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3)
- 2023(12710)
- 2022(11185)
- 2021(10527)
- 2020(8893)
- 2019(20494)
- 2018(20437)
- 2017(39693)
- 2016(21543)
- 2015(24212)
- 2014(24414)
- 2013(23901)
- 2012(21758)
- 2011(19599)
- 2010(19476)
- 2009(18313)
- 2008(17839)
- 2007(15579)
- 2006(13607)
- 2005(12152)
- 学科
- 济(81675)
- 经济(81550)
- 管理(67323)
- 业(63864)
- 企(54394)
- 企业(54394)
- 方法(39061)
- 数学(32644)
- 数学方法(32259)
- 财(24788)
- 中国(22643)
- 制(20768)
- 农(20720)
- 业经(19905)
- 学(17351)
- 务(16062)
- 财务(15993)
- 财务管理(15956)
- 理论(15632)
- 银(15414)
- 银行(15377)
- 企业财务(15132)
- 地方(15107)
- 和(14586)
- 行(14518)
- 贸(14456)
- 贸易(14446)
- 易(14063)
- 融(13896)
- 金融(13893)
- 机构
- 大学(304813)
- 学院(301376)
- 管理(123202)
- 济(118161)
- 经济(115447)
- 理学(106283)
- 理学院(105130)
- 管理学(103407)
- 管理学院(102852)
- 研究(96937)
- 中国(75860)
- 京(64680)
- 财(59519)
- 科学(59235)
- 所(47666)
- 财经(46836)
- 农(44607)
- 中心(44316)
- 江(43755)
- 业大(43592)
- 研究所(43113)
- 经(42497)
- 北京(40941)
- 范(38211)
- 师范(37876)
- 院(35541)
- 州(35510)
- 经济学(35071)
- 财经大学(35018)
- 农业(34736)
- 基金
- 项目(206880)
- 科学(162856)
- 研究(152479)
- 基金(151044)
- 家(130380)
- 国家(129325)
- 科学基金(112014)
- 社会(96182)
- 社会科(90972)
- 社会科学(90951)
- 基金项目(80700)
- 省(79777)
- 自然(73095)
- 自然科(71340)
- 自然科学(71327)
- 自然科学基金(70048)
- 教育(69457)
- 划(67261)
- 编号(62333)
- 资助(62100)
- 成果(50940)
- 部(45870)
- 重点(45544)
- 创(42906)
- 课题(42376)
- 发(42309)
- 制(41222)
- 创新(40038)
- 教育部(39757)
- 科研(39469)
- 期刊
- 济(129272)
- 经济(129272)
- 研究(92375)
- 中国(57924)
- 财(46144)
- 学报(45902)
- 管理(45241)
- 科学(42499)
- 农(40263)
- 大学(35322)
- 学学(33224)
- 教育(32270)
- 融(30477)
- 金融(30477)
- 农业(27473)
- 技术(25053)
- 财经(22817)
- 业经(20355)
- 经济研究(19476)
- 经(19159)
- 问题(16444)
- 理论(16134)
- 图书(15075)
- 实践(14917)
- 践(14917)
- 科技(14444)
- 技术经济(13961)
- 现代(13758)
- 业(13603)
- 版(13533)
共检索到442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海 史卫进
目前,在审理保险人预收保费至保险人承保前发生保险事故的赔偿纠纷案件时,审理法院通常认为:保险人预收保费的事实与保险合同成立没有直接关系,预收保费不能证明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对在预收保费后至承保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保险责任。大多数国家的保险法根据契约公平原则,规定了暂保险和强制临时保险制度。对预收保费后至承保前发生的保险事故,要求保险人依约定或法定承担保险责任。在我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的今天,应当建立以保险立法和司法方式干预保险责任承担机制,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提供法律救济。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佳萍 曹前进
实证结果显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道德风险效应大于金融稳定效应,促使银行更加冒险,从而承担更多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风险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敏感性,促使银行更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因规模而存在差异。因此,银行应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资本约束,防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市场约束作为巴塞尔协议Ⅱ三大支柱之一以及衡量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利率市场化等又是提高银行市场约束程度的实质性推动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估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影响及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银行整体的市场约束能显著抑制其风险承担,但分类的结果则表明地方性银行的市场约束效应最明显,大型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则不显著;进而,在考虑利率市场化因素之后,除外资银行以外的市场约束效应均有所增强,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价格约束效应的作用要远强于其对数量约束效应的影响。(2)基于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约束对地方银行的影响更明显,且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价格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之其通过数量约束的作用效果要更强。(3)综合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会增加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约束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开始趋于明显,并使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渐与国外相符,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晓博 刘伟 辛飞飞
从银行风险转移的视角,银行股东、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均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而产生道德风险行为。但之前并未获充分的研究。本文选取2008—2015年欧元区17个国家的289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将银行股东、存款人与非存款债权人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下,从风险转移的视角、结合存款保险制度在危机时期的变化,利用动态面板回归与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下各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关系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存款保险制度下欧元区银行存在着明显的风险转移行为,非存款债权人是主要的风险承担主体;(2)危机时期的政府担保行为能够强化市场主体对于政府隐性担保的预期,来自股东的风险约束弱化,银行债权人表现出主动的风险承担;(3)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程度的提高对银行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并不能通过其风险转移行为提高银行绩效水平;(4)对于危机时期实施了政府担保的国家,非存款债务占比与银行股东回报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在危机时期的担保行为可能通过降低其资本回报要求,提高银行股东的回报率,反映出了非存款债权人对于银行价格约束的弱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研究内涵,有助于揭示存款保险制度下各市场主体的风险承担行为逻辑及其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构建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监管体系、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军山 杨帆 高洪民
本文将1999年至2012年间的全球93个国家共4498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前沿的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考察国家的监管、法律和政治制度环境对存款保险制度运行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总体上确实产生了道德风险,使银行的风险承担增加,但这一效应会因不同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而异;在发达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没有产生不良效应,而在发展中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明显增加了银行的风险承担。监管、法律和政治环境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中,三者均与银行风险呈正相关,这意味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程度。而在发展中国家,只有监管环境呈现有益效应;监管、法律和政治环境与存款保险的交互效应为负,这意味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减轻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焱 王玉丹
卖空机制的引入加剧了上市企业财富缩水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动态博弈的视角下,企业有动机通过调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来应对卖空机制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中国融券卖空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既可能基于价值保护动机减少社会责任活动,又可能基于负面事件预防动机增加社会责任活动,而后者占据主导作用。(2)试点企业在卖空压力下会如何调整社会责任投资取决于代理成本的大小,故其本质是代理冲突的产物。(3)试点企业在卖空机制影响下增加社会责任活动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对负面信息的反应速度,进而削弱了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房海军
用人单位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合理期间,在实务中称为社会保险"空窗期",在该期限内劳动者发生工伤、疾病等风险,相关后果由谁承担?现行法律规定社保经办机构支付保险待遇的条件之一:被保险人参保并缴纳保险费。然而,社会保险关系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依法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其产生时点是劳动关系成立之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保险费缴纳义务也产生于此时,同样,保险人的保险给予义务亦应开始于该时点。即使保险登记并未完成,保险费缴纳义务并未履行,劳动者发生工伤等风险事故的,保险经办机构也具有保险给付义务。
关键词:
空窗期 风险责任 社会保险关系 产生时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红娟 高记
文章以15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检验管理者感知的制度压力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规制压力、规范压力以及认知压力均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并且认知压力在规制压力、规范压力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华乔 乔传磊
案情简介■2012年8月6日,广州某人才资源租赁中心与游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游某派往中山市某食品有限公司从事生产助理。广州某人才资源租赁中心与中山市某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一份业务代理合作协议书,约定由中山市某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为游某在中山代为购买社保,并约定游某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或非因工伤事故,中山市某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应积极配合办理赔偿事宜,涉及经济赔偿的,由广州某人才资源租赁中心承担。中山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勤
由于代理人失职引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 ,投保人对代理人的如实告知应视为保险人已知 ,代签名行为应视作代理人的默许。结合国内外保险法规、保险代理的国际惯例及“弃权”原则 ,保险人应承担赔付责任。为切实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 ,避免事后纠纷的发生 ,代理人须履行谨慎尽职的义务 ,保险人应完善投保单及保险合同的格式
关键词:
保险合同 如实告知 代签名 国际惯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健斌
本文案例涉及到合同成立与生效及缔约过失责任等法律问题。在保险实践中,应严格区分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保险法》关于"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须经被保险人签字方为有效"的规定仅涉及合同的效力而不涉及合同的成立。此案例因保险人的原因而导致保险合同不成立或无效,应该适用《合同法》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由保险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关键词:
保险合同 合同效力 缔约过失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露
文章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研究了制度环境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在企业风险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间所起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转型升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市场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转型升级中企业的制度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政府管理水平维度对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服务环境维度对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也有正向促进作用;要协调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绩效的关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好不同制度环境要素的功效。
关键词:
制度环境 风险承担 绩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露
文章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研究了制度环境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在企业风险水平与企业绩效关系间所起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转型升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市场绩效呈倒U型曲线关系;转型升级中企业的制度环境对企业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其中政府管理水平维度对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关系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服务环境维度对风险承担与市场绩效也有正向促进作用;要协调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绩效的关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好不同制度环境要素的功效。
关键词:
制度环境 风险承担 绩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锁凌燕 陈晓宇 王正位 吕欣怡
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统一户籍登记制度改革标志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户籍制度改革带来的居民身份认同变化可能会深刻影响个体行为。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统一户籍登记制度对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个体经济行为、金融决策的深层次机理。本文发现,统一户籍登记这一制度安排打破了城乡分离的身份认同,“身份不确定”导致的审慎风险态度得到释放,使个体做出更积极的风险承担行为。进一步地,户籍身份统一带来的更高风险偏好程度、更广泛的金融信息关注度获得是影响风险承担意愿的可能渠道。
关键词:
户籍制度 身份认同 风险承担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梦佳
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的债务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购买董责险可对于债务结构优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购买董责险后企业会降低银行的抵押贷款比例,说明购买董责险后企业将主动减少银行贷款;董责险对于债务结构的优化作用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表现不一。董责险对于国有企业、不存在过度负债企业的债务结构优化效应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综上,企业购买董责险能促进债务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有利于企业债务结构的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