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9)
- 2023(6634)
- 2022(5799)
- 2021(5301)
- 2020(4370)
- 2019(9160)
- 2018(9131)
- 2017(17487)
- 2016(9304)
- 2015(10017)
- 2014(9441)
- 2013(8924)
- 2012(8035)
- 2011(7425)
- 2010(7634)
- 2009(7506)
- 2008(7152)
- 2007(6470)
- 2006(5729)
- 2005(5218)
- 学科
- 济(38830)
- 经济(38802)
- 管理(30623)
- 业(23131)
- 企(20083)
- 企业(20083)
- 方法(13320)
- 环境(11878)
- 地方(11607)
- 数学(10820)
- 数学方法(10644)
- 财(9802)
- 学(9359)
- 中国(9343)
- 农(9339)
- 业经(8489)
- 划(7750)
- 地方经济(7575)
- 法(7154)
- 制(6990)
- 理论(6912)
- 和(6733)
- 务(6618)
- 财务(6601)
- 财务管理(6592)
- 农业(6253)
- 企业财务(6152)
- 融(6102)
- 金融(6100)
- 贸(6084)
- 机构
- 学院(132221)
- 大学(130131)
- 济(49211)
- 经济(48070)
- 管理(46616)
- 研究(41701)
- 理学(39601)
- 理学院(39104)
- 管理学(38308)
- 管理学院(38055)
- 中国(31816)
- 科学(26736)
- 京(26708)
- 财(24133)
- 所(21157)
- 江(20196)
- 范(20162)
- 师范(20024)
- 财经(19344)
- 中心(18947)
- 研究所(18920)
- 农(17323)
- 经(17235)
- 州(16855)
- 业大(16582)
- 北京(16497)
- 师范大学(15889)
- 院(15364)
- 经济学(14929)
- 财经大学(13956)
- 基金
- 项目(86138)
- 科学(68164)
- 研究(65568)
- 基金(61457)
- 家(53029)
- 国家(52576)
- 科学基金(45234)
- 社会(42486)
- 社会科(40262)
- 社会科学(40253)
- 省(34945)
- 基金项目(32284)
- 教育(29541)
- 划(28941)
- 编号(27572)
- 自然(27464)
- 自然科(26737)
- 自然科学(26731)
- 自然科学基金(26197)
- 资助(23940)
- 成果(22459)
- 重点(19792)
- 发(19633)
- 课题(18944)
- 部(18160)
- 创(17915)
- 国家社会(17615)
- 创新(16798)
- 项目编号(16791)
- 制(16766)
共检索到195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冬 朱旭阳
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关于环境权的法律属性,在学说上始终存在着公权与私权之争,这两种观点都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同时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缺陷,因此,作为领域法学的环境法学之环境权应该是一种兼具公私属性独立、新型的权利。现代环境权以环境利益为中心而展开的权利,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环境享用权,其主要内容应涉及对环境生态的、精神的、文化的、审美的利益而非财产性权利。因此,当代自然人才是环境权的唯一权利主体,不包括国家、单位、法人等法律拟制的主体与人类、未出生的后代人;环境权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自然人个体(公民)享有优质环境的权利,不包括经济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应该包括国家、所有单位和公民个人。环境权应是实体法意义上的环境权,但是作为实体性环境权的实现又有赖于相关程序机制的科学设计,故而程序法意义上的环境派生权依然作为环境权法律构造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辅助实体性环境权的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厚冬 朱旭阳
环境权是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关于环境权的法律属性,在学说上始终存在着公权与私权之争,这两种观点都具有其各自的优点,同时它们也具有各自的缺陷,因此,作为领域法学的环境法学之环境权应该是一种兼具公私属性独立、新型的权利。现代环境权以环境利益为中心而展开的权利,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环境享用权,其主要内容应涉及对环境生态的、精神的、文化的、审美的利益而非财产性权利。因此,当代自然人才是环境权的唯一权利主体,不包括国家、单位、法人等法律拟制的主体与人类、未出生的后代人;环境权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自然人个体(公民)享有优质环境的权利,不包括经济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应该包括国家、所有单位和公民个人。环境权应是实体法意义上的环境权,但是作为实体性环境权的实现又有赖于相关程序机制的科学设计,故而程序法意义上的环境派生权依然作为环境权法律构造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辅助实体性环境权的实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澍
阶层构造论是指导法典法立法的基本理论。文章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在法律体系上的阶层构造,讨论《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在落实上位法、衔接同位法、吸收下位法等纵向阶层构造方面和自身结构体系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法 阶层构造论 法律体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余耀军 高利红
在对环境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的盲目崇信下 ,大量的环境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但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现有立法与社会现实的严重脱节。为此 ,必须引入法律社会学的分析方法 ,以求对当今环境立法的超前和滞后两种弊端以理论因应 ,遏制环境法的流动化趋势。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环境法 流动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建宇
在劳动法视野下观察和界定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我们既应注意到分支机构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应关注到分支机构与典型用人单位之间的异同。"用人单位资格"理论是研讨和厘清分支机构法律地位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分支机构具有雇主资格的共性,但又具有一定的要素差异性和人格独立的相对性,故实为一种"不完整用人主体",或可称为"二级用人单位"。相比于现有的"分支机构独立主体说""总公司主体说""人身性用人主体说"等其他学说,确立"不完整用人主体说"具有更为充足的法理和实践依据。在这一学说具体应用于我国劳动法律实务时,立法者和执法者应充分关注其一些特殊的适用思路和原则,从实体法、程序法两个方面对分支机构给予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旭东
“行政法律责任单独保留+引致性民事、刑事法律责任条款”的技术路径难以形成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应根据教育法的属性来研判这一议题。问题导向的立法模式和教育法律关系性质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法典应属领域法典。篇章体例方面,法律责任“总则专章+分则补充”的篇章体例更有助于维系领域型教育法典的体系性。编纂理路方面,应遵循领域型法典法律责任固有的编纂理路:首先,分类处理既有责任条款,包括运用引致性条款规定民事与刑事责任,运用引致性条款和具体责任条款规定行政责任;其次,增补一般性责任条款,彰显教育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实现教育法典与其他立法的衔接;最后,健全与义务相对应的责任条款,确保教育法典的可诉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益灯 沈常阳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国际并购即是这股资本流动浪潮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我国应在反垄断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借鉴欧盟、美国关于国际反垄断规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关于国际并购行为规制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加强《反垄断法》在规制国际并购行为中的可操作性,实现国际并购行为的积极效应,促使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际并购行为 反垄断法 法律规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在农民的各种权利中环境权是基础性权利,其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目前实现农民环境权的形势比较严峻,立法方面重视城市而忽视保护农民的环境权,农村环境执法力度不足、公开环境信息的机制不健全、农民维权能力不足。所以我们要运用法律制度对农民正当环境权进行保护。本文以阐述农民环境权概念和内涵为基础,分析农民环境权的特殊性,针对农民环境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和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法律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农民环境权 法律保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元聪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关键词:
消费外部性 经济法 公民环境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倪婧琪 胡勇军
农民工举步维艰的维权现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客观总结农民工法律维权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阻碍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各种因素,提出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普法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提高农民工维权实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
关键词:
劳动法 农民工 法律维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维然 倪婧琪 胡勇军
农民工举步维艰的维权现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客观总结农民工法律维权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了阻碍农民工法律维权的各种因素,提出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普法教育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提高农民工维权实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
关键词:
劳动法 农民工 法律维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社坤
本文首先从环境容量利用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科学基础出发,指出环境容量利用权是一种新型无形财产权,是对环境生态功能的商品化,兼具公权与私权属性。然后,本文深入探讨了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权利构造,指出环境容量利用权的主体不限于排污者,而是一般主体,但要成为具体的环境容量利用权主体还需受到一定的公法管制;环境容量利用权的客体就是环境容量,通过环境容量所依附的物质载体的空间范围、利用环境容量的期限、所利用的环境容量的数量、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等参数可使环境容量具有确定性;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核心权能是排污和收益,环境容量利用权的功能定位是"利用"而非支配或控制环境容量,一般不具有占有和排他权能,通过排污保证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寅 漆世濠
线上信贷产品的发展,使信用报告查询电子授权的法律效力成为讨论焦点。本文建议权衡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原则上承认电子授权的法律效力,并设置相关标准,使电子授权具备手写签名或者盖章的重要功能,即"识别签署人的身份"和"表明签署人知晓并认可所签署内容",并具备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关键词:
征信 电子授权 身份识别 互联网金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哲超
我国现行法上对"孤儿作品"缺乏完整的制度设计,仅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条中对此有所提及。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对"孤儿作品"的范围、在使用前的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使用费用模式及费用归属存在争议。因此,应将"孤儿作品"的范围限定为已经发表的作品,不能将特定类型的作品(例如摄影作品)排除在外。应尽可能量化勤勉查询义务的具体标准,避免自由裁量权过大,确保同种情况得到相同的处理。对于没有作品原件的所有人的"孤儿作品",其使用费用应向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专门机构(如著作权保护基金)缴纳。"孤儿作品"的勤勉查询义务,应当由使用人承担举证责任;对于使用费用的证明责任,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兰英
非公经济进入金融领域的政策,不仅是国家给予非公经济主体一个与“国有”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对于调整我国金融组织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除金融行业垄断、有效治理非法金融活动以及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
关键词:
非公经济 金融领域 法律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