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4)
- 2023(10223)
- 2022(8356)
- 2021(7891)
- 2020(6609)
- 2019(14656)
- 2018(14019)
- 2017(26441)
- 2016(14199)
- 2015(15386)
- 2014(15009)
- 2013(14942)
- 2012(13794)
- 2011(12507)
- 2010(12093)
- 2009(11148)
- 2008(10967)
- 2007(9343)
- 2006(7961)
- 2005(7128)
- 学科
- 济(58011)
- 经济(57949)
- 管理(37539)
- 业(36583)
- 方法(28103)
- 企(27884)
- 企业(27884)
- 数学(25715)
- 数学方法(25544)
- 中国(18456)
- 财(15081)
- 农(15001)
- 贸(14936)
- 贸易(14929)
- 易(14687)
- 学(12516)
- 制(11655)
- 业经(10919)
- 银(10706)
- 银行(10669)
- 行(10230)
- 农业(10040)
- 融(9883)
- 金融(9883)
- 技术(9066)
- 务(9048)
- 财务(9028)
- 财务管理(9007)
- 环境(8928)
- 企业财务(8660)
- 机构
- 大学(205219)
- 学院(201129)
- 济(91881)
- 经济(90502)
- 研究(76870)
- 管理(75471)
- 理学(66007)
- 理学院(65222)
- 管理学(64240)
- 管理学院(63881)
- 中国(59137)
- 科学(47399)
- 京(43415)
- 农(42242)
- 所(39790)
- 财(39192)
- 研究所(36953)
- 业大(34206)
- 农业(33866)
- 中心(33829)
- 财经(32449)
- 经济学(30298)
- 经(30148)
- 经济学院(27479)
- 院(27452)
- 北京(27436)
- 江(26655)
- 财经大学(24798)
- 科学院(24370)
- 范(23477)
- 基金
- 项目(143938)
- 科学(113456)
- 基金(109666)
- 家(100492)
- 国家(99755)
- 研究(95904)
- 科学基金(83493)
- 社会(65385)
- 社会科(62280)
- 社会科学(62265)
- 基金项目(57677)
- 自然(55527)
- 自然科(54377)
- 自然科学(54355)
- 自然科学基金(53483)
- 省(51476)
- 划(45919)
- 资助(44860)
- 教育(42704)
- 部(33246)
- 编号(33141)
- 重点(33040)
- 发(30181)
- 创(30085)
- 国家社会(29592)
- 科研(28700)
- 创新(28421)
- 中国(28108)
- 计划(28083)
- 教育部(27995)
共检索到289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世方
作为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集中体现,经常项目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对经常项目的解释也就是对储蓄投资差额的解释。由于储蓄本质上是居民跨期选择的结果,故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研究储蓄动机是理解经常项目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分析,建立了包含预防性储蓄变量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模型将经常项目形成分解为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倾斜消费和新息四个来源。来自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预防性储蓄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在不同的风险规避量下和不同的年度会有较大差别,但在5%的利率假设下,这一指标基本集中在30%~50%,这表明预防性储蓄是中国经常项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
关键词:
经常项目 预防性储蓄 消费平滑 现值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雷震 张安全
预防性储蓄是不是引起中国居民储蓄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尚未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提出一个以家庭为决策单位的最优预防性储蓄动态模型,首次利用2005~2009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预防性储蓄至少能够解释城乡居民人均金融财产积累的20%到30%左右,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财富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财富积累 预防性储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孟昕 黄少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模型 居民储蓄 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 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 )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 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关键词:
收入不确定性 消费不确定性 预防性储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绍杰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的就业制度和福利制度改革使得城市居民在收入和支出上面临显著的不确定性。根据预防性储蓄动机理论,不确定性使得居民消费趋于谨慎,从而提高家庭储蓄率。本文利用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构造合成面板数据,检验中国城市家庭是否具有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第二,1988~1995年比1996~2003年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第三,年老组群相对于年轻组群具有更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 组群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锴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邵汝军
本文以经济外部性的视角,研究社会消费与收入水平、居民财富、保险消费的联动关系,运用VAR模型对1980-2010年间全国层面的年度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显示社会消费与储蓄存款、国民收入、保险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保险消费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总消费支出的增长和提升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从而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保险消费的外部性效应正日益显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
支出增长预期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随淑敏 彭小兵 肖云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养老保险的"财富替代效应"和"风险分担效应",对居民家庭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故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从预防性储蓄视角,实证分析统筹之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居保显著提高了居民储蓄率;在考虑遗漏变量、自选择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一方面受消费惯性的影响,居民往往倾向于将城乡居保(预期)增加的家庭收入结余下来而转化为储蓄,导致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不确定性因素和城乡居保"低保障"水平的交互影响,居民在面对收入波动、医疗、教育和婚姻等不确定性事件时仍倾向于增加家庭储蓄。异质性分析表明,城乡居保对低收入家庭、45岁以上的参保居民以及农村家庭储蓄率提高的促进效应更大。本研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城乡居保制度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姚东旻 许艺煊 张鹏远
目前,预防性储蓄理论能否有效地解释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尚未可知。本文以地震为不确定性事件克服收入波动的内生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了系统检验。理论上首先提出了"地震通过影响预期收入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作用路径。然后分别基于中国微观家庭收入分配调查(CHIP)和宏观省际数据,在微观层面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系统GMM法,在宏观层面借助合成控制法和工具变量法,为该路径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支持。研究发现:首先,汶川地震后,在不同的收入状况下,四川家庭预期收入的方差增大,居民储蓄率相比震前显著提升;其次,家庭所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预期收入的方差负相关,并且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间接地证明了地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依赖于预期收入的方差,最终明确了预防性储蓄动机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居民储蓄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靖 陈国进
通过构建连续时间DSGE模型,考虑灾难风险因素和消费习惯形成,采用波形松弛算法,考察对比我国和世界其他7个国家面对灾难风险不确定性时最优消费函数和储蓄率,研究发现: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模型中融入习惯形成因素后更加稳健;灾难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和储蓄意愿改变的不确定性来源;我国居民面对灾难风险的消费和储蓄改变强于世界其他7个国家,我国居民储蓄意愿也是最高的,储蓄率高达85%;我国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比不考虑习惯形成差距变大了,但是世界其他7个国家的最优消费函数改变较前文未考虑习惯形成的差距减小了,我国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