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2)
- 2023(10396)
- 2022(8674)
- 2021(7990)
- 2020(6645)
- 2019(14624)
- 2018(14090)
- 2017(27438)
- 2016(14930)
- 2015(15933)
- 2014(15935)
- 2013(15500)
- 2012(14395)
- 2011(12841)
- 2010(12873)
- 2009(11663)
- 2008(11465)
- 2007(10140)
- 2006(8915)
- 2005(7887)
- 学科
- 济(54971)
- 经济(54897)
- 管理(43814)
- 业(43333)
- 企(33439)
- 企业(33439)
- 方法(25492)
- 数学(23039)
- 数学方法(22773)
- 农(17778)
- 财(17776)
- 中国(14978)
- 贸(13116)
- 贸易(13112)
- 易(12798)
- 制(12459)
- 学(12086)
- 业经(12063)
- 农业(11960)
- 银(11336)
- 银行(11298)
- 行(10770)
- 务(10323)
- 财务(10296)
- 财务管理(10274)
- 策(10175)
- 融(9933)
- 金融(9933)
- 企业财务(9859)
- 地方(9467)
- 机构
- 学院(211572)
- 大学(209380)
- 济(88448)
- 经济(86725)
- 管理(80693)
- 研究(73968)
- 理学(70511)
- 理学院(69733)
- 管理学(68525)
- 管理学院(68146)
- 中国(55929)
- 科学(46927)
- 农(44575)
- 京(42561)
- 财(41712)
- 所(38383)
- 业大(36164)
- 农业(35548)
- 研究所(35272)
- 中心(33921)
- 财经(33221)
- 江(31370)
- 经(30403)
- 经济学(27267)
- 院(26664)
- 北京(26247)
- 范(25409)
- 师范(24999)
- 财经大学(24843)
- 经济学院(24779)
- 基金
- 项目(147689)
- 科学(115926)
- 基金(109260)
- 研究(100466)
- 家(98678)
- 国家(97847)
- 科学基金(82632)
- 社会(65827)
- 社会科(62590)
- 社会科学(62574)
- 基金项目(57573)
- 省(57056)
- 自然(55795)
- 自然科(54579)
- 自然科学(54558)
- 自然科学基金(53611)
- 划(49004)
- 教育(45570)
- 资助(44797)
- 编号(38035)
- 重点(33407)
- 部(32660)
- 发(31249)
- 创(30848)
- 成果(29580)
- 科研(29136)
- 创新(28924)
- 计划(28897)
- 国家社会(27921)
- 教育部(27424)
共检索到304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凤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
支出增长预期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张凌霜 徐舒 周聪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家庭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提高,且对不同类别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相关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商业健康保险配置主要通过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水平,缓解由支出不确定性、主观健康不确定性和客观健康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支出;(3)异质性分析发现,商业健康保险配置对居民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特征样本家庭中存在明显异质性,在抗风险能力较弱、面临背景风险较高以及所在城市金融可得性较低且受到金融排斥程度较高的家庭中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施建淮 朱海婷
中国居民储蓄的超常增长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 ,而居民储蓄动机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个普遍的看法是 ,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 ,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 ;然后用我国 3 5个大中城市1 999— 2 0 0 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 3 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 ,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在对该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后 ,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收入不确定性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陈斌开
很多研究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动机,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微观基础却研究甚少。本文以经验事实观察为基础,利用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截面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它使得有大学生的家庭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12%,两年混合截面数据分析也有类似的结论。接下来在生命周期模型框架下,引入教育支出,结合中国的发展实践校准相关参数,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高等教育改革对家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其对降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内在微观作用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幼松 苏东水
国内需求的萎靡不振已成当前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城镇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与此紧密相连,预防性储蓄强度在居民储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用30个省际地区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前后城镇居民存在着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强度的结构变化,这种转变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强度 不确定性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小鹰
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预防性储蓄效应这一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房价上涨通过预防性储蓄效应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换言之,房价上涨通过不确定性因素和流动性约束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最终会使居民消费下降,短期内预防性储蓄效应的影响系数要小于其长期影响系数。
关键词:
房价 居民消费 作用机制 预防性储蓄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 陈超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消费 预防性储蓄 医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冬 王新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平稳-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
关键词:
消费增长 预防性储蓄动机 强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贾舒凡
文章以2009—2020年中国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创业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创业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不确定性越高,居民创业率越低;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社会失业率显著提升,同时居民因预防性动机将增加其储蓄,最终社会创业率下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将恶化企业融资环境与经营环境,潜在创业者积极性受挫使社会创业活动受到显著抑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失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可以显著地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业活动的负面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可斌 易行健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极 洪名勇 田梦婕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被认为是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CFPS2012年和2018年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SM-DID模型,分析新农保政策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新农保政策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年至2018年参保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下降0.097个单位,未参保农户的恩格尔系数下降0.018个单位,差距显著小于参保农户,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预防性储蓄作为新农保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15.3%。另外,相较于老年农户群体,新农保对于青壮年农户的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在地区差异上,新农保更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农户消费结构升级。因此,建议持续推动农村新农保政策的覆盖广度和深度,科学合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因地制宜实施新农保政策,继续探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最终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志仪 毛慧晓
中国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笔者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使用1990年~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相比收入不确定性,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大;2000年以前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最大,2000年以后住房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大,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和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不确定性 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