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5)
- 2023(13205)
- 2022(11260)
- 2021(10280)
- 2020(9163)
- 2019(20635)
- 2018(20469)
- 2017(39428)
- 2016(21745)
- 2015(24530)
- 2014(24311)
- 2013(23859)
- 2012(22038)
- 2011(19647)
- 2010(20037)
- 2009(18624)
- 2008(18545)
- 2007(16662)
- 2006(14142)
- 2005(12345)
- 学科
- 济(91023)
- 经济(90921)
- 管理(62747)
- 业(60863)
- 方法(50272)
- 企(49854)
- 企业(49854)
- 数学(45591)
- 数学方法(44910)
- 财(24388)
- 农(22820)
- 中国(21080)
- 学(18652)
- 业经(18370)
- 贸(18064)
- 贸易(18058)
- 易(17560)
- 务(15983)
- 财务(15928)
- 财务管理(15889)
- 农业(15360)
- 制(15355)
- 地方(15207)
- 企业财务(15021)
- 理论(13862)
- 银(13647)
- 技术(13596)
- 银行(13594)
- 融(12974)
- 金融(12971)
- 机构
- 大学(315396)
- 学院(315102)
- 济(125795)
- 经济(123223)
- 管理(122594)
- 理学(107343)
- 理学院(106155)
- 管理学(103857)
- 管理学院(103308)
- 研究(101888)
- 中国(76662)
- 科学(66696)
- 京(65633)
- 农(61096)
- 财(56421)
- 业大(53287)
- 所(53037)
- 农业(48968)
- 研究所(48738)
- 中心(48416)
- 江(46282)
- 财经(46266)
- 经(42141)
- 北京(40667)
- 经济学(39076)
- 范(38106)
- 师范(37539)
- 州(36739)
- 院(36287)
- 经济学院(35808)
- 基金
- 项目(218669)
- 科学(170434)
- 基金(159350)
- 研究(149698)
- 家(142230)
- 国家(141101)
- 科学基金(120119)
- 社会(94393)
- 社会科(89710)
- 社会科学(89682)
- 省(86222)
- 基金项目(84266)
- 自然(81693)
- 自然科(79936)
- 自然科学(79908)
- 自然科学基金(78465)
- 划(73297)
- 教育(70309)
- 资助(67105)
- 编号(59415)
- 重点(49649)
- 部(47784)
- 成果(46614)
- 创(45520)
- 发(45298)
- 科研(43385)
- 计划(42990)
- 创新(42552)
- 课题(40644)
- 教育部(40457)
- 期刊
- 济(125345)
- 经济(125345)
- 研究(80670)
- 学报(57998)
- 中国(55028)
- 农(52839)
- 科学(49488)
- 财(44461)
- 大学(42423)
- 管理(41578)
- 学学(40446)
- 农业(35482)
- 教育(27944)
- 技术(27856)
- 融(26712)
- 金融(26712)
- 财经(22687)
- 经济研究(21560)
- 业经(20832)
- 业(20033)
- 经(19346)
- 统计(18742)
- 策(17066)
- 问题(16839)
- 版(16465)
- 技术经济(16374)
- 决策(15318)
- 商业(15158)
- 业大(15071)
- 科技(14939)
共检索到44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彤 张屹山
通过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开支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平行数据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完善住房信贷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平行数据 预防动机 储蓄行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关键词:
农村居民储蓄 预防性储蓄 流动性约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利用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和浙江某市2003~2004年的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估计了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在选择工具变量时兼顾了总量风险和特质风险。估计结果表明,相对谨慎系数仅为1.132,而教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导致的潜在流动性约束是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0-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了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城镇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西部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然后滚动回归的结果表明,全国、东部及中西部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居民间相对谨慎系数的差距逐步变小。本文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 预防性储蓄动机 相对谨慎系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玉周
居民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导致近年来居民消费低迷、储蓄过多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Dynan预防性储蓄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消费 Dynan 预防性储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冬 王新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平稳-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
关键词:
消费增长 预防性储蓄动机 强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浩瀚 唐绍祥
预防性储蓄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忽视了这种预防性动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结构性断点;针对储蓄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与农村居民储蓄强度正相关,而支出不确定性、名义利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负相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储蓄 生命周期动机 遗赠动机 预防性动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邵欣炜 崔畅
通过对我国居民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上的消费行为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当中具有显著的“预防性储蓄”成分,未来预期收入当中也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在目前总需求不足的情形下,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将是扩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要政策。
关键词:
累积消费 预防性储蓄 ARCH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圆圆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1988—2018年的数据,检验了可能会对城乡居民储蓄造成影响的四个因素,即通货膨胀率、居民可支配收入、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反映这四个变量和居民储蓄额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分解分析了上述变量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动态影响。经实证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且生产总值的长期发展对储蓄额增长的累积效应贡献度大;通货膨胀率对储蓄有正向拉动效应,而城乡收入差距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则对居民储蓄的共享程度较小。
关键词:
VAR模型 城乡居民储蓄 协整方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骆祚炎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关键词:
支出增长预期 预防性储蓄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模型 居民储蓄 经济计量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兆祥 王德祥 陈凯
从地位寻求视角对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背后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当今中国居民高储蓄动机,与人们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密切相关,追求社会地位会促使人们增加具有"显示性"特点的地位性支出以维持或提升现有社会地位,这种地位性支出越大,就越会对人们的总体消费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促使人们增加储蓄以获得进行消费攀比的能力。直白一些说,人们进行储蓄的目的或动机就是为了进行相互之间的攀比,可以将人们之间的这种消费攀比看作是地位攀比,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动机。使用CHIP2002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也支持了该分析结果。通过对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和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的影响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对年轻人地位性支出的促进作用要强于老年人;对于富人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间阶层次之,低收入人群最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岗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融资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融资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