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8)
2023(4127)
2022(3070)
2021(2984)
2020(2025)
2019(4410)
2018(4005)
2017(7273)
2016(3920)
2015(4355)
2014(4043)
2013(3672)
2012(3322)
2011(2766)
2010(2831)
2009(2473)
2008(2274)
2007(2151)
2006(1784)
2005(1590)
作者
(9507)
(7825)
(7690)
(7573)
(4927)
(3621)
(3435)
(2970)
(2935)
(2700)
(2669)
(2623)
(2462)
(2436)
(2396)
(2273)
(2253)
(2237)
(2179)
(2151)
(1951)
(1825)
(1817)
(1785)
(1762)
(1698)
(1688)
(1678)
(1586)
(1565)
学科
(11055)
经济(11049)
管理(10870)
(7753)
(6004)
企业(6004)
(5698)
(5225)
(5105)
银行(5105)
中国(5103)
(4923)
(4841)
(4754)
金融(4753)
业经(4254)
(4114)
地方(3995)
体制(3606)
农业(3406)
(3380)
国家(3300)
财政(2986)
方法(2499)
(2486)
制度(2485)
工作(2427)
教育(2329)
(2278)
理论(2162)
机构
学院(48353)
大学(46588)
(16954)
经济(16488)
管理(16419)
研究(15980)
中国(14016)
理学(13596)
理学院(13456)
管理学(13259)
管理学院(13162)
(12012)
(9248)
科学(8927)
财经(8361)
中心(8188)
(7670)
(7651)
(7233)
(6890)
师范(6837)
(6405)
研究所(6349)
(6325)
财经大学(6301)
(5758)
北京(5758)
业大(5481)
经济学(5456)
技术(5376)
基金
项目(33721)
研究(28469)
科学(26456)
基金(23087)
(19655)
国家(19442)
社会(18226)
社会科(17217)
社会科学(17213)
科学基金(16489)
(13649)
教育(13141)
编号(12327)
基金项目(11542)
(11379)
成果(10779)
课题(9114)
自然(8315)
(8247)
(8139)
资助(8107)
自然科(8102)
自然科学(8100)
(8072)
自然科学基金(7940)
项目编号(7920)
(7917)
国家社会(7850)
重点(7809)
(7506)
期刊
(21220)
经济(21220)
研究(15784)
中国(12176)
(10236)
教育(8451)
(7910)
金融(7910)
学报(6894)
(6732)
科学(5949)
管理(5876)
大学(5764)
学学(5478)
农业(4702)
财经(4160)
业经(4029)
技术(3896)
经济研究(3609)
(3555)
职业(3096)
(2951)
(2625)
财政(2625)
社会(2544)
问题(2484)
财会(2226)
会计(2225)
科技(2211)
理论(2195)
共检索到76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涛  
当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运行状态欠佳,刚性不足。地方立法是弥补预算监督刚性不足的可能存在:地方立法具有法定权威性,是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地方立法权的扩容使其覆盖面具有普遍性,并且属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权力。预算监督和地方立法具有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地方立法需要借助预算监督拓展立法空间;另一方面,预算监督有待地方立法予以保障。两者融合点在于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地方政府给付行政。实现两者融合发展,地方立法应当注重选择给付性立法项目、推动"预算类条款"落实、强化"预算类条款"立法评估、充分体现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此外,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政府给付行政的监察治理,提高地方立法"预算类条款"的合理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金灿灿  
依法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职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财政监督改革成为当下讨论的重要焦点。深入考察重点拓展改革背后的逻辑可以发现:这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与实践要求,自上而下部署开展的一项深刻变革,对解决财政潜在风险、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完善组织自身运行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拓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理性解读顶层设计内容,凝聚新时代预算监督共识,透视改革战略思路,不断指导地方实践的创新,为提升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能力开拓空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丛中笑  蒋武鹏  
以制度变革方式实施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降费,不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以支定收"保护国民的利益,更会倒逼形成预算的刚性约束,有助于促进国家预算监督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量入为出"。减税降费背景下强化预算监督,应重塑预算监督理念,重构预算监督机制,完善预算监督路径,建立健全党委、人大、公众以及司法的协同预算监督体制,拓展多元主体参与预算监督、优化预算监督有效性、威慑性的路径,构建国家财政权与国民财产权之间的良性"取予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南枢  何荣山  
韧性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求对不同空间与时间维度加以把握,以提高乡村面对风险时回应、恢复与适应能力。传统的公权治理与私权自治模式在韧性乡村建设中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而社会组织嵌入能更好地提升韧性乡村建设效率与满足农民需求,确保乡村善治的可持续性。但目前韧性乡村建设中社会组织存在公共性、专业性、内生性不足等困境。世界各国通过明确角色定位、构建多元途径、完善制度保障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在分析实践与总结各国韧性乡村建设经验基础上,未来应提升社会组织嵌入韧性乡村建设制度化、专业化、内生化水平,实现社会组织嵌入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从而调动最广泛社会资源参与韧性乡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斌欢  
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的"脱嵌"状态,世界工厂的持续发展使得"再嵌入"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当下中国的情境下劳工"再嵌入"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对国家、市场和社会力量所推进的"再嵌入"驱动力进行了分析。文章进而基于田野调查所获取的10个案例,讨论了三种主体推动再嵌入的路径:企业主导体现为福利增长方案、劳工住宅方案和社会培育方案;政府推动体现为公共服务和住房改善方案;社会主导则体现为产业与地域交相作用实现的"内部化产业"方案。基于这些再嵌入路径的作用方式和面临局限,文章指出多方合作是走向嵌入的摇摆模式和启动双向运动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凯俊  王雪辉  彭希哲  卢敏  
城市嵌入式养老和乡村互助养老并非割裂,准嵌入性组织是在乡土困境下适宜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的载体。本文首先对比了浙江省N市B区三个街道的养老模式,将乡村嵌入式养老整合为三个阶段:第一,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公共组织提供互助养老是乡村嵌入的初级阶段;第二,人口密度较低时通过准嵌入性组织提供专业服务是乡村嵌入的中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模糊关系及组织的孱弱;第三,人口密度较高时通过非公共组织提供多元服务是乡村嵌入借鉴城市经验的终极阶段,这一阶段的政府购买服务是基于政府和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及组织的专业性。其次基于关系合同理论,认为准嵌入性组织的相对优势在于嵌入了多元制度关系,从而为乡村多方合作提供正当性。政治制度逻辑源于组织的公益使命高度契合政府兜底职能,减少了组织乡村行动的争议。商业制度逻辑源于组织能够围绕最初的公益使命,灵活切换公益方式和商业工具,相应的价值回报成为乡贤治村的长效机制。社会制度逻辑源于乡贤和准嵌入性组织联动,填补了中国乡村治理模式“身-群”薄弱的环节,形成了“身-家-群-国”贯通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逻辑。综合上述结论,本文力图介绍地方经验,即政府引导乡贤创办准嵌入性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和合理引导民间面子竞争开展微慈善的方式支持组织发展,实现地方经验转化为中国智慧。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飞扬   施贞怀   殷凤  
制造业嵌入双重价值链的演进逻辑为“以基本封闭的NVC为主导推动工业发展→以NVC为主导推动对外开放→以GVC为主导推动对外开放→NVC和GVC并重平衡拉动内需→以NVC为主导拉动内需”。制造业嵌入以NVC为主导的双重价值链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是GVC重构下维持供应链安全的必由之路,顺应了双重“中心—外围”理论下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制造业发展以嵌入NVC为主导,并不是搞自我封闭,也不是忽视对外开放,而是聚力培育畅通国内外循环的内生动力,增强对GVC的掌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GVC和NVC的有效协同和互补。实现这一目标,对内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传统消费提质升级,加强引领性技术攻关,摆脱“卡脖子”环节掣肘;对外要增强高端要素虹吸力,提升区域产业链控制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重塑全球价值链新格局。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重点兼顾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实现两条价值环流良性互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理达  卜华  
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结合方式、深度与频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为了获取我国制造业资本生态基本构面,文章运用生物学的相关指标获取基于密度匹配的资本共生静态关系;将具有显著进化趋势特征的样本输入以数据包络分析为主要工具的第二轮动态测度框架,以获取该类共生体的共生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主板上市公司尚未完全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模式,智力资本投资对物质资本的"引擎"功能尚未被完全激活。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公共政策的完善以及剩余分配机制的改革来优化我国制造业的资本生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庞世俊   缑文玉  
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以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根据嵌入性理论中“文化—政治—结构—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细化构建了“价值取向—县域文化—国家战略—县域治理—社会经济—个体发展—本质认知—表象认知嵌入性”分析框架,分析认为,文化嵌入性、政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和认知嵌入性是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据此得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县域内文化现象为切入点,为职业教育注入文化底蕴和动能;以优化县域政治实践为重点,引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县域职业教育多元适应性;以改变县域职教偏见为痛点,多方合力弥补社会结构性缺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云锋  
腐败的滋生与预算缺乏有效监督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但由于政府"权力依赖症"①对权力格局的固守,我国预算内在的约束机制与体制内的预算监督基本丧失了其应有功能。因此,当前我国预算反腐败可能需要更多地依赖预算的社会监督,同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预算的社会监督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使预算的社会监督成为我国通过预算反腐败的一种现实和相对有效的制度安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邓茜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工作的重心在于控制赤字规模与稳定预算收支平衡状态这两方面,即关注"钱是否够花"的问题。2018年3月,党中央提出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即更多关注"钱如何有效花"的问题。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改革工作在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制度办法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始部署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优化路径研究是突出党委核心、明确分工与合作、并以大数据技术推进预算公开透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昌振  
新时代赋予财会监督全新定位,将财会监督与审计、统计等监督一起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阐述引起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国家治理的高度,深入探讨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财会监督体系可能包含的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最后从制度设计等层面明确了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路径。基于我国会计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适合国家治理需要的财会监督体系,对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能、提升监督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集文  牛慧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公共设施的兴建,环境邻避运动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环境邻避风险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基于案例嵌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的生成逻辑是邻避设施存在的实在风险加剧感知风险,政府回应力和公信力不足激化矛盾,公民意识的增强提升风险感知程度,网络媒体介入进一步加剧社会风险。需要基于生成逻辑寻求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治理逻辑的恰当表达。这是中国城市环境邻避风险生成逻辑考察的意义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晓芳  
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既是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对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就必须建设适合一流学科生成与发展的大学制度,就必须将"学科建设"的宏观政策话语转换成为"学科治理"的微观实践逻辑。学科治理是以一种"嵌入"的方式内生于大学治理体系中的,这一视角从学科生态系统的创建、学科结构的优化与协调发展、学科建制与学院治理关系的理顺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治理体系提出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