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
2023(223)
2022(191)
2021(161)
2020(104)
2019(225)
2018(244)
2017(438)
2016(284)
2015(258)
2014(255)
2013(252)
2012(195)
2011(240)
2010(256)
2009(211)
2008(239)
2007(192)
2006(183)
2005(162)
作者
(802)
(694)
(684)
(681)
(445)
(334)
(310)
(273)
(250)
(241)
(237)
(227)
(226)
(226)
(222)
(221)
(214)
(202)
(198)
(191)
(190)
(184)
(174)
(174)
(173)
(164)
(162)
(148)
(147)
(139)
学科
环境(1634)
(1372)
经济(1372)
管理(1084)
生态(1055)
资源(785)
地方(765)
(685)
(616)
(512)
(505)
规划(470)
发展(467)
(467)
环境规划(463)
地方经济(444)
农业(423)
(411)
业经(361)
区域(354)
(354)
区域环境(333)
农业经济(284)
(283)
方法(272)
开发(268)
中国(244)
生态环境(238)
利用(220)
数学(216)
机构
学院(4019)
大学(3559)
研究(1580)
(1491)
经济(1464)
管理(1397)
科学(1256)
理学(1173)
理学院(1151)
管理学(1126)
管理学院(1119)
中国(1100)
(847)
(829)
研究所(792)
(765)
中心(706)
(703)
师范(700)
业大(695)
环境(664)
科学院(621)
(592)
北京(583)
资源(583)
(565)
农业(563)
(531)
师范大学(526)
(513)
基金
项目(2974)
科学(2374)
研究(2154)
基金(2007)
(1830)
国家(1818)
科学基金(1501)
社会(1423)
社会科(1357)
社会科学(1357)
(1305)
基金项目(1097)
(1080)
(1003)
自然(955)
自然科(906)
自然科学(906)
自然科学基金(880)
生态(808)
发展(804)
编号(795)
(790)
教育(783)
资助(755)
重点(740)
计划(589)
课题(587)
科技(565)
国家社会(563)
(538)
期刊
(2322)
经济(2322)
生态(826)
(770)
研究(754)
资源(716)
中国(685)
科学(608)
农业(607)
学报(577)
业经(551)
大学(393)
学学(387)
林业(366)
管理(336)
(314)
环境(298)
问题(260)
科技(249)
农业经济(235)
(224)
经济问题(208)
(200)
统计(198)
人口(197)
地理(194)
技术(194)
(194)
中国人(193)
国人(193)
共检索到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成忠  林振山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并提取196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变化的波动周期,建立具有周期性波动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0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和承载力变化,评估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1)40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波动中不断增加,具有明显的3.5年和8年2个波动周期;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在波动中不断减少,具有明显的2.7年、28年和40年3个波动周期。(2)若一切照旧,即未来20年中国人均足迹与承载力保持过去40年的年均变化率不变,则生态足迹会持续上升,2015年将达到1.710gha/cap,2025年达到2.034gha/cap;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隆杰  
为定量评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指数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额占生物承载力的百分比,可视为区域为今后保留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百分比;设定其状况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小于0为不可持续性和严重不可持续性,等于0为边际可持续性。由于本方法为单指标分析方法,所以具有较好的分析、比较功能,而且能够为制定或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提供定量(百分比)依据。通过计算时间序列上的不同年份的生态足迹指数,可用来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变动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文亮  李文龙  朱亚莉  蔡栋  余翠  许静  魏巍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生态经济学中测度人类社会资源消耗的经典方法之一,基于能值的生态足迹模型是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和改进。本研究采用区域标准计算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能够更好地体现区域的真实供给能力和人类对资源的实际消耗,其方法和数据优于普遍采用的全球标准。研究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地分析了2005–2014年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发展能力指数,分析了青海省的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海省区域生态足迹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指数小于0且不断下降。2)青海省不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市区及其周边的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由北向东的带状分布。3)结合能值生态足迹和多因子耦合分析表明,虽然青海省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发展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但主要是以大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水土流失、生态功能恶化、地区承载力下降、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峻。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长城  陈晓杰  张金亭  
2000 年以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引进生态足迹及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武汉市 2008—2019 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变化,通过生态赤字、万元GDP 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研究武汉市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 年年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由 2008 年的 3.106 6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2.609 0 hm~2/ 人,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2008 年 0.197 4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 0.129 4 hm~2/ 人,人均生态赤字亦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化石燃料用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足迹广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万元 GDP 人均生态足迹占比下降,总的来说,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存在较大生态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红霞  张红娟  王新君  侯林春  
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开封市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态的角度对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根据蒂斯德尔(C.Tisdell)等的观点1999~2008年开封市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75 hm2,从生态角度看目前开封市的发展属于弱不可持续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冯琦  
对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测度和评价是加强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与众多量化方法相比,生态足迹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提供了一个核算城市、区域、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的简明框架。本文以上海市为案例,估算了1995年~2005年间上海生态足迹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上海市生态足迹为3.68hm~2/人,其中能源生态足迹为3.03 hm~2/人,而生态承栽力仅为0.12 hm~2/人。由此可见,上海地区单靠本区域内的生态资源(尤其是能源)已经无法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海市的发展严重依赖其他地区自然资源的输入。因此,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区域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鲁小珍  王悦芳  惠丽  章大勇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法测量了浙江省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同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据常山县2005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出:2005年常山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201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3800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8210hm2,反映了常山县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常山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还分析了常山县存在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1表4参12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秀娟  
自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1992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之后,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为出发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生态足迹;二、可持续发展与实体规划;三、生态足迹在挪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四、结论与建议。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个体家庭消费以及实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佳琦  段玉山  伍燕南  
以苏州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苏州市1990~201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6.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6.21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通过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变缓,生态承载力稳中有降,万元GDP生态足迹也在下降,这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提出了苏州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以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开亚  叶文振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一种新方法 ,反映了人类利用自然的程度。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以安徽省合肥市的统计数据 ,计算分析了该地区2 0 0 1年的生态足迹 ,并讨论了其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奥布力·塔力普  杨雯晶  阿里木江·卡斯木  
南疆地区生态系统原本较为脆弱,最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各种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该地区环境形势逐年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应用生态足迹法对南疆地区2000至2014年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发现期间生态足迹趋于增长的趋势,但是生态承载力没有呈现变化,保持平稳的水平。从南疆各地区同一时期的生态足迹变化情况来看,各地区生态足迹趋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生态足迹较高的地区有阿克苏地区,而较低的有克州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区的生态足迹也趋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差,生态系统支撑能力呈逐年降低的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