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4)
- 2023(4142)
- 2022(3425)
- 2021(2851)
- 2020(2330)
- 2019(5183)
- 2018(5029)
- 2017(10150)
- 2016(5124)
- 2015(5691)
- 2014(5749)
- 2013(5982)
- 2012(5848)
- 2011(5419)
- 2010(5714)
- 2009(5527)
- 2008(5044)
- 2007(4658)
- 2006(4504)
- 2005(4262)
- 学科
- 济(50781)
- 经济(50757)
- 地方(14735)
- 管理(13267)
- 方法(13101)
- 数学(11950)
- 数学方法(11917)
- 地方经济(11651)
- 业(10740)
- 中国(8862)
- 学(7851)
- 业经(7536)
- 农(7149)
- 企(7127)
- 企业(7127)
- 经济学(6368)
- 农业(5572)
- 环境(5500)
- 财(5349)
- 发(5125)
- 融(4874)
- 金融(4874)
- 产业(4829)
- 制(4793)
- 体(4642)
- 税(4564)
- 资源(4423)
- 税收(4420)
- 贸(4406)
- 收(4402)
- 机构
- 学院(84201)
- 大学(83670)
- 济(50852)
- 经济(50129)
- 研究(33990)
- 管理(29145)
- 中国(25942)
- 理学(24372)
- 理学院(24087)
- 管理学(23797)
- 管理学院(23634)
- 财(20940)
- 经济学(17917)
- 科学(17460)
- 所(17131)
- 京(16887)
- 财经(16500)
- 经济学院(15798)
- 研究所(15245)
- 经(14913)
- 中心(14146)
- 江(12907)
- 财经大学(12037)
- 院(11690)
- 北京(11007)
- 农(10893)
- 科学院(10755)
- 社会(10400)
- 经济研究(10145)
- 范(9821)
- 基金
- 项目(49096)
- 科学(39023)
- 基金(36799)
- 研究(36085)
- 家(31521)
- 国家(31298)
- 科学基金(26722)
- 社会(26501)
- 社会科(25257)
- 社会科学(25252)
- 基金项目(18565)
- 省(18166)
- 资助(15612)
- 教育(15163)
- 自然(14875)
- 划(14506)
- 自然科(14506)
- 自然科学(14504)
- 自然科学基金(14255)
- 编号(12774)
- 济(12713)
- 经济(12612)
- 发(12536)
- 国家社会(11940)
- 部(11138)
- 重点(11094)
- 发展(10906)
- 展(10778)
- 成果(10442)
- 教育部(9872)
共检索到140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景鹏 郑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财政支出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和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设定目标探讨预期寿命延长过程中如何调整退休年龄。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下降、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上升、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减少,延迟退休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上升、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下降、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增加,二者的影响效应相反,表明退休年龄延迟可以抵消预期寿命延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财政养老负担不增、劳均产出不减、总产出不减三种目标下,退休年龄延迟岁数临界值均随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增加,但三种目标下的经济效应差别较大,且都会降低生育率。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延迟退休是一个合理且必需的政策选项;建立与预期寿命相联动的退休年龄调整机制,同时拓宽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渠道和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有助于遏制生育率下降、减轻财政养老负担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预期寿命 延迟退休 财政负担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兵 高娜娜
预期寿命的延长使我国居民的养老风险增加,居民个体福利改善受到制约。本文基于脆弱性测度方法构建包含不确定寿命和延迟退休的福利测度框架,研究预期寿命增加造成的个体福利损失,分析延迟退休的福利改善效果,并分性别测算最佳退休延迟年数。结果显示,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福利损失程度较高个体比例逐渐增多。引入延迟退休因素后,个体福利状况得到改善,且女性和教育水平较高个体的福利改善更为明显。以福利损失小于5%、10%或15%临界值进行估计,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最佳退休延迟年数存在差异,男性延迟年数普遍长于女性。本研究为合理制定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预期寿命 长寿风险 延迟退休 福利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赵明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人口寿命延长与延迟退休之间的机制关系,分析国际上人口寿命延长与延迟退休的实践。通过对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趋势的研究,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测算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影响,并分析经济、制度等因素变动对测算结果的敏感性。结论表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趋势显著,延迟退休能够有效缓解老金支付压力,但在不同的性别之间有所差异。经济、制度等因素与延迟退休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尽管延迟退休是未来我国应对人口寿命延长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建立二者的调整机制条件尚未成熟。
关键词:
寿命延长 延迟退休 国际比较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穆怀中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重合,由此面临着经济发展途径的科学选择。依据国民财富人口结构均衡分配原理,构建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协同性计量模型,探索延迟退休年龄联动劳动力供给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政策选择。研究发现:(1)劳动力负增长高点和老年人口增长高点集中在2025—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最佳时机在“十五五”规划期。(2)2000—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系数为1.74%,劳动力增长优化系数为1.34%。(3)如果2025—2035年期间实施延迟退休到65岁,每年延迟6个月,10年间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协同优化率为50%,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50%,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0.022个百分点。(4)延迟退休年龄具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严成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和内生出生率的OLG模型,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古典增长框架和内生增长框架下,无论是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完全基金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都使得均衡状态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对内生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实现: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老年时期收入增加,这会减少年轻时期的储蓄,年轻时期选择更少的时间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抚育子女,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上升;另一方面,延迟退休使得资本存量减少,为实现年轻时期的消费,个体必须提供更多的劳动,这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在本文的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影响。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立群 周晓波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节点在2031年;从社会总负担看,在实行延迟退休后,总抚养比迅速下降到一个低水平位置;从总产出看,同时实施延迟退休和放松生育政策,经济中潜在的福利损失最小;从产出增速看,放开生育的同时配合延迟退休,经济增速下降最慢;从人均产出看,放开生育的同时最好配合延迟退休,否则人均收入提升的效果不如政策不变时效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春林 张卫
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延迟退休呼声不断。本文将延迟退休纳入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框架中,综合考虑延迟退休的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生育效应,分析强制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两种退休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能够抵消此负面作用,预期寿命延长会使老年人愿意提供更多工作时间;尽管延迟退休会使储蓄下降,但延迟退休对生育率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超过了储蓄下降的负向作用,表明延迟退休有利于经济增长;弹性退休模式下的生育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均高于强制延迟退休对应数值,表明弹性退休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因此,建议中国应推行允许个人可以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的弹性退休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回升和经济增长。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延迟退休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并为实施弹性退休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羽帆 吴江
探讨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通过对男女预期寿命、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预期寿命,以及对其他不同工作技术要求的人群的预期寿命比较,发现收入低者、女性,以及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法定退休年龄延迟的决策下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不能单一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 社会养老保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艳 杨德才
本文基于生育动机视角,利用统一增长理论研究了生育政策松动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对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影响方向取决于父母对子女数量和质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以及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当前中国的现实参数下,延迟退休将提高均衡状态时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长率并降低质量的增长率,净效应为促进经济增长。动态角度来看:当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或者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提高时,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将由促进逐步转变为抑制。而当退休年龄既定后,经济增长率与父母对子女数量的相对重视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与对子女照料的偏好规模之间呈负相关。以上结论表明在评估延迟退休的政策效应时,应充分关注微观个体的偏好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以规划并实施配套政策措施,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延迟退休 生育动机 劳动力供给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内容提要:本文在行为人具有家庭养老与遗产动机的假设下构建内生化生育率与教育投入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和家庭总教育投入率。在不含家庭养老与遗产动机的基准模型中,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每个子女的教育投入,进而使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小幅降低,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当在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保障机制时,延迟退休年龄会降低个人对父母的养老支持。当父母更重视子女数量时,生育子女数量对质量的替代关系成立,但当父母更重视子女质量时,将提高每个子女的教育投入,进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该影响程度虽然高于没有家庭保障机制时的情形,但影响幅度非常有限。进一步,将模型拓展到包含遗产动机的王朝家庭模型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将增加父母对子女的遗赠,其对每个孩子教育投入的影响取决于父母对子女福利的重视程度,且经济增长率降低或提高的幅度依然有限。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家庭养老 遗赠动机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通过分析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延迟退休对居民储蓄率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法定退休制度下,受教育年限提高缩短了工作期,预期寿命提高则延长了退休期,两者共同减少了工作期与退休期之比,从而提高了居民储蓄率;而延迟退休恰好可以对冲这一变化,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利用系统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的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大约增加0.4个百分点;而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增加约0.75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居民储蓄率的下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受教育年限 预期寿命 储蓄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相里静 严成樑
理解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对于制定老龄化政策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基于研发(R&D)创新增长的跨期迭代模型(OLG),将代际人力资本作为内生传导机制,引入混合养老保险体系刻画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通过总量人力资本增长效应、创新增长效应和中间产品增长效应三条机制影响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两种制度产生的总量人力资本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延迟退休使得经济增长率下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得经济增长率上升。鉴于此,本文还考察了两种制度同时实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应关注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间的联动关系,两种政策配合使用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国民储蓄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增加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减少,在某些时期上升而在另一些时期下降。文章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将预期寿命分解为"不健康"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从人口寿命结构视角观察人口在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储蓄率差异。研究发现:(1)"不健康"预期寿命的长度对国民储蓄率有负面影响。即随着"不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国民储蓄率趋于降低。(2)健康预期寿命的长短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延长涉及的人群特征与国民储蓄率息息相关。具体而言,中青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将促进储蓄率增长,而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则会弱化储蓄动机。这意味着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将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储蓄率形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走势。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可以推断目前中国国民储蓄率已进入寿命延长所诱发的下行通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