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2)
- 2023(17992)
- 2022(15598)
- 2021(14818)
- 2020(12618)
- 2019(29357)
- 2018(29053)
- 2017(55864)
- 2016(30387)
- 2015(34379)
- 2014(34593)
- 2013(34174)
- 2012(31547)
- 2011(28417)
- 2010(28213)
- 2009(26085)
- 2008(25694)
- 2007(22450)
- 2006(19021)
- 2005(16848)
- 学科
- 济(122479)
- 经济(122348)
- 管理(85106)
- 业(81842)
- 企(67118)
- 企业(67118)
- 方法(59760)
- 数学(52698)
- 数学方法(52042)
- 中国(33050)
- 农(32667)
- 财(31930)
- 学(27124)
- 业经(25610)
- 贸(24152)
- 贸易(24140)
- 易(23513)
- 地方(22667)
- 制(22493)
- 农业(21716)
- 务(20574)
- 财务(20489)
- 财务管理(20443)
- 企业财务(19387)
- 银(19269)
- 理论(19257)
- 银行(19214)
- 和(19047)
- 环境(18403)
- 融(18334)
- 机构
- 大学(434631)
- 学院(432036)
- 济(175685)
- 经济(172035)
- 管理(169387)
- 理学(147373)
- 研究(146880)
- 理学院(145713)
- 管理学(143005)
- 管理学院(142237)
- 中国(110357)
- 京(92415)
- 科学(92216)
- 财(78584)
- 所(74464)
- 农(73388)
- 研究所(68344)
- 中心(66947)
- 业大(66595)
- 财经(63862)
- 江(61098)
- 北京(58476)
- 经(58246)
- 农业(57990)
- 范(56332)
- 师范(55767)
- 经济学(53627)
- 院(53318)
- 州(49565)
- 经济学院(48524)
- 基金
- 项目(298039)
- 科学(233501)
- 基金(217167)
- 研究(214148)
- 家(190415)
- 国家(188899)
- 科学基金(161345)
- 社会(134364)
- 社会科(127281)
- 社会科学(127247)
- 基金项目(114941)
- 省(114867)
- 自然(106466)
- 自然科(103996)
- 自然科学(103961)
- 自然科学基金(102089)
- 教育(98584)
- 划(97584)
- 资助(90741)
- 编号(86400)
- 成果(69956)
- 重点(66824)
- 部(66320)
- 发(62938)
- 创(61222)
- 课题(59282)
- 科研(57753)
- 创新(57242)
- 教育部(56528)
- 大学(55764)
- 期刊
- 济(183378)
- 经济(183378)
- 研究(123419)
- 中国(77431)
- 学报(71963)
- 农(65904)
- 科学(65191)
- 财(60119)
- 管理(59171)
- 大学(54144)
- 学学(51070)
- 农业(45832)
- 教育(44295)
- 技术(37081)
- 融(36017)
- 金融(36017)
- 财经(30828)
- 经济研究(30518)
- 业经(29274)
- 经(26399)
- 业(24591)
- 问题(24137)
- 图书(21300)
- 版(21026)
- 技术经济(20879)
- 理论(20193)
- 贸(20177)
- 科技(20118)
- 统计(19802)
- 资源(19014)
共检索到618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财富积累 预防性储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香俊 杭斌
本文对西方预防性储蓄研究文献中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和比较,对其在中国的应用和适用性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锴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模型 居民储蓄 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 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 )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 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消费不确定性 预防性储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绍杰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就业制度和福利制度改革使得城市居民在收入和支出上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不确定性使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从而提高家庭储蓄率。本文利用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构造合成面板数据,检验中国城市家庭是否具有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第二,1988~1995年比1996~2003年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第三,年老组群相对于年轻组群具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 组群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建
The paper studies the oversensitive consumption behaviors of Chinese rural people based on the varying-coefficient model using the sample during 1978~2003,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re exists obvious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Then going on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mo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appertaining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conclusions show there exist the obvious uncertainties of future consumption expectations,which point out that descending the motivation of 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the liquidity constraints is the important policy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shortage requirement of rural.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明月 臧旭恒
文章建立在缓冲存货模型的框架下,使用大型微观家庭面板数据CHNS检验了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文中使用相对等价谨慎性溢价及收入对数的方差分别作为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于居民的储蓄行为具有很大影响,且农村要更大一些。进一步地,在假设不确定性完全消除后,居民预防性储蓄比例在51%—55%之间。分城乡估算后得出农村样本的预防性储蓄比例比全国样本约高8个百分点。
关键词:
缓冲存货 预防性储蓄重要性 收入不确定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靖 陈国进
通过构建连续时间DSGE模型,考虑灾难风险因素和消费习惯形成,采用波形松弛算法,考察对比我国和世界其他7个国家面对灾难风险不确定性时最优消费函数和储蓄率,研究发现: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模型中融入习惯形成因素后更加稳健;灾难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和储蓄意愿改变的不确定性来源;我国居民面对灾难风险的消费和储蓄改变强于世界其他7个国家,我国居民储蓄意愿也是最高的,储蓄率高达85%;我国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比不考虑习惯形成差距变大了,但是世界其他7个国家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较前文未考虑习惯形成的差距减小了,我国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靖 陈国进
通过构建连续时间DSGE模型,考虑灾难风险因素和消费习惯形成,采用波形松弛算法,考察对比我国和世界其他7个国家面对灾难风险不确定性时最优消费函数和储蓄率,研究发现: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模型中融入习惯形成因素后更加稳健;灾难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和储蓄意愿改变的不确定性来源;我国居民面对灾难风险的消费和储蓄改变强于世界其他7个国家,我国居民储蓄意愿也是最高的,储蓄率高达85%;我国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比不考虑习惯形成差距变大了,但是世界其他7个国家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较前文未考虑习惯形成的差距减小了,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仍然最高,储蓄率高达87%,原因是考虑了消费习惯形成,因而面对灾难时消费者会更加惧怕灾难影响其未来生活,从而储蓄意愿增强;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比例较小时,政府财政补贴对于抵御灾难风险的效应是非常强的,并且能有效降低消费者储蓄意愿,但政府采取财政补贴比例较大则会适得其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目前,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尚未可知。本文以地震为不确定性事件克服收入波动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系统检验。理论上首先提出了"地震通过影响预期收入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作用路径。然后分别基于中国微观家庭收入分配调查(CHIP)和宏观省际数据,在微观层面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系统GMM法,在宏观层面借助合成控制法和工具变量法,为该路径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支持。研究发现:首先,汶川地震后,在不同的收入状况下,四川家庭预期收入的方差增大,居民储蓄率相比震前显著提升;其次,家庭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预期收入的方差负相关,并且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间接地证明了地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依赖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明确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居民储蓄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汝军
本文以经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社会消费与收入水平、居民财富、保险消费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储蓄存款、国民收入、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