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5)
- 2023(7629)
- 2022(6761)
- 2021(6386)
- 2020(5650)
- 2019(13760)
- 2018(13877)
- 2017(27205)
- 2016(15030)
- 2015(17392)
- 2014(17843)
- 2013(17541)
- 2012(16225)
- 2011(14820)
- 2010(15401)
- 2009(14529)
- 2008(14665)
- 2007(13358)
- 2006(11330)
- 2005(10085)
- 学科
- 济(66937)
- 经济(66876)
- 管理(41483)
- 业(40380)
- 方法(36559)
- 企(33762)
- 企业(33762)
- 数学(32278)
- 数学方法(31688)
- 农(16563)
- 财(15211)
- 中国(15141)
- 学(14741)
- 理论(13287)
- 业经(12733)
- 贸(11884)
- 贸易(11880)
- 易(11502)
- 地方(11383)
- 农业(10747)
- 制(10662)
- 和(10605)
- 务(9594)
- 财务(9556)
- 财务管理(9531)
- 银(9132)
- 银行(9111)
- 企业财务(8950)
- 融(8743)
- 金融(8741)
- 机构
- 大学(224695)
- 学院(224354)
- 济(90240)
- 经济(88235)
- 管理(86953)
- 理学(75498)
- 理学院(74655)
- 管理学(72929)
- 管理学院(72521)
- 研究(71556)
- 中国(53783)
- 京(47300)
- 科学(45704)
- 财(40646)
- 农(38256)
- 所(37209)
- 业大(34625)
- 研究所(33958)
- 江(33452)
- 中心(33312)
- 财经(32755)
- 农业(30441)
- 北京(29783)
- 经(29533)
- 范(29369)
- 师范(29074)
- 经济学(27971)
- 州(26747)
- 经济学院(25331)
- 院(24966)
- 基金
- 项目(146371)
- 科学(114190)
- 研究(104864)
- 基金(104799)
- 家(91275)
- 国家(90557)
- 科学基金(77299)
- 社会(64285)
- 社会科(60827)
- 社会科学(60806)
- 省(58470)
- 基金项目(54954)
- 自然(51414)
- 教育(50752)
- 自然科(50243)
- 自然科学(50229)
- 自然科学基金(49307)
- 划(49253)
- 资助(45069)
- 编号(43988)
- 成果(36005)
- 重点(33309)
- 部(32575)
- 发(30858)
- 课题(30488)
- 创(30188)
- 科研(28501)
- 创新(28125)
- 教育部(27846)
- 大学(27617)
共检索到319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德华 李丹 王力骏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三阶段法 已发生损失模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星 杜勇
国际金融危机后,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以替代现有的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其中包括了对预期损失模型特点的阐述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示例的详解,接着又对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指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资产减值 预期损失模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冰 陈亚楠
2014年7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最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该版本最重要的变化是将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模型改进为预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回顾了该准则修订的国际背景,并在分析预期损失模型优缺点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未来使用预期损失模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商业银行 贷款减值损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 程建 潘俊武
本文针对LGD模型开发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建立在清收基础上的历史平均LGD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论,本文运用决策树建立了LGD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回收成本的因素,而且考虑了时间因素。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抵押的债项的LGD与新资本协议确定的参数基本接近,总体上来看,时间因素对于LGD的影响要较回收成本的高。若不考虑回收成本,LGD的估值要低约1%;而忽略时间价值,LGD估值要低约7%。分析LGD的影响因素发现:除债务类型、行业及信用评级等因素对LGD有较大影响外,区域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建立LGD模型时有必要加以考虑。
关键词:
违约损失率 回收成本 贴现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魏修建 李思霖 王聪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不断发展,建立适合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非常迫切。虽然存款保险制度存在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但是研究表明:合适的存款保险定价可以减少自身存在的问题,给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带来更大保障。选择地方性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采用BP神经网络及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预期损失定价模型来计算存款保险费率,对这些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进行简单评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给出预期损失率,从而得出存款保险费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代松
本文基于边际预期损失模型(MES),分析中国金融市场上市金融机构的相对系统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通过观察中国上市金融机构在非金融危机期间的边际预期损失值,可以判断出同期该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相对系统重要性,那些在非金融危机期间边际预期损失值较大、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其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也相对较大,具有更强的负外部性。根据这一结果,边际预期损失法可以用于衡量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从而为确定中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姚明德
预期损失模型作为金融危机爆发后进行前瞻性准备金改革的一种方法,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9年12月发布摊余成本和减值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2011年1月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上述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应用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序 曾婷
IASB于2014年7月24日发布IFRS 9最终完整版,引入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金融工具减值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从预期损失模型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历程和原理出发,探讨其应用的相关假设与参数估计,并以案例形式评价其应用的流程及对收益率、减值准备等方面的影响,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应用此模型的有关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许建斌 张伟 张文鑫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可能推行。同时,结合中国准则制定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建议中国企业在过渡时期提前建立和完善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尝试在一般减值准备基础上增加预期损失的减值准备,并建议暂将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关键词:
预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 减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晓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次系统性银行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及63次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银芬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结合我国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难点、概念框架选择和会计监管,提出了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办法和基本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中 丁乾桀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ASB在2009年底发布了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已发生减值模型,文章讨论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各自的特征和利弊,分析了我国的现状与新模型实施所要求条件之间的差距,指出目前我国仍不宜引入新模型,而需要立足实际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对新模型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现有模型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剑美
201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然而,会计预期损失模型是否能够取代现有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在探讨了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的影响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相关策略,以提高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工具 会计预期损失模型 影响 实施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姗姗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