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9)
- 2023(15143)
- 2022(13235)
- 2021(12491)
- 2020(10659)
- 2019(24513)
- 2018(24071)
- 2017(47090)
- 2016(25230)
- 2015(28251)
- 2014(27906)
- 2013(27149)
- 2012(24792)
- 2011(21619)
- 2010(21779)
- 2009(19847)
- 2008(18965)
- 2007(16267)
- 2006(13699)
- 2005(11737)
- 学科
- 济(93487)
- 经济(93380)
- 管理(78681)
- 业(73987)
- 企(61957)
- 企业(61957)
- 方法(48664)
- 数学(42529)
- 数学方法(41984)
- 财(33803)
- 中国(26035)
- 农(23318)
- 务(22464)
- 财务(22390)
- 财务管理(22307)
- 企业财务(21286)
- 业经(20583)
- 制(19856)
- 学(18718)
- 地方(18331)
- 银(17726)
- 银行(17693)
- 行(16602)
- 融(16438)
- 金融(16436)
- 贸(16276)
- 贸易(16264)
- 技术(15867)
- 易(15809)
- 理论(15806)
- 机构
- 大学(341232)
- 学院(339699)
- 管理(141622)
- 济(134379)
- 经济(131489)
- 理学(123612)
- 理学院(122375)
- 管理学(120241)
- 管理学院(119620)
- 研究(103340)
- 中国(82684)
- 京(70927)
- 财(69237)
- 科学(63136)
- 财经(54703)
- 经(49981)
- 中心(49632)
- 所(49457)
- 业大(48696)
- 农(48355)
- 江(48083)
- 研究所(44653)
- 北京(43695)
- 财经大学(41426)
- 范(41406)
- 师范(41028)
- 经济学(40936)
- 州(39142)
- 院(38369)
- 农业(37747)
- 基金
- 项目(240384)
- 科学(190305)
- 基金(176987)
- 研究(175601)
- 家(152786)
- 国家(151562)
- 科学基金(132657)
- 社会(111948)
- 社会科(106280)
- 社会科学(106252)
- 基金项目(94746)
- 省(92831)
- 自然(87304)
- 自然科(85312)
- 自然科学(85294)
- 自然科学基金(83726)
- 教育(80924)
- 划(77720)
- 资助(73172)
- 编号(71291)
- 成果(56206)
- 部(53723)
- 重点(52810)
- 创(50093)
- 发(48992)
- 课题(47452)
- 教育部(46917)
- 创新(46736)
- 科研(46582)
- 国家社会(46104)
- 期刊
- 济(135884)
- 经济(135884)
- 研究(100014)
- 中国(62713)
- 财(57254)
- 学报(50462)
- 管理(48992)
- 科学(46279)
- 农(41817)
- 大学(39299)
- 学学(37318)
- 融(33183)
- 金融(33183)
- 教育(31834)
- 农业(29178)
- 技术(28710)
- 财经(26071)
- 经济研究(22388)
- 经(22021)
- 业经(21737)
- 财会(18109)
- 问题(17267)
- 理论(17209)
- 会计(16334)
- 实践(15900)
- 践(15900)
- 技术经济(15845)
- 图书(15806)
- 科技(15652)
- 版(15610)
共检索到483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源 陈文川 杨野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级(包括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债务数据,从预算软约束视角,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预算软约束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政府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审计监督力度有助于减弱预算软约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区腐败程度越低、法制环境越好时,政府审计对减弱预算软约束带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负面影响越显著。
关键词:
审计监督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荣莉 金晶 喻旻昕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而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是财政部依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那么,财政监督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以201 6年《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暂行办法》的发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9—2019年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财政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财政监督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且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具有积极的合力作用。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监督能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透明度,从而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效能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财政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作用更强。为此,要优化财政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的协同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尚蒲 郑仲晖 罗必良
预算软约束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土地要素和信贷资源构成预算软约束的资源基础。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对地方政府债务特征进行研究,可得出三点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可控,但财政资金的流动性堪忧。(2)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特征。高收入地区债务的绝对量大,负债集中在市、县两级政府;中低收入地区债务的相对规模高,负债集中在省、市两级政府。(3)各地负债的资源基础存在差异。高收入地区银行贷款的绝对量大,中低收入地区对土地出让、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市场发育、改革举债机制和理顺财税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 赵艳朋
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预算软约束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等变量后,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变换不同的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较为稳健。本文首次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之前学者的理论推断,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通过硬化预算软约束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建议。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永钦 陈映辉 杜巨澜
债务市场的违约是近年来各类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近来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体制的复杂性和地方政府债务数据的不透明性,直接估算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比较困难。本文则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交易城投债的金融市场的角度,将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分解成流动性风险价差部分和违约风险价差部分,利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外生的冲击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来进一步识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本文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风险并没有在城投债的收益率价差中得到反映,而中国的整体违约风险则在其中得到了有效的定价;整体违约风险价差在2012年后大幅飙升。这表明,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泗锋 王雪原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长期以来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学界与业界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使用2015年2季度—2018年4季度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交易数据并匹配地区经济指标,从地方债券总价差中剥离出违约风险溢价,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对地方债券违约风险溢价的冲击,间接测度了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变化。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区经济增速、财政收支比以及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GDP占比等地区经济因素显著影响地方债券违约风险溢价,反映出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问题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本研究评估了地方政府发行"自发自还"债券对预算软约束的缓解效果,可为地方政府下一步的融资改革和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曾莲 严秋斯
研究目的:从土地财政在政府举债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中介效应;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促进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和2013—2015年的28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必须严控土地资源的抵押转化,限制预算软约束;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性的土地交易机制,促进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翟胜宝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如《预算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财力不足和缺乏合法规范的融资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部分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绕过法律约束举借了大量债务,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而且还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在举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预算约束的视角切入,提出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完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法制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莹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债务在不满足债务跨期预算约束时的影响因素,并利用31个省份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会提高债务率水平。通过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进而导致政府在较低的财政收入水平下形成了相对较大规模的债务,最终提高了债务率、增加了债务风险。并且分地区看,这种预算软约束对于债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能力较差的西部地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付莉 王訸
与2000年左右国有企业债务处置不同的是,本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处置采取了首先进行债券化的方式,这是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项创新。本文的目的是对这项创新应用进行理论解释,着重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能否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本文首先对Qian和Roland(1998)的预算约束模型进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积极程度及地方政府破产成本等因素,通过一个多期局部均衡模型,探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预算约束规则与社会总福利的关系。我们发现:硬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大于软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下的社会总福利大于软约束条件,而对于硬约束内部分类,本文区分了一般硬约束与严格硬约束,两种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与地方政府税收、政府积极程度、土地禀赋等因素有关;引入地方政府的破产成本之后,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而引发极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在经济新常态与房价滞涨时期,一般硬约束而非严格硬约束可能是地方政府防范破产成本发生的最优选择,这也与财政部近期开始允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偿还存量债券债务的政策实践相一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一花 亓艳萍 祝婕
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资金配置并提高支出效率,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内容,也是防风险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题中之义。本文以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12-2017年的债务支出效率测度为前提,重点揭示现行分权体制下人大预算监督对债务支出效率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本文发现,人大预算监督对债务支出效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以财政缺口为门限变量研究发现,人大预算监督对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作用随纵向财政缺口的增大而增强。对被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分位数模型回归显示,人大预算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倒U"型特征,这意味着人大预算监督对不同债务支出效率水平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根据实证发现,本文认为,全面实施债务绩效管理需要加强债务预算监督、提高债务信息透明度以及实施科学的债务限额管理,同时辅之以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为基础条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明
2018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文件,对化解和防范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地要求。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披露和全预口径预算监督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造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信息披露和全口径预算手段,实现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并给予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秀 张亮
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预算审查监督已成为我国政府债务治理的重要手段。为约束债务规模无序扩张,文章以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大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该条例修订前后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后,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其中,显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217%,隐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121%。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可能性解释后仍然成立。人大监督约束债务规模扩张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对债务预算软约束的治理以及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大监督约束效果越好;而人大监督与媒体监督相互补充,媒体关注度能影响债务的监督约束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应敏 杨野 陈文川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广为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8-2013年我国31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审计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以期找到规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大;审计监督力度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受审计监督的制约,即审计监督对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较高地区增加审计投入力度、在风险较低地区增强审计问责力度,更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结果为确立国家审计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中的定位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