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
- 2023(934)
- 2022(844)
- 2021(786)
- 2020(694)
- 2019(1526)
- 2018(1518)
- 2017(3274)
- 2016(1772)
- 2015(1927)
- 2014(1942)
- 2013(2049)
- 2012(2034)
- 2011(1776)
- 2010(1826)
- 2009(1724)
- 2008(1597)
- 2007(1422)
- 2006(1257)
- 2005(1046)
- 学科
- 济(12218)
- 经济(12185)
- 方法(6265)
- 数学(6027)
- 数学方法(6011)
- 管理(3641)
- 业(3612)
- 地方(3407)
- 中国(2795)
- 地方经济(2658)
- 企(2115)
- 企业(2115)
- 农(2080)
- 学(2041)
- 财(1865)
- 农业(1614)
- 贸(1604)
- 贸易(1601)
- 易(1559)
- 融(1448)
- 金融(1448)
- 经济学(1375)
- 发(1304)
- 环境(1300)
- 业经(1268)
- 险(1236)
- 保险(1235)
- 银(1215)
- 银行(1214)
- 行(1191)
- 机构
- 大学(26072)
- 学院(25637)
- 济(14719)
- 经济(14569)
- 管理(9547)
- 研究(9233)
- 理学(8314)
- 理学院(8243)
- 管理学(8116)
- 管理学院(8080)
- 中国(7383)
- 财(6289)
- 经济学(5616)
- 经济学院(5180)
- 财经(5171)
- 京(5137)
- 经(4775)
- 科学(4736)
- 所(4518)
- 研究所(4109)
- 中心(4079)
- 财经大学(3923)
- 农(3507)
- 江(3379)
- 北京(3281)
- 院(3157)
- 业大(3084)
- 经济管理(2935)
- 研究中心(2885)
- 范(2849)
共检索到38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兵 高娜娜
预期寿命的延长使我国居民的养老风险增加,居民个体福利改善受到制约。本文基于脆弱性测度方法构建包含不确定寿命和延迟退休的福利测度框架,研究预期寿命增加造成的个体福利损失,分析延迟退休的福利改善效果,并分性别测算最佳退休延迟年数。结果显示,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福利损失程度较高个体比例逐渐增多。引入延迟退休因素后,个体福利状况得到改善,且女性和教育水平较高个体的福利改善更为明显。以福利损失小于5%、10%或15%临界值进行估计,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最佳退休延迟年数存在差异,男性延迟年数普遍长于女性。本研究为合理制定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冲击,进而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预期寿命 长寿风险 延迟退休 福利水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景鹏 郑伟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财政支出和内生生育率的世代交叠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和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设定目标探讨预期寿命延长过程中如何调整退休年龄。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下降、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上升、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减少,延迟退休使均衡状态的生育率上升、财政养老保险支出占比下降、劳均产出和总产出增加,二者的影响效应相反,表明退休年龄延迟可以抵消预期寿命延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财政养老负担不增、劳均产出不减、总产出不减三种目标下,退休年龄延迟岁数临界值均随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增加,但三种目标下的经济效应差别较大,且都会降低生育率。本文的政策启示是: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延迟退休是一个合理且必需的政策选项;建立与预期寿命相联动的退休年龄调整机制,同时拓宽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渠道和完善生育配套政策,有助于遏制生育率下降、减轻财政养老负担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预期寿命 延迟退休 财政负担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赵明
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人口寿命延长与延迟退休之间的机制关系,分析国际上人口寿命延长与延迟退休的实践。通过对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趋势的研究,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下,测算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的影响,并分析经济、制度等因素变动对测算结果的敏感性。结论表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趋势显著,延迟退休能够有效缓解老金支付压力,但在不同的性别之间有所差异。经济、制度等因素与延迟退休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尽管延迟退休是未来我国应对人口寿命延长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建立二者的调整机制条件尚未成熟。
关键词:
寿命延长 延迟退休 国际比较 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羽帆 吴江
探讨在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通过对男女预期寿命、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预期寿命,以及对其他不同工作技术要求的人群的预期寿命比较,发现收入低者、女性,以及低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在法定退休年龄延迟的决策下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建议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不能单一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均预期寿命 社会养老保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通过分析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寿命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延迟退休对居民储蓄率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法定退休制度下,受教育年限提高缩短了工作期,预期寿命提高则延长了退休期,两者共同减少了工作期与退休期之比,从而提高了居民储蓄率;而延迟退休恰好可以对冲这一变化,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利用系统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的结果表明,预期寿命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大约增加0.4个百分点;而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居民储蓄率增加约0.75个百分点。由此可知,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居民储蓄率的下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受教育年限 预期寿命 储蓄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天宇 邱牧远 杨澄宇
本文在一个75期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分析延迟退休对于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模型首次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进行了刻画,并通过引入搜寻-匹配机制,讨论摩擦性失业的变化。数值模拟表明:延迟退休对于缓解养老金财政压力的边际效果会逐渐减小,推迟退休年龄1-2岁不会造成总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影响不容小觑:从就业来看,负面影响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从福利来看,原政策下本已进入退休年龄段的人群会出现福利下降,其余各年龄段的福利会得到改进。另外,青年组会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而付出额外的搜寻成本,造成无谓的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华磊 王辉 胡浩钰
文章从代际支持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可以模拟不同延迟退休情景下历年老年人福利变化的动态优化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发现:在当前待遇确定型养老保险制度下实施延迟退休方案,短期内不仅难以改善老年人福利,反而可能会损害老年人现有福利。文章认为,若要促使延迟退休方案实现帕累托改进,主要有两个思路:其一,将养老保险制度由待遇确定型调整为缴费确定型,从而促使延迟退休政策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其二,在不改变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下,延迟退休方案的实施应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提高并举,即引入转移支付机制,把延迟退休改善的社会福利部分补偿给老年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叶华
退休年龄问题,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无论政策将在什么时候出台,以怎样的形式出台,企业都宜对此早做研究,早日谋划应对之策。有关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人员也于近日在答记者问、答网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华磊 沈政 沈盈希
秉着回答延迟退休是否会增进老年人福利这一科学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以支定收给付确定的养老制度和延迟退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代际支持的经济福利视角,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根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发现:延迟退休提升了老年人福利。通过对核心参数、劳动人口平均年龄以及养老制度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但是媒体、学者以及行文的实际调查结果均显示,多数民众反对延迟退休。在经济福利上,这源于现实中缺乏模型中延迟退休改善老年人福利的转移支付机制以及现存养老制度的不公平性等。本文的政策意涵在于,其一,向民众传达这一事实,坚定民众对政策的信心;其二,尽快推出与延迟退休政策配套的政策,如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等,根据不同的部门制定出差异化的退休政策,使延迟退休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全要素生产率 老年人福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宁磊 郑春荣
文章基于延迟退休可能带来就业挤出和闲暇损失的现实背景,在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异质性消费者并根据中国经济校准主要参数,在控制延迟退休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职工福利水平的长期影响。研究分析表明:(1)无论是采用保持现有的缴费率不变的政策方式还是保持养老金待遇不变的政策方式,延迟退休均能提高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福利水平——第一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3.66%,第二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1.1%;在保持养老保险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延迟退休5年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最优的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市场状态息息相关,如果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最优退休年龄...
关键词:
延迟退休 社会福利 生命周期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国民储蓄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增加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减少,在某些时期上升而在另一些时期下降。文章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将预期寿命分解为"不健康"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从人口寿命结构视角观察人口在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储蓄率差异。研究发现:(1)"不健康"预期寿命的长度对国民储蓄率有负面影响。即随着"不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国民储蓄率趋于降低。(2)健康预期寿命的长短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延长涉及的人群特征与国民储蓄率息息相关。具体而言,中青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将促进储蓄率增长,而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改善则会弱化储蓄动机。这意味着健康状况的持续改善将推动新兴经济体的储蓄率形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走势。结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可以推断目前中国国民储蓄率已进入寿命延长所诱发的下行通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春林 张卫
人口老龄化加剧使延迟退休呼声不断。本文将延迟退休纳入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框架中,综合考虑延迟退休的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生育效应,分析强制延迟退休和弹性退休两种退休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预期寿命延长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能够抵消此负面作用,预期寿命延长会使老年人愿意提供更多工作时间;尽管延迟退休会使储蓄下降,但延迟退休对生育率和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超过了储蓄下降的负向作用,表明延迟退休有利于经济增长;弹性退休模式下的生育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均高于强制延迟退休对应数值,表明弹性退休模式更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和经济增长。因此,建议中国应推行允许个人可以在一定年龄范围内自主选择退休年龄的弹性退休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生育率回升和经济增长。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延迟退休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并为实施弹性退休政策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穆怀中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重合,由此面临着经济发展途径的科学选择。依据国民财富人口结构均衡分配原理,构建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增加进而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协同性计量模型,探索延迟退休年龄联动劳动力供给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协同性和政策选择。研究发现:(1)劳动力负增长高点和老年人口增长高点集中在2025—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最佳时机在“十五五”规划期。(2)2000—2035年,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系数为1.74%,劳动力增长优化系数为1.34%。(3)如果2025—2035年期间实施延迟退休到65岁,每年延迟6个月,10年间对人口老龄化影响的协同优化率为50%,其中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50%,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为0.022个百分点。(4)延迟退休年龄具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路径优化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和立道 徐磊 王英杰
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下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量化模型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存在一个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失业率的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一个均衡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适龄劳动人口、老年人抚养比、工资水平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影响失业的控制变量构建实证模型,并利用2006-2015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假设中国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情况下,利用实证分析结果测算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时点实施时的失业率。结果表明,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失业率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