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6)
2023(6543)
2022(5742)
2021(5573)
2020(5114)
2019(11827)
2018(12246)
2017(24047)
2016(13574)
2015(15630)
2014(15750)
2013(15506)
2012(14637)
2011(13380)
2010(14305)
2009(13556)
2008(13554)
2007(12409)
2006(11321)
2005(10324)
作者
(40705)
(33898)
(33634)
(32221)
(21432)
(16026)
(15336)
(13021)
(12759)
(12494)
(11578)
(11452)
(10977)
(10939)
(10551)
(10485)
(9992)
(9956)
(9870)
(9860)
(8854)
(8500)
(8458)
(7796)
(7781)
(7758)
(7679)
(7587)
(7004)
(6785)
学科
(54594)
经济(54530)
管理(36657)
(33951)
方法(27172)
(27164)
企业(27164)
数学(24562)
数学方法(23982)
中国(16935)
(15408)
(12969)
(12637)
(11418)
(10956)
贸易(10945)
业经(10862)
(10767)
银行(10742)
(10686)
(10303)
理论(9938)
农业(9456)
地方(8939)
(8798)
金融(8797)
(8040)
(7916)
(7763)
环境(7455)
机构
大学(199451)
学院(198697)
(78106)
经济(76207)
管理(73750)
研究(66782)
理学(62356)
理学院(61622)
管理学(60043)
管理学院(59697)
中国(52523)
(43411)
科学(41239)
(39467)
(35065)
(33736)
(32202)
研究所(31503)
中心(30729)
财经(30504)
业大(29089)
北京(28119)
(27363)
(26919)
农业(26672)
师范(26653)
(25819)
经济学(23603)
(23457)
财经大学(22450)
基金
项目(122162)
科学(94785)
研究(88553)
基金(86829)
(76198)
国家(75608)
科学基金(63166)
社会(53534)
社会科(50676)
社会科学(50657)
(48183)
基金项目(44829)
教育(43198)
自然(41714)
(41592)
自然科(40736)
自然科学(40718)
自然科学基金(39958)
资助(37993)
编号(37230)
成果(32067)
重点(28103)
(27427)
课题(26930)
(25949)
(24891)
科研(23365)
创新(23325)
教育部(23224)
计划(22759)
期刊
(90366)
经济(90366)
研究(61725)
中国(41002)
学报(31272)
(31047)
(29122)
管理(28657)
科学(28626)
教育(26732)
大学(23585)
学学(21863)
(21562)
金融(21562)
农业(20829)
技术(19053)
财经(15061)
业经(14870)
经济研究(14296)
(12923)
问题(12585)
统计(11970)
图书(10747)
(10742)
(10572)
理论(10332)
(10313)
技术经济(10299)
决策(9614)
(9516)
共检索到308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银芬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3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中所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三个阶段的内容后,从国家全局角度出发,结合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过程,分析了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理论和利益格局,并结合我国财务报告的实务操作难点、概念框架选择和会计监管,提出了我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办法和基本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剑美  
201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然而,会计预期损失模型是否能够取代现有模式还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在探讨了会计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的影响后,提出了我国实施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相关策略,以提高会计预期损失模型的可操作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序  曾婷  
IASB于2014年7月24日发布IFRS 9最终完整版,引入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金融工具减值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从预期损失模型在会计领域应用的历程和原理出发,探讨其应用的相关假设与参数估计,并以案例形式评价其应用的流程及对收益率、减值准备等方面的影响,分析预期损失模型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应用此模型的有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星  杜勇  
国际金融危机后,IASB于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中,推出了预期损失模型以替代现有的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首先介绍预期损失模型,其中包括了对预期损失模型特点的阐述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计算示例的详解,接着又对预期损失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指出了预期损失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峰  吴海霞  
IFRS 9于2014年7月24日公布并将取代IAS 39,最大变化是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替代了已发生损失模型。本文在介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制定背景、现有文献、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以及与已发生损失模型对比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5年中报数据对实施IFRS对准备金金额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实施新模型对我国银行业利润、资本和定价的影响,以及在数据系统等技术层面及部门协作等组织层面面临的挑战,最后就新模型实施的三阶段划分、减值计算、系统开发、制度配套、全程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永勤  冯晓晴  周亚丹  
IASB于2014年7月发布的IFRS 9最终稿《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以金融审慎监管和会计目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必然性、预期损失模型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应克服的外在压力,文章认为,应按应计提减值的具体项目分类选择并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鉴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在中国实施预期损失模型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重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要使这个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适应金融审慎监管的要求。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云志  樊治平  
针对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下考虑损失规避型供应商与零售商促销行为的二级供应链协调问题,分别分析了分散VMI供应链情形下损失规避型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最优策略和集中VMI供应链情形下供应链的最优策略,并构建了批发价格-促销成本分担契约下的VMI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并且证明了该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博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零售商的促销努力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损失规避型供应商增加其产品生产量,而损失规避型供应商的产品生产量的增加会促使零售商提高其促销努力水平以便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协调此二级VMI供应链;一定条件下批发价格-促销成本分担契约能够协调此二级VMI供应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晓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次系统性银行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及63次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思绮  叶建芳  李翌菲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正式发布,使得金融工具减值的评估方法由已发生损失法转变为预期信用损失法。从理论上说,这一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新规定能缓解银行业顺周期性问题,符合审慎监管的理念。然而,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面临的情况不同,新规定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尚未可知。本文以中国目前已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的A股上市银行作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减值新方法的实施提高了财务报告质量、缓释了顺周期效应,有利于银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但同时也给外部审计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监管机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汨源  胡媛媛  刘小红  
文章主要研究在随机需求下针对季节性产品,考虑质量控制与零售商损失规避行为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首先引入回购契约,分析由风险中性的制造商和损失规避型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分别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策略及协调情况。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分担思想,建立新契约模型并证明该契约可实现协调达到帕累托改进。最后采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别分析损失规避程度、产品合格率、成本分担等因素对各模型中最优策略的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许建斌  张伟  张文鑫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期损失模型,并比较了其相对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IASB和FASB对金融工具减值项目的研究进展,预期损失模型对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更加反映金融资产真实价值的理论先进性,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预期损失模型比较可能推行。同时,结合中国准则制定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建议中国企业在过渡时期提前建立和完善财务数据分析系统,尝试在一般减值准备基础上增加预期损失的减值准备,并建议暂将减值损失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姚明德  
预期损失模型作为金融危机爆发后进行前瞻性准备金改革的一种方法,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09年12月发布摊余成本和减值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2011年1月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上述征求意见稿的补充文件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预期损失模型的具体应用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德华  李丹  王力骏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现行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就由于其信用损失确定的滞后性备受质疑,IASB和FASB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7月24日,IASB发布的IFRS 9正式引入预期损失模型,用以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文章通过对预期损失模型发展历程的回顾、最新模型的解读、新旧模型的对比和实例运用的分析加以研究,有助于对预期损失模型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我国更好地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中  丁乾桀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IASB在2009年底发布了预期损失模型以取代现有的已发生减值模型,文章讨论了预期损失模型和已发生损失模型各自的特征和利弊,分析了我国的现状与新模型实施所要求条件之间的差距,指出目前我国仍不宜引入新模型,而需要立足实际继续引导社会各界对新模型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现有模型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