠缺足够的经验论证。文章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6)考察中国城镇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变迁对文娱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城镇家庭少儿人口占比具有显著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但家庭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对文娱消费需求形成挤压;进一步研究发现,文娱消费需求效应伴随少儿的成长表现更为旺盛,而老年阶段的文娱消费需求随着年岁增长愈加不敏感。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能够正向调节家庭老龄化的文娱消费需求效应,在收入水平更高、教育背景更好的家庭,人口老龄化对文娱消费的挤出效应愈不明显;在教育背景、健康状况更优的家庭,少儿抚养数量增加带来的正向文娱消费需求会被部分挤出。旨在促进城镇居民文娱消费的政策应该顺应我国人口结构变动规律,充分尊重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文娱消费选择及习惯,重点关注"多子化"、高收入、高学历家庭的文娱消费需求,在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培育发展壮大细分文娱产业和消费市场,让更多居民对文娱"能消费"、"愿消费"。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金爱 章凯 赵三英
基于前景理论和公司行为理论,本研究将商业风险、所有权集中度及CEO解职后的继任来源整合于同一框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所进行的大样本实证分析表明,商业风险、CEO与董事长兼任、所有权集中度与CEO解职率正相关,所有权集中度负向调节商业风险对CEO解职关系。但针对CEO解职后不同继任来源的分析显示,这种调节作用尽管在两类CEO解职中仍然得到保持,但其它所考察变量在外部继任型解职中则有着明显不同。这些发现,进一步加深了对高所有权集中度情境下,CEO解职这一极为重要的战略决策过程的理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蔡英玉 孙涛
本文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机构—信托公司—投资者"三方多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信托公司"刚性兑付"问题。分析认为,由于投资者缺乏识别和定价能力,以及监管机构的准入审批和评级机制,使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监管机构的"信用背书",在前期通过"刚性兑付"建立声誉,进而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刚性兑付"成为信托公司的必然选择。利用68家信托公司2010-2015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当期声誉与下一期收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好声誉能够为信托公司带来更高收益。对此,应当从加强投资者教育、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托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来打破"刚性兑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