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6)
2023(5804)
2022(4886)
2021(4745)
2020(3861)
2019(8733)
2018(8568)
2017(16774)
2016(9381)
2015(10305)
2014(10202)
2013(9921)
2012(9561)
2011(8781)
2010(9113)
2009(8480)
2008(8364)
2007(7765)
2006(7129)
2005(6478)
作者
(28186)
(23283)
(23186)
(22135)
(15217)
(11090)
(10564)
(9146)
(8993)
(8608)
(8010)
(7768)
(7763)
(7674)
(7472)
(7312)
(7118)
(7031)
(6840)
(6809)
(6005)
(5796)
(5794)
(5542)
(5418)
(5354)
(5210)
(5189)
(4955)
(4757)
学科
(32424)
经济(32368)
管理(27183)
(24781)
(19853)
企业(19853)
(11192)
方法(11192)
中国(10104)
(9949)
数学(9467)
数学方法(9253)
(8802)
(8300)
(8211)
业经(8059)
(7222)
贸易(7218)
农业(7211)
(7058)
及其(6803)
(6735)
银行(6709)
地方(6636)
(6507)
(6499)
金融(6499)
政策(5840)
(5527)
理论(5389)
机构
大学(131420)
学院(131262)
(53611)
经济(52303)
研究(50950)
管理(47452)
理学(40000)
中国(39498)
理学院(39481)
管理学(38711)
管理学院(38467)
科学(31431)
(28894)
(27132)
(27090)
(26476)
研究所(24417)
中心(22882)
(21774)
农业(21116)
业大(20099)
财经(19913)
(18702)
北京(18669)
(18073)
(17865)
师范(17609)
(16812)
(16412)
经济学(15791)
基金
项目(83116)
科学(64987)
研究(60177)
基金(59562)
(53285)
国家(52810)
科学基金(43838)
社会(36517)
社会科(34413)
社会科学(34404)
(31994)
基金项目(29942)
自然(29457)
自然科(28750)
自然科学(28737)
自然科学基金(28266)
(28229)
教育(28010)
资助(25757)
编号(24390)
成果(21679)
重点(19192)
(18750)
(18578)
课题(18285)
(17246)
创新(16085)
(15820)
科研(15774)
计划(15646)
期刊
(63978)
经济(63978)
研究(42824)
中国(30233)
(24912)
学报(22298)
科学(20427)
(19566)
管理(19464)
教育(17537)
农业(17093)
大学(16785)
(16695)
金融(16695)
学学(15703)
技术(10527)
经济研究(10495)
业经(10236)
财经(9725)
(9047)
(8408)
问题(7729)
(7688)
国际(7393)
世界(7265)
现代(6309)
(6196)
(6149)
论坛(6149)
图书(6133)
共检索到21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汉洪   王成  
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与其决策相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变动值所作的估计或判断。在经济学中,预期主要包括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其不仅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也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已有大量关于预期的研究,但在反垄断政策领域,预期还未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借鉴预期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期的作用及其对反垄断政策的若干启示:第一,反垄断政策是政府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在理性预期下,政府存在背弃诺言的激励,因而最优控制理论并不适用于经济计划。第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面临是遵守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的取舍,两种选择分别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政府应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第三,政府的政策信誉对反垄断政策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时间不一致的政府政策将会损害其信誉,建立政府的政策信誉比政策本身更为重要。第四,预期管理对反垄断政策是重要的,西方国家的预期管理在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认为,与宏观经济学重视对预期的研究相一致,对预期的研究或将成为反垄断政策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充分理解、研究和有效运用预期,对于政府实现既定经济目标、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市场活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在110多年的反垄断实践中,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价值目标、判定原则和理论基础保持了动态演进。美国反垄断政策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思潮也扮演了积极的促进角色。回顾和反思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对于我国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平  
近期反垄断在中国市场治理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反垄断科学监管的真实涵义尚缺乏研究。本文论述监管误差(即“假阳性”和“假阴性”误差)社会成本的概念及其非完备可观测性,采用决策理论框架刻画误差成本极小化监管力度以进行理论拓展,并得到政策启示。最优决策的比较静态分析表明,反垄断科学监管力度具有如下性质:最优监管力度在新业态领域、市场进入活跃的行业相对较低,而在金融行业相对较高;对创新型行业的科学监管要求“慎之又慎”。本文还研究了中国“中央—地方”分散型反垄断监管体制,首次提出监管误差“跨区域社会成本”概念。博弈理论分析表明,一般情形下,分散型监管将导致全国统一市场中的次优监管;设立“中国反垄断区域监管处”将有助于消除监管次优性。从法律设计角度考虑,《反垄断法》修法应明确阐明其福利标准,以消除法律实施14年来一直未受重视的判定标准模糊的制度性缺陷。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史东辉  程美芳  
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若干争论与启示史东辉,程美芳1890年著名的《谢尔曼法》在美国颁布以来,反垄断政策在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基本的微观经济政策.反垄断政策的地位及其效用应当说是不容否定的。然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史东辉  程美芳  
发达国象反垄断政策的若干争论与启示(续)史东辉,程美芳在实证意义上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实际市场集中度的衡量问题较为著名的研究,当属美国经济学家西奇尔(WernerSichel,1975年)和马费尔斯(ChristianMarfels,1979年)。他们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永添  
在过去的五次公司并购浪潮中,美国政府奉行的反垄断政策经历了由宽渐严、再由严渐宽的变迁过程。第三次浪潮之前的渐严变化是出于反对大企业垄断、保护国内市场自由竞争的考虑,第四次浪潮后的渐宽变化则更多地考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维护本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政策的变迁反映出美国政府"国家利益至上"的一贯立场。发达国家貌似公平的竞争规则往往给经济地位不同的国家造成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基于企业兼并的反垄断立法及司法原则,应致力于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民族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Michael Kampamba  
在制定市场组织政策方面,由于中国国内大部分垄断都是国有垄断,反垄断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是先从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入手的,故现在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反垄断法。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WTO,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促进制度环境与国际社会接轨。制定反垄断法不仅可以规范国内企业的重组行为,使其与国际惯例接轨,而且可以防止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行业性垄断。因此,出台反垄断法已刻不容缓。本文将从介绍欧美反垄断法与企业并购政策入手,比较这两个法律体系的异同,进而讨论其对中国反垄断法制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喻勤娅  
以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立法的目的和反垄断的标准是由芝加哥学派最早提出的。将经济效率作为反垄断的首要目标不仅是区别反垄断规则与反不正当竞争规则的有效标准,更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需要。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垄断法,有关垄断行为或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出现在若干部法律中。我国各条反垄断规则都有其不足之处,保护消费者权益一直占据着立法目标的核心地位,效率标准并未突出地成为反垄断的终极目标。只有明确了反垄断法的目标和作用,才能合理地划分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的界限,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瑛  谭新生  
本文通过垄断进行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指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应是“有效竞争”理论;反垄断所规则的对象应是垄断行为而非单纯的垄断状态;反垄断不排斥规模经济。适用“有效竞争”理论,本文进一步考察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案以及微软诉讼案,认为典型的反垄断国家美国的反垄断实践仍以“有效竞争”理论为基础。最后,文章还对我国的反垄断作了初步思考,包括我国市场竞争现状、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及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嫚  
新兴的以软件产业为主体的数字产业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上与传统产业具有明显区别 ,同时数字产业具有显著的系统效应与网络效应。本文论述了数字产业的特征 ;数字产业反垄断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市场界定问题、市场份额与垄断力量相互关系问题、对掠夺性定价的认定等 ;并在上述论述基础上提出了数字产业发展对反垄断理论实践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乾文  
美国反垄断的实践丰富多彩 ,也伴随着不断的理论创新。本文从分析美国反垄断的理论与实践入手 ,分析其可借鉴之处 ,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袁嘉  
德国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走在世界前列,例如率先发布系列研究报告、积极执法、全面修法。德国竞争政策制定深受弗莱堡学派影响,重视构建经济秩序,坚持有限国家干预原则,强调垄断者的特殊义务。德国数字经济反垄断监管的成功之处在于重塑了更注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体系,优化了禁止滥用市场力量制度,并有效规制了数据垄断行为;不足之处在于并未让德国本土的数字平台企业发展起来,无法保障数字主权。中国应吸取德国的经验和教训,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开展数字经济时代竞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正确看待和处理数据问题,合理优化与平台相关的反垄断监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欣  
保险行业由于其业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反垄断法的适用方面,许多国家都给予了限制性的豁免,本文系统介绍了反垄断法在美国保险行业的适用和豁免,希望对我国反垄断法实施细则的出台,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戈跃  
专利联营对市场经济具有两面性,我国快速发展的专利贸易市场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法律规制以防止其对市场经济产生消极作用。美国、欧盟属于发达国家,在专利联营反垄断规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对完善我国的专利联营反垄断规制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富新梅  
美国数字经济反垄断转向的趋势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垄断行为及数字经济反垄断法案的研究后发现: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转向,是美国反垄断法律理念转变、遏制平台权力扩张及民众支持的综合结果。对于中国而言,美国数字经济领域反垄断转向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在明确数字经济反垄断主体规制模式基础上,保持反垄断的法治化及理性轨道,加强反垄断与常态化监管的衔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