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3)
2023(12333)
2022(10439)
2021(9565)
2020(7805)
2019(17856)
2018(17655)
2017(34296)
2016(18553)
2015(20985)
2014(21083)
2013(21339)
2012(20975)
2011(19460)
2010(20197)
2009(18917)
2008(18600)
2007(17024)
2006(15825)
2005(15094)
作者
(59602)
(49300)
(49138)
(46917)
(31654)
(23662)
(22357)
(19101)
(18769)
(17947)
(17251)
(16443)
(16383)
(16098)
(15767)
(15306)
(14599)
(14449)
(14315)
(14218)
(12809)
(12428)
(12141)
(11528)
(11273)
(11153)
(11027)
(10930)
(10196)
(9808)
学科
(99278)
经济(99178)
管理(48562)
(45662)
(34301)
企业(34301)
方法(32975)
中国(30109)
数学(28665)
数学方法(28390)
地方(26423)
(23528)
(20562)
业经(19645)
(19590)
(19203)
(17975)
银行(17934)
(17441)
(17174)
金融(17174)
地方经济(16132)
(16052)
贸易(16033)
农业(15817)
(15433)
(13723)
(13029)
环境(12983)
(12466)
机构
大学(283763)
学院(282089)
(126262)
经济(123578)
研究(111382)
管理(97677)
中国(86685)
理学(81154)
理学院(80059)
管理学(78597)
管理学院(78067)
科学(66606)
(63191)
(60397)
(59675)
研究所(53341)
(52201)
中心(48611)
(45903)
财经(45846)
北京(41540)
(41423)
农业(40841)
业大(40455)
经济学(39991)
(39583)
(38235)
师范(37783)
(36618)
(35800)
基金
项目(170718)
科学(132608)
研究(122535)
基金(122358)
(108422)
国家(107510)
科学基金(88992)
社会(78332)
社会科(74161)
社会科学(74141)
(66307)
基金项目(62978)
(56604)
自然(56256)
教育(55284)
自然科(54882)
自然科学(54861)
自然科学基金(53897)
资助(51994)
编号(47558)
(42919)
成果(40964)
重点(39536)
(37906)
课题(35725)
(34300)
发展(34271)
(33743)
(32604)
国家社会(32543)
期刊
(157210)
经济(157210)
研究(97541)
中国(66643)
(48936)
学报(47541)
(44224)
科学(42672)
管理(40788)
大学(35451)
(35431)
金融(35431)
学学(33167)
农业(32917)
教育(31601)
经济研究(26552)
财经(24273)
技术(23997)
业经(23727)
(21096)
问题(20614)
(17544)
(17156)
国际(16219)
技术经济(15300)
世界(14914)
统计(14702)
理论(13897)
商业(13504)
经济管理(13094)
共检索到471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对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对形势分析是我党的传统,但对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则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事。我国过去不搞预测,是因为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计划覆盖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因此,只有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而不必搞预测,并曾经认为预测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一、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 去年我国经济出现了重大转机,说明几年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功不可没。 积极财政政策还要实行多久,是否在“十五”期间一直实行下去,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2000年,社会投资虽然已经有所启动,但是还不太强劲,目前我们还有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余地,离警戒线还有距离;银行存差也还很大,谈不上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峰  
一、世界经济已显示整体复苏迹象,全球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本轮经济危机更加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几乎同步发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各国纷纷采取各种经济刺激政策措施的条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修  李富强  张京利  
2000年11月中旬至11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文修、李富强、张京利一行三人访问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与俄罗斯科学院经济学部、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国际经济和政治问题研究所,以及莫斯科国际工业银行等有关学者和人士进行了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盛明  
对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及建议何盛明从宏观方面来看,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总的说是好的,但其中潜伏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财政和银行三大困难同时出现,综合反映出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正在激化。单个地来看,似乎日子都还过得去。无论财政、银行,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国光  
中国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必须坚持对外贸发展的政策支持,更积极地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过高的外贸依存度。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时间要推迟。要把实施需求方面的政策与供给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9.11事件不仅打击了美国经济,也给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立群  陈昌盛  金三林  
进入2008年以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短期内将明显走低,世界经济也会有一定反应。影响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因素比较复杂,综合三大需求的变化,在消费趋稳、投资有可能趋升、出口趋降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幅可能变化不大。调控的要点宜协调好投资与出口需求的消长变化,注意保持总需求增长的稳定。政策的基点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视问题的发展,择机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宜着眼于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消费结构升级、稳定农业生产和食品供给、资源价格改革、资本市场建设、投资调控方式完善等方面出台一些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当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初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济内在增长趋势不断增强,对短期意外冲击的抵御能力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新的生产过剩。在此判断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就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一、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当前经济生活中宏观与微观矛盾的突出化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使国家宏观调控在兼顾发展和稳定方面的难度加大,也使得对经济发展趋势判断的难度加大。总的来说,1996年宏观经济形势仍主要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我们在预测分析中,考虑了以下主要前提条件:(1)1996年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信贷货币投放不会出现全面的松动,但“适度从紧”,并不等价于紧缩;(2)农业不出现大的灾情;(3)国家和各地政府慎重出台新的调价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经济模型对1996年国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其主要指标的预测结果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立群  
从近期各项经济指标判断 ,经济回落的态势基本结束 ,但由于供大于求、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脱困、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特点变化看 ,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加快投资增长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城市化进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消费需求 ;解决好农业问题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这一时期的重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宏观调控取得重大成果 如何看待我国199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 我们都还记得,199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当年GDP比上一年增长14.2%,是改革开放以来除1984年(15.2%)以外的第二高增长年;当年投资总额为9636亿元,比1991年增加28.2%,投资率为36.2%。1993年GDP增长率仍高达13.5%,总投资比上一年名义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耀先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一方面又要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出现。这种矛盾更多地集中在中央银行。需要有对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入地分析、判断。中央六号文件贯彻以来的二、三个月,我国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新的转机;投资在高位上开始下降;货币供应的高速增长及流动性增加的态势出现逆转;过快的工业生产速度在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