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9)
- 2023(5183)
- 2022(4339)
- 2021(3889)
- 2020(3211)
- 2019(6953)
- 2018(6575)
- 2017(12485)
- 2016(6814)
- 2015(7122)
- 2014(6733)
- 2013(6577)
- 2012(5944)
- 2011(5189)
- 2010(4937)
- 2009(4391)
- 2008(4381)
- 2007(3627)
- 2006(2999)
- 2005(2407)
- 学科
- 济(24334)
- 经济(24305)
- 业(20467)
- 管理(20351)
- 企(15845)
- 企业(15845)
- 方法(12000)
- 数学(10874)
- 数学方法(10810)
- 财(8250)
- 农(7690)
- 贸(6806)
- 贸易(6806)
- 易(6653)
- 学(6034)
- 中国(6015)
- 业经(5668)
- 务(5635)
- 财务(5634)
- 财务管理(5630)
- 企业财务(5363)
- 农业(5295)
- 技术(4704)
- 环境(4545)
- 制(4341)
- 产业(3850)
- 地方(3750)
- 划(3720)
- 银(3693)
- 银行(3662)
- 机构
- 学院(95732)
- 大学(95609)
- 济(38397)
- 经济(37815)
- 管理(36516)
- 研究(33272)
- 理学(32858)
- 理学院(32470)
- 管理学(31852)
- 管理学院(31706)
- 农(26492)
- 科学(23807)
- 中国(23561)
- 业大(21496)
- 农业(21477)
- 京(19461)
- 所(18327)
- 研究所(17156)
- 财(15728)
- 农业大学(14849)
- 中心(14607)
- 财经(13260)
- 江(13150)
- 经(12205)
- 院(11937)
- 经济学(11749)
- 省(11678)
- 北京(11407)
- 室(11183)
- 业(11030)
- 基金
- 项目(73663)
- 科学(57043)
- 基金(54949)
- 家(51805)
- 国家(51380)
- 研究(45061)
- 科学基金(42814)
- 自然(30466)
- 社会(30337)
- 基金项目(30003)
- 自然科(29802)
- 自然科学(29788)
- 自然科学基金(29299)
- 省(28904)
- 社会科(28872)
- 社会科学(28864)
- 划(24964)
- 资助(21307)
- 教育(19933)
- 重点(16807)
- 计划(16527)
- 创(15806)
- 编号(15540)
- 部(15475)
- 发(15376)
- 科研(15225)
- 科技(14961)
- 业(14848)
- 创新(14839)
- 国家社会(13281)
共检索到125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春杰 王丽芳 潘凤娟 许艳丽
【目的】探讨提高昆虫病原线虫冷冻存活能力的方法,以改进昆虫病原线虫储存技术。【方法】以我国高寒地区分离、筛选出的高致病力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HBN(HBN,45°45′N)和从美国引进的同种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H.bacteriophora-NJ(NJ,40°13′N)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2个品系线虫冷冻存活率的影响。【结果】HBN经过25℃7d、10℃7d、4℃7d、25℃3d10℃3d和25℃3d10℃3d4℃3d的预处理后,于-4℃冷冻5d时的存活率为86.1%~95.2%,显著高于直接冷冻法(25℃0d)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佳 王勇军 张立钦
研究-80℃下松材线虫的冷冻保存方法,比较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松材线虫低温保存的保护效果,以及解冻后松材线虫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15%甘油对松材线虫保护效果最好,解冻后存活率达36.5%,其次为10%甘油、20%甘油、25%甘油,保护效果最差的是1%二甲基亚砜(DMSO);解冻后线虫能够正常生长繁殖,冻存3天和冻存30天的线虫存活率和繁殖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冷冻保存 存活率 繁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代谢产物 抑菌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从陕西杨凌采集的昆虫病原线虫S teinernem a sp.YL 001和S teinernem a sp.YL 002肠道内分别分离到1株具有较高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共生菌菌株YL 001和YL 002,并对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YL 001和YL 002菌株分别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a)和伯氏致病杆菌(X enorhabdus bov ien ii)。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莉 丛斌 王欢 韩冰
本研究自5个昆虫病原线虫品系离体培养得到35株共生细菌菌株 ,生物测定结果表明:SteinernemaSsy3线虫品系的共生菌对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幼虫有较高的胃毒毒力 ,对存活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毒力菌株相关因子的研究表明 :高毒力菌株Ssy-1B经50℃处理10min及18W紫外灯下60cm高度垂直照射60min杀虫活性仍很稳定 ;Ⅰ、Ⅱ型共生菌对大蜡螟(Galleriamellonella)的血腔毒力均很高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生物测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晓帆 林茂松 刘亮山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强 张兴
【目的】研究嗜线虫致病杆菌X.nematophilaYL001(YL001菌株)和伯氏致病杆菌X.bovieniiYL002(YL002菌株)发酵物的杀虫活性,为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生物农药的开发和抗虫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注射法、浸液法及小叶碟添加法,分别测定了YL001和YL002菌株发酵无菌滤液,对大蜡螟、粘虫、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血腔毒性及毒杀、生长抑制和拒食活性,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YL001和YL002菌株无菌滤液对大蜡螟和粘虫5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血腔毒性,用其不同培养时间的无菌滤液处理大蜡螟和粘虫,48 h后大蜡螟的死亡率均为100%,粘虫的死亡率随共生菌...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发酵物 杀虫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贤 王永宏 刘霞 李骞 冯俊涛 张兴
对分别采自陕西杨凌、汉中、渭南、太白4地区的315份土样进行了昆虫病原线虫筛选及其共生菌分离,得到2种昆虫病原线虫及1株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致病杆菌属(X enorhabdus)的嗜线虫致病杆菌种(X enorhabdus nem a toph ilus)内的一个变种;对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Ⅰ型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与辣椒疫霉病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有延缓作用。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共生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赵映霞 严毓骅 王玉柱 Itamar Glazer
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 ,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 4 0多种害虫的防治 ,田间防效达 70 %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 ,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书龙 李秀花 Maurice Moens
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奇志 王玉柱 周海鹰
对昆虫病原线虫的3个品系,4个浓度防治杏树上的桃红颈天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线虫施用1个月的效果达58.3%~100%;施用后翌年的追踪效果4/5以上的观察虫洞达100%。经方差分析,各品系间对天牛幼虫的侵染效果无显著差异;各浓度间有差异,即30000条/ml和40000条/ml浓度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1%);30000条/ml和50000条/ml间达到5%差异显著水平;40000条/ml和50000条/ml间无差异。因此,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桃红颈天牛是一条有效的新途径,而且40000条/ml浓度可作为果园推广使用浓度。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桃红颈天牛,杏,生物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王玉柱 佟付泉 周顺海 张薇 徐莉娜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苹果蠹蛾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MK,A24和Beijing品系及长尾线虫S.longicaudumCB-2y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剂量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施用方法──注射法和海绵法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浸染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的侵染力无显著差异;30000~50000条/ml,剂量的MK,A24和Beijing3个品系线虫对桃、杏树内的桃红颈天牛具有较高的侵染力;多数供试线虫以注射法施用效果好于用海绵法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佳敏 孔垂旭 肖勇 余祥文 白梦娇 王蓉 张海华
【目的】本文明确了小杆线虫P01与白僵菌Bbn6对烟草蛴螬的联合作用。【方法】在室内分别测定了Bbn6、P01、Bbn6+P01对蛴螬的致死效果;Bbn6对P01线虫的生物活性,并通过田间试验对P01与Bbn6联合防治烟草蛴螬的协同增效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①白僵菌Bbn6发酵液对P01线虫的24~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不超过5%(0.34%~4.71%);白僵菌Bbn6与P01混合处理蛴螬的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P01和Bbn6单用处理,处理72 h后,Bbn6+P01处理蛴螬校正死亡率为96.67%,P01单用时校正死亡率为83.33%,Bbn6单用时校正死亡率为30.00%;②田间应用时,Bbn6与P01混合处理的烤烟茎围、最大叶长及最大叶宽均明显优于P01和Bbn6单用处理;药后123 d,Bbn6+P01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73.69%,P01和Bbn6单用处理的蛴螬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9.19%和45.05%。【结论】昆虫病原线虫P01与白僵菌Bbn6协同作用防治烟草蛴螬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效应。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白僵菌 烟草蛴螬 联合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星月 刘奇志 李贺勤 张林林 张鸿
为了探究土壤修复剂SA协同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eicHerriAnA)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室内抑制效果,以及二者结合施用对黄瓜生长的促进效果,本文以千秋1号为供试黄瓜品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并施入土壤修复剂SA和昆虫病原线虫,从实验第7、14、21天时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与H.beicHerriAnA三龄幼虫J3的存活率,实验30 d时黄瓜幼苗的叶面积、株高、鲜重以及根结数几个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第7、14、21天后,土壤修复剂SA和昆虫病原线虫处理组的根结线虫(J2)存活数却明显低于根结线虫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桂信 舒自美 张克云
[目的]从江苏如皋水稻田土样中分离到昆虫线虫一新株系N3(简称虫株N3),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计并构建基于18S r 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等,对虫株N3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结果]虫株N3主要形态特征是:食道基球退化;交合刺整体弧形弯曲,基部愈合弯曲;引带近腹部端,附着于交合刺基部;生殖乳突P3近泄殖腔,P2、P4远泄殖腔;双子宫。18S r DNA分子系统树表明:虫株N3与Diplogasteroides na
关键词:
昆虫线虫 分类 新种 如皋似双胃线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