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060)
- 2022(11800)
- 2021(10885)
- 2020(9471)
- 2019(21385)
- 2018(21481)
- 2017(42324)
- 2016(22721)
- 2015(25637)
- 2014(25398)
- 2013(25106)
- 2012(22812)
- 2011(20267)
- 2010(20730)
- 2009(19721)
- 2008(19843)
- 2007(17873)
- 2006(15658)
- 2005(14409)
- 学科
- 济(102132)
- 经济(101980)
- 业(96070)
- 企(86239)
- 企业(86239)
- 管理(85457)
- 方法(49595)
- 数学(41123)
- 数学方法(40546)
- 财(34364)
- 业经(31044)
- 农(30363)
- 制(25497)
- 务(24867)
- 财务(24823)
- 财务管理(24782)
- 中国(23737)
- 企业财务(23523)
- 农业(21228)
- 技术(19141)
- 理论(18352)
- 体(17620)
- 银(17612)
- 银行(17606)
- 划(17180)
- 地方(16802)
- 策(16774)
- 行(16663)
- 贸(16268)
- 贸易(16255)
- 机构
- 学院(326224)
- 大学(320885)
- 济(138624)
- 经济(135903)
- 管理(134763)
- 理学(115495)
- 理学院(114420)
- 管理学(112596)
- 管理学院(111975)
- 研究(96009)
- 中国(82868)
- 财(71252)
- 京(66366)
- 财经(55519)
- 科学(53809)
- 江(50664)
- 经(50325)
- 农(49276)
- 中心(46811)
- 所(46081)
- 业大(43865)
- 经济学(42587)
- 北京(41346)
- 财经大学(41109)
- 研究所(40629)
- 州(40031)
- 经济学院(38579)
- 农业(38208)
- 商学(37596)
- 商学院(37249)
- 基金
- 项目(209487)
- 科学(168221)
- 研究(156103)
- 基金(155436)
- 家(132014)
- 国家(130861)
- 科学基金(116433)
- 社会(101910)
- 社会科(96679)
- 社会科学(96652)
- 省(82537)
- 基金项目(81627)
- 自然(75073)
- 自然科(73416)
- 自然科学(73403)
- 教育(72697)
- 自然科学基金(72146)
- 划(67624)
- 资助(64867)
- 编号(62910)
- 成果(50049)
- 部(47366)
- 创(46326)
- 重点(46016)
- 制(44255)
- 发(43305)
- 课题(42962)
- 创新(42571)
- 国家社会(42072)
- 教育部(41918)
- 期刊
- 济(155336)
- 经济(155336)
- 研究(97793)
- 中国(63401)
- 财(60074)
- 管理(54939)
- 农(45634)
- 科学(40759)
- 学报(40099)
- 融(39266)
- 金融(39266)
- 大学(32921)
- 技术(31358)
- 学学(31277)
- 农业(30599)
- 教育(29026)
- 财经(28619)
- 业经(26670)
- 经(24418)
- 经济研究(23860)
- 问题(20292)
- 业(18772)
- 技术经济(18507)
- 财会(17411)
- 统计(16998)
- 策(16203)
- 现代(16196)
- 商业(15433)
- 贸(15279)
- 理论(15042)
共检索到49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瑛 庄天琦
减值准备的计提一方面影响资产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损益,因此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转变了金融工具减值损失的计量理念。为探究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能否实现对金融工具风险的控制,本文选取券商行业中市值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对金融工具减值计量与披露的影响及其对风险控制的作用。
关键词: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减值 风险控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溶冰 储芳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第三方鉴证能够将"漂绿"与"真绿"企业区分开来,有助于抑制企业漂绿行为。管理层俘获理论则认为,环境信息的鉴证过程可能被管理层所控制,导致第三方鉴证流于形式,无助于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统计推断,研究结论支持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展环境报告第三方鉴证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国强 周宗放 宋新民 石勇
本文针对企业赊销风险及其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企业经风险调整后的赊销收益(Risk-Adjusted Return on Credit Sale,RARCS)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进而得到企业为防备由赊销风险引发的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应备留的"赊销风险资本"(Capital at Cedit Sale Risk,CCSR),并建立了经风险调整后的赊销风险资本收益模型(CS-RROC)。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考虑了赊销非预期损失,使企业赊销收益与其所承受的风险相匹配。最后给出示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材荣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悦旻 林钟高
审计约谈作为一种风险预警制度,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施加影响的,目前缺少经验证据。本文从内外部联动视角,系统分析和检验审计约谈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压力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之间呈正向关系,风险预警压力既可以通过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等外部机制传导给企业,也同时通过高管变更的内部压力传导,从而促使企业积极修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表明,修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需要发挥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外部监管的互动作用,协同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免疫功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帆 董松柯 刘希章 李娜
国有资本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国有资本入驻民营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民营企业污染排放行为,还可以通过打破民营企业发展桎梏以赋予企业创新活力,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工业企业与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国有资本入驻对民营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入驻后可有效减少民营企业污染排放,并且该减排效应在大规模企业、非战略性行业与财政分权水平较高的样本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入驻既可以通过放松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将自身所承担的政策性社会目标融入民营企业中,以强化民企的社会责任意识,最终在“技术创新效应”和“社会责任效应”共同驱动下实现污染减排。特别的,虽然国有资本入驻不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率,但国有资本入驻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有助于推动民企实现生产效率与绿色化的兼容发展。本研究为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治理与实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新的视角和动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秋 吕斌 吴鲲
企业并购中并购目标选择是并购决策中的重要一环,而要理性选择并购目标,竞争情报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竞争情报的并购目标选择和评估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用实证数据验证了并购案例失败的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邬瑜骏 陈洁瑶 鞠芳
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要求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来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也从账龄分析法转向为账龄迁徙率法。但由于企业在集团合并报表层面与子公司单体报表层面计算出的账龄迁徙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使用不同账龄迁徙率将影响合并报表(与单体报表)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可能被企业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引发利益相关方的关注。本文利用案例研究分析在ECL账龄迁徙率方法下企业合并报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中面临的挑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报表的影响。基于案例研究结论,建议可通过增加对ECL计量方法更为细致的操作指引和披露要求来应对此类问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洪玫
文章针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试探性地将系统思想引入其中,运用系统方法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信用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系统及其组织、流程、技术、信息、环境、目标等六个子系统进行全面研究,最终提出一个构建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信用风险控制与防范系统的一般模式,以期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信用风险 控制 系统 设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晓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赋予经济危机新的特点,即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全面经济危机的触发点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自1970年至2010年,全球发生了124次系统性银行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及63次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信贷危机、90年代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银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初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程超
在对不同类型信贷配给进行识别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三变量Probit模型纠正双重样本选择偏误,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小微企业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数字金融影响需求方配给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需求方配给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信贷配给形式,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小微企业面临的需求方配给和供给方配给规模,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信贷交易成本、贷款价格和信贷风险,从而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需求方配给。然而,数字金融并不能够缓解银行对小微企业社会资本的依赖。未来,应在大力提升区域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银行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以更好发挥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钊 韩佳菲
在市场经济的今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控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如何进行信用风险控制为主题,在研究Credit MetriCs模型、KMV模型以及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基础上,剖析各类模型对中国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选取十家上市房地产企业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到:相较于绩差股企业而言,绩优股企业的平均违约距离较大,绩优股企业的违约可能性较小。这一结论与商业银行对样本组中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相一致。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适用性 KMV模型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先明 向媛媛
国际化是否有助于提升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文献对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运用2011—2015年中国深沪A股410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国际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化广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国际化深度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国际化 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