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2)
- 2023(800)
- 2022(753)
- 2021(731)
- 2020(688)
- 2019(1568)
- 2018(1470)
- 2017(3155)
- 2016(1780)
- 2015(1857)
- 2014(1792)
- 2013(1727)
- 2012(1752)
- 2011(1564)
- 2010(1649)
- 2009(1505)
- 2008(1402)
- 2007(1406)
- 2006(1213)
- 2005(1074)
- 学科
- 济(6740)
- 经济(6731)
- 管理(6628)
- 家(5438)
- 国家(5399)
- 财(4137)
- 方法(3492)
- 财政(3341)
- 数学(3297)
- 数学方法(3288)
- 国家机关(3149)
- 机关(3149)
- 业(2948)
- 政(2908)
- 出(2662)
- 企(2534)
- 企业(2534)
- 工作(2404)
- 人事(2312)
- 人事管理(2312)
- 机关工作(2208)
- 与人(2131)
- 支出(2095)
- 财政支出(1817)
- 中国(1613)
- 券(1469)
- 债(1455)
- 外债(1428)
- 债券(1417)
- 公债(1417)
- 机构
- 大学(23913)
- 学院(22719)
- 济(11747)
- 经济(11572)
- 管理(9387)
- 理学(8138)
- 理学院(8055)
- 管理学(8024)
- 管理学院(7965)
- 研究(7688)
- 财(7518)
- 中国(6140)
- 财经(5505)
- 经(5121)
- 京(4591)
- 经济学(4405)
- 财经大学(4195)
- 经济学院(4057)
- 中心(3885)
- 所(3629)
- 科学(3461)
- 融(3237)
- 金融(3180)
- 研究所(3152)
- 江(2917)
- 北京(2874)
- 院(2554)
- 商学(2474)
- 范(2466)
- 师范(2455)
共检索到34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峰 陈华
本文从交易者预期具有异质性特征的微观假定入手,考察交易者异质性预期及其交易行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央行干预对异质性交易者行为的影响效力,为理解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理提供进一步的依据。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期间,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提高了技术分析者保持原来特征的概率和其相对于基本面分析者的比重。据此,本文认为,从市场机理的角度来看,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及其所导致的外汇市场中持有不断加强升值预期的技术分析者占主导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预期异质性 央行干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梁立俊 游桂芬
文章重点讨论了政策干预下的汇率走势,以及预期因素作用下进口商和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在假定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汇率变动完全传递给贸易品价格的条件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和贸易余额的关系。认为在政策干预和汇率走势形成稳定预期的条件下,汇率升值不但不能减少贸易逆差,反而扩大贸易逆差,反之反是。文章通过一系列实证检验和对比研究,发现上述作用机制在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中美贸易中能够较好地成立。
关键词:
政策干预 汇率预期 消费者行为 贸易余额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沙文兵 刘红忠
本文基于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变动与汇率预期的互动机理分析,选择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以境外人民币存款余额、人民币汇率和汇率预期为内生变量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会引起人民币升值,还会形成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人民币过快升值反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三者的互动关系中,人民币国际化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江春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框架构建了包含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的内生动态系统,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三者传导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央行外汇干预、投资者情绪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内生联动效应。为刻画这一效应,本文选取TVP-SV-BVAR模型分别从全局性及多重情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央行外汇干预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但在长期会加剧汇率波动。同时,央行外汇干预短期内会加剧投资者情绪波动而使得干预效果减弱,但在长期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影响不明显。鉴于央行外汇干预对汇率稳定的有效性逐渐下降,且投资者情绪对汇率的冲击易受非预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如何在审慎、适当的外汇干预中保持投资者情绪稳定,进而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区间内波动应成为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丽敏
本文采用预期理论的假设体系,从汇率变动预期的动态过程,而非实际汇率变动的静态结果出发,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了解涉外企业群体的汇率变动预期特点,分析企业预期汇率变动情况下的策略选择,发现汇率变动预期与汇率实际变动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以管理协调预期,引导企业行为,从而实现对汇率风险有效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管理 跨境人民币结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锋 白玥明 何翰
文章采用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假设、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条件及运用汇率沟通的时机选择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实际干预能够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提高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的信誉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但其影响效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干预实践;汇率沟通虽未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却显著提高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拥有较高的信誉或汇率波动程度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外国官方的施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外部干扰巨大,还没真正达到"以内为主、自我决定"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波动程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剑平 白瑞晨
本文基于跨期账户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包含家庭和财政部门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通过居民融资约束建立汇率变动与政府杠杆率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汇率变动通过经常账户渠道影响政府杠杆率的传导机制,并使用全球158个经济体的宏观数据对国家和地区广义政府杠杆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汇率变动对政府杠杆率存在显著影响,该效应在不同类型经济体之间保持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效应存在异质性,且政府杠杆率的变动程度受到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机制检验中,本文验证了经常账户是汇率变动影响政府杠杆率水平的一个重要中介渠道。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证明了汇率变动对政府债务决策的重要影响,为政府部门“去杠杆”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凤鸣 卞迎新
本文采用SVAR模型以及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研究了2005年的新汇率改革之后,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外汇干预与汇率间的动态关联。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在货币政策冲击、外汇干预与汇率三者的同期博弈中,外汇干预不能即刻影响同期汇率。利率的上升及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均会对同期名义有效汇率造成一定影响,但不太显著。在三者的动态博弈中,外汇干预是非冲销和有效性得到验证,外汇干预信号的假设可以成立。此外,即使利率的变动并不针对汇率,却带来汇率的大幅波动。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可以有效抑制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提高,并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容易造成CPI的反弹。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逯新红
近期,国际汇率变动呈现未有之格局。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欧日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强,欧元和日元仍将处于贬值通道,新兴经济体面临整体经济减速,经济下行压力使新兴经济体货币承受进一步贬值的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琼隽
一国货币的供求决定于国际性收支项目中各项目的变动。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其汇率就会上浮,反之,汇价就会下浮。下面对决定汇率变动的有关变量加以分析。 一、影响汇率决定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理论上,关于汇率决定有两类标准模型。一类是传统的以开放经济的IS-LM理论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峰 李仲飞
近年来,汇率沟通已成为货币当局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评估了汇率沟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中的效力,并就其效力与实际干预的效力进行了比较。经验结果表明:汇率沟通时滞短,能使汇率朝着货币当局合意的方向变化,且汇率沟通冲击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力较强;然而实际干预时滞较长,其效力明显弱于汇率沟通,对汇率变动的解释力弱。这两种政策工具的差别表明,汇率沟通在汇率市场是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键词:
汇率沟通 实际干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一萱
日元汇率变动与日美汇率政策王一萱自从1971年日元放弃与美元挂钩,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日元保持了长达23年之久的升值趋势,从1970年的1美元兑360日元升到1995年4月的1美元兑79日元,升值78%。期间虽然在每次阶段性大幅升值后都有所回调,但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卢冰 王雅琦 洪圣杰
虚假贸易对国内经济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受到了密切关注。本文基于2010—2012年中国大陆到香港的月度出口数据,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出现单边预期以及资本管制的大背景下,企业出于套汇动机而进行的虚假贸易行为。本文发现远期汇率升值显著促进了产品出口额增加,并且这一现象对于高价值重量比的产品更加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虚假贸易行为更倾向于出现在加工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2012年汇率改革增大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了企业跨境套利的成本,汇改之后企业的虚假贸易行为得到明显抑制。此外,远期汇率升值同时提高了虚假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的虚假贸易问题,并对打击虚假贸易活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远期汇率 虚假贸易 套汇 价值重量比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利辉
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凯恩斯主义不适用于中国经济。欧美经济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经试图否定凯恩斯主义,但随之诞生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其批判地继承凯恩斯主义,承认理性预期等假设和提供了微观经济的基础,并且仍然主张政府应该适度干预经济,使用"粗调"手段。现阶段的争论一定程度上是混淆了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型。我国经济政策应主动应对经济低谷,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投资,获得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关键词:
凯恩斯主义 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政府干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