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0)
2023(12457)
2022(10653)
2021(10107)
2020(8850)
2019(20637)
2018(20502)
2017(39506)
2016(21446)
2015(24512)
2014(24370)
2013(23713)
2012(21697)
2011(19171)
2010(19321)
2009(17777)
2008(17524)
2007(15649)
2006(13086)
2005(11331)
作者
(59819)
(50175)
(49872)
(47635)
(31827)
(23882)
(23042)
(19883)
(18804)
(17871)
(16998)
(16711)
(15654)
(15574)
(15553)
(15409)
(15300)
(14886)
(14506)
(14307)
(12361)
(12291)
(12206)
(11466)
(11197)
(11162)
(11098)
(11027)
(10155)
(9943)
学科
(86495)
经济(86409)
管理(63636)
(59637)
(50283)
企业(50283)
方法(45869)
数学(41067)
数学方法(40379)
(24781)
(22022)
中国(20723)
业经(18003)
(16234)
(16227)
贸易(16226)
(15816)
地方(15518)
(15259)
(15253)
财务(15198)
财务管理(15157)
理论(14629)
农业(14371)
企业财务(14347)
技术(13365)
(13098)
(12231)
银行(12207)
环境(11672)
机构
学院(299058)
大学(298879)
(120568)
管理(120220)
经济(118073)
理学(104969)
理学院(103893)
管理学(101803)
管理学院(101241)
研究(92788)
中国(70351)
(61268)
科学(57577)
(56442)
(47713)
(45832)
中心(45480)
财经(45000)
业大(44851)
(43866)
研究所(41821)
(40983)
北京(37764)
农业(37658)
(37248)
经济学(37001)
师范(36846)
(34730)
经济学院(33653)
财经大学(33646)
基金
项目(206496)
科学(162946)
基金(150503)
研究(149413)
(130949)
国家(129905)
科学基金(112520)
社会(93830)
社会科(89098)
社会科学(89068)
(81317)
基金项目(79458)
自然(74350)
自然科(72730)
自然科学(72711)
自然科学基金(71383)
教育(70794)
(68543)
资助(62796)
编号(61540)
成果(49083)
重点(46362)
(45956)
(43517)
(43195)
课题(41395)
创新(40589)
科研(40311)
教育部(39801)
大学(39189)
期刊
(122801)
经济(122801)
研究(79492)
中国(53866)
(46390)
学报(45424)
管理(42794)
科学(41505)
(41473)
大学(34917)
学学(32892)
教育(31180)
技术(29072)
农业(28255)
(23452)
金融(23452)
财经(21723)
经济研究(20609)
业经(20466)
(18639)
统计(17191)
问题(16466)
(16180)
(15550)
技术经济(15337)
图书(14524)
(14238)
决策(14076)
理论(13902)
商业(13715)
共检索到42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亚斌  
尽管理论界和实践界都主张通过预算透明提升政府信任,但相关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政府客观的预算透明度如何影响公众个体对政府的信任?不同阶段的预算透明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此外,预算透明嵌入在特定的社会和制度环境当中,不同的宏微观环境因素将会如何重塑预算透明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文章综合采用国家层面的宏观数据和个体层面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层面的预算透明度对公众的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主要来自预算制定阶段的透明。同时,预算信息越容易被公众获取和理解,越有助于提升公众的政府信任。此外,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政府的预算问责力度均对预算透明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这意味着公众受教育程度越高、政府预算问责越有力,预算透明对政府信任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哲  孟天广  顾昕  
文章采用2014年发布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次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民众腐败容忍度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如价值观、社会身份、经济状况等)的影响,而且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结构性因素有关。具体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平等不仅提高了民众腐败容忍度的绝对水平,而且增大了个体间腐败容忍度的相对差异。这就导致民众对腐败问题的价值观呈现异质性,极有可能不利于反腐败施政。此外,文章发现,虽然公共部门从业者的腐败容忍度普遍低于其他部门从业者,但经济不平等状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了,这意味着经济不平等状况对职业间的腐败容忍度差异有均衡效应。总体而言,经济不平等的格局对于反腐败政治文化氛围的形...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鲁永刚  张凯  
基于世界银行集团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显示,总体而言资源依赖降低政府效率,而且,资源依赖对政府效率的作用形式呈非线性。内生门槛模型估计显示门槛效应显著存在。单门槛效应表明,高于一定门槛值资源对政府效率的负向影响才显著。多门槛效应表明,资源依赖度从高到低突破门槛临界值后,资源对政府效率的影响由显著的负向抑制变为不显著,再变为显著的正向效应,在低依赖水平,资源禀赋成为促使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的有利条件。稳健性检验结果说明,总的负向效应和门槛效应仍然稳健存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金炳燮  金镇炯  卻继红  
本文阐述了韩国怎样通过政府创新提升政府信任。文章分析了卢武铉政府为什么在政府创新中强调"原则与信任",介绍了韩国政府创新的概况,阐述了为什么把参与和透明作为提升政府信任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文章最后分析了创新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即参与和透明是否促进了政府信任,并提出了改善政府信任的政策内涵。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戚艳霞  荆新  
以国际上44个国家为样本,检验政府会计确认基础对于财政透明度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探析国际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结果以及提升财政透明度的政府会计制度需求。发现: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确认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和以收付实现制为核心确认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报告信息,能够显著提升财政透明度;社会文化是显著影响财政透明度的环境因素。本文在控制样本国家制度环境因素的基础上,提炼影响财政透明度的政府会计技术层面的跨国共性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这有助于客观、综合考量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中制度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及其影响结果,从而在研判我国国情基础上适当借鉴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于长革  
预算信息准确、及时、全面地披露,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更是人大对政府预算实现有效审议的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透明预算改革,是公共预算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切实需要从政府、人大、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发力,从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环节着手,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在改进预算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琳  桑宁  
近年来,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政府债务规模和赤字水平持续上升,我国的名义财政赤字与实际财政赤字的差距和政府债务规模也呈现出扩大趋势。本文采用1991—2015年全球45个国家的数据,试图发现中期预算与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对政府债务控制的作用路径及协同效应。本文认为,中期预算与权责发生制对政府债务的控制有直接约束和间接约束两种路径。两者的直接约束表现为通过控制政府财政支出降低财政赤字水平,而间接约束表现为通过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提高债务风险防范能力。两者对政府债务的控制在短期内以间接约束为主,在长期内以直接约束为主,并具有长期协同效应。本文的政策建议是:(1)在构建政府债务控制机制时,应进一步明确我国中期预算实施的路线图,并与政府会计改革以及政府绩效评价相衔接;(2)在改革的次序上,应螺旋式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与中期预算阶段晋级,构建债务风险有效约束环境,扩大协同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万广华  杨晨  胡晓珊  
基于210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估算了政府收入和支出,尤其是社会保障收入和支出,对收入不均等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基准和IV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收入和支出皆有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前者的影响主要来自税收与社会保障缴费收入,而后者的影响主要来自补助金与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保发放。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收支的贫富差距效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以经济自由度代表)正相关。据此可以推断,随着中国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收入和支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不均等将有所下降。此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不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是鱼与熊掌兼得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透明与行政管理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但财政透明与公共服务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未来应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将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透明范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娟  
由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从事国际化工程项目的企业处于一种更加复杂和动荡多变的环境中,面临更多新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这些不确定因素相互影响。文章建立二层三级结构模型揭示影响跨国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使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加强对风险的认识,为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或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金鹏  韩啸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数据“供应-创新-消费”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影响各国开放政府数据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公众参与是促进开放政府数据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开放政府数据发展,需要识别并促进数据供应、创新、消费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使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纵观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进政府预算改革进程中,无一不是在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度中取得成功的。"没有预算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有了预算不公开,仍然是看不见的政府,而看不见的政府不可能是负责任的政府"。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是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分析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约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能生  罗富政  李佳佳  
本文在Hirshleifer建立的交易费用模型基础上引入了政府规模变量,阐述了政府规模、经济发展与交易费用的关系。之后,本文以2009年106个国家(或地区)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平均水平下,政府规模的增加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供给降低社会交易费用;就动态角度分析而言,政府规模对交易费用影响呈现动态"V"型关系,经济发展前期交易费用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经济发展后期交易费用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上升;经济发展后期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容量的提升,必然引起国家交易费用总量的上升;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降低交易费用的动力,其对平均交易费用的降低起到了积极的显著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姝黛  孙琳  
本文使用2002~2015年跨国面板数据,分析各国政府治理能力对公共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有助于债务规模的控制,这种控制作用在基期实现治理盈余的国家更为显著。政府治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木桶效应:治理能力的财政绩效会受到最薄弱治理环节的影响。当前的政府治理改革不存在统一路径,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优先改善当期治理赤字项目。为了强化债务风险控制,中国应加强问责与监督机制的建设,提高财政透明度,重构财政约束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红霞  
一、预算公开不等于预算透明2012年4月,国务院部署当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要求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2012年5月,财政部表示,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目前,虽然预算公开的程度离公众期待仍有一些差距,但毕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截至2011年年底,在国务院要求和民间高涨的呼声推动下,98个中央部委中除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宣布暂不公开"三公"经费外,有96个部委陆续公开了"三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