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2)
- 2023(4933)
- 2022(4021)
- 2021(3718)
- 2020(3148)
- 2019(6703)
- 2018(6555)
- 2017(12630)
- 2016(6735)
- 2015(7150)
- 2014(7569)
- 2013(7474)
- 2012(6942)
- 2011(6376)
- 2010(6459)
- 2009(5970)
- 2008(5987)
- 2007(5357)
- 2006(4538)
- 2005(4312)
- 学科
- 济(28484)
- 经济(28445)
- 业(19462)
- 管理(19451)
- 企(16020)
- 企业(16020)
- 方法(14752)
- 数学(12151)
- 数学方法(11961)
- 学(8703)
- 财(8047)
- 中国(6890)
- 农(6676)
- 理论(6562)
- 业经(6192)
- 银(6122)
- 银行(6113)
- 制(6014)
- 行(5866)
- 融(5698)
- 金融(5698)
- 务(4904)
- 贸(4898)
- 贸易(4896)
- 财务(4888)
- 财务管理(4873)
- 企业财务(4742)
- 农业(4726)
- 易(4702)
- 和(4435)
- 机构
- 大学(104596)
- 学院(103610)
- 济(42808)
- 经济(41944)
- 管理(37913)
- 研究(35980)
- 理学(33258)
- 理学院(32819)
- 管理学(32154)
- 管理学院(31960)
- 中国(27886)
- 科学(23082)
- 京(21990)
- 财(21214)
- 所(18765)
- 农(18355)
- 财经(17356)
- 研究所(17272)
- 中心(15983)
- 经(15887)
- 业大(15574)
- 农业(14660)
- 江(14512)
- 经济学(14217)
- 北京(13687)
- 范(13300)
- 财经大学(13264)
- 师范(13136)
- 院(12887)
- 经济学院(12766)
- 基金
- 项目(69858)
- 科学(55496)
- 基金(52825)
- 研究(47382)
- 家(47377)
- 国家(47004)
- 科学基金(40020)
- 社会(31387)
- 社会科(29788)
- 社会科学(29780)
- 基金项目(27350)
- 自然(26895)
- 自然科(26325)
- 自然科学(26313)
- 自然科学基金(25864)
- 省(25815)
- 划(22386)
- 资助(21916)
- 教育(21862)
- 编号(17703)
- 重点(16013)
- 部(15775)
- 创(14253)
- 成果(14184)
- 发(13899)
- 科研(13835)
- 性(13808)
- 国家社会(13596)
- 教育部(13467)
- 创新(13342)
共检索到148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春燕 臧旭恒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 (LC/PIH)一直是研究储蓄行为 (消费行为 )的主要理论框架。近年来这一理论框架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所修改和补充。本文评述了预防性储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并以该理论的核心———即对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收入不确定性的测量为主线 ,阐述了该理论的主要模型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评介了一种利用风险厌恶理论测度不确定性的方法。预防性储蓄存在与否 ?大多数研究者给予了肯定答案。有争议的是其在储蓄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文中没有就此给出结论 ,而只是指出研究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朱春燕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LC/PIH)一直是近年来研究储蓄的主要理论框架。目前这一理论正被一种称为预防性储蓄的理论(The Theory of Precautionary Saving)所修改和补充。LC/PIH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为最大化其效用,家庭会在其生命周期内熨平其消费量。因此,他们在退休前以储蓄抵补将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振学 臧旭恒
本文在分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边际效用分段递增的效用函数假说,从内因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从外因的角度研究了居民消费面临的不确定性特征。指出我国居民在转轨经济和消费升级过程中客观上会存在预防性储蓄行为,并基于边际效用分段递增的效用函数假说讨论了减弱居民预防性储蓄的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
支出增长预期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孟昕 黄少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汝军
本文以经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社会消费与收入水平、居民财富、保险消费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储蓄存款、国民收入、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财富积累 预防性储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郭香俊 杭斌
本文对西方预防性储蓄研究文献中预防性储蓄重要性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和比较,对其在中国的应用和适用性也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分析了经济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显著影响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经济收缩会增强消费过度敏感性,经济扩张会减弱消费过度敏感性,且消费过度敏感性对经济收缩的反应更敏感。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预防性储蓄动机是经济波动影响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渠道。本文结论具有两方面意义:第一,建立了经济波动与消费过度敏感性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决定因素;第二,为制定扩大内需尤其是启动居民消费政策提供了启示,即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意识到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逆周期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收缩期应当对不确定性的累积过程给予高度关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消费过度敏感性 预防性储蓄动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智 李华琴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及预防性储蓄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预防性储蓄在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6.84%。其中,农村家庭预防性储蓄的中介效应占比为23.34%,显著大于城镇家庭的3.29%。因此,需加快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适度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持续提升城乡家庭收入水平,以期更好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陈斌开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动机,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微观基础却研究甚少。本文以经验事实观察为基础,利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截面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它使得有大学生的家庭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12%,两年混合截面数据分析也有类似的结论。接下来在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下,引入教育支出,结合中国的发展实践校准相关参数,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高等教育改革对家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其对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在微观作用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