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34)
2023(3843)
2022(3369)
2021(3271)
2020(2803)
2019(6473)
2018(6505)
2017(11808)
2016(6767)
2015(7572)
2014(7628)
2013(7438)
2012(6997)
2011(6324)
2010(6539)
2009(6207)
2008(5938)
2007(5203)
2006(4943)
2005(4552)
作者
(18450)
(15416)
(15308)
(14670)
(9873)
(7711)
(6958)
(5844)
(5837)
(5607)
(5584)
(5256)
(5125)
(4884)
(4834)
(4706)
(4625)
(4544)
(4525)
(4437)
(4074)
(3732)
(3725)
(3677)
(3657)
(3570)
(3532)
(3415)
(3214)
(3170)
学科
(25092)
经济(25057)
(16341)
管理(15934)
(12486)
(10484)
企业(10484)
地方(9317)
农业(8981)
方法(7674)
中国(6724)
业经(6484)
(5670)
(5385)
数学(5324)
理论(5314)
数学方法(5215)
(4742)
(4346)
教育(4131)
环境(3911)
(3586)
(3581)
银行(3576)
(3443)
收入(3431)
(3412)
金融(3409)
地方经济(3366)
农业经济(3355)
机构
学院(89315)
大学(87520)
管理(32571)
研究(30603)
(28753)
经济(27786)
理学(26864)
理学院(26456)
管理学(25960)
管理学院(25765)
中国(24621)
科学(19848)
(19739)
(16894)
(16460)
师范(16323)
(16233)
中心(15653)
(15307)
(14837)
(13526)
研究所(13254)
师范大学(13127)
业大(12779)
北京(12563)
农业(12243)
(11848)
(11431)
财经(11255)
(10591)
基金
项目(56450)
科学(43812)
研究(43381)
基金(38953)
(33372)
国家(33002)
科学基金(28290)
社会(26128)
社会科(24463)
社会科学(24458)
(23824)
基金项目(21640)
教育(19612)
(19265)
编号(18655)
自然(18212)
自然科(17684)
自然科学(17680)
自然科学基金(17360)
资助(16018)
成果(15415)
课题(13401)
(13326)
重点(12227)
(11495)
(11298)
(11147)
发展(10752)
规划(10698)
(10592)
期刊
(41677)
经济(41677)
研究(26913)
中国(21334)
(16168)
教育(13174)
科学(12796)
学报(12791)
(11830)
管理(10873)
农业(10643)
大学(9656)
(8986)
金融(8986)
业经(8701)
学学(8523)
技术(7554)
(7373)
图书(7056)
(6475)
旅游(6475)
(6475)
资源(6216)
问题(6016)
(5857)
书馆(5472)
图书馆(5472)
学刊(5220)
旅游学(5206)
游学(5206)
共检索到146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谢欢  
顾颉刚与王重民是20世纪两位非常重要的学者,关于二人的交往目前学界研究很少。文章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同时结合有关史料,钩沉出顾颉刚与王重民两位先生围绕《中国大辞典》编纂、《尚书》研究以及先秦诸子研究展开的交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解树明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顾颉刚批校本《新学伪经考》,此本保存了顾颉刚的大量圈点和两段题记,另外还有顾颉刚过录崔适对《新学伪经考》的评点7处,以及容肇祖关于《新学伪经考》校记两条。此书自顾颉刚1915年购入,直至抗战期间散出,伴随着顾颉刚走过了疑古辨伪的黄金时期。因此,对顾颉刚批校本《新学伪经考》作全面细致的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康有为对顾颉刚古史辨伪的影响,凸显顾颉刚批校本《新学伪经考》的重要文献价值和学术史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坤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萍  
随着现代大学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学术职业迅速发展起来,为读书人提供了精神生活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职业学者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在中国学术现代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第一代本土学者,顾颉刚的早期学术生涯颇具代表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丹君  周亚  
文章以顾颉刚35岁前的书信和日记为中心,追溯其图书馆学思想的根源与演变,在此基础上考察其与图书馆的互动。顾颉刚的图书馆学思想植根于古籍积淀和历史研究的土壤,也受到当时图书馆改革的影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顾颉刚分别作为一位学生、图书馆员和学者,在使用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和改造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对图书馆的理解,并为图书馆事业做出贡献,实现与图书馆的互动和“相互成就”。这种认识和实践与他的其他学术事业交融在一起,如同一片盘根错节的密林,共同成为他改造社会的方式。作为学者与图书馆互动的一个个案,本研究展现出民国学者与图书馆事业在互动和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的过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1917年9月,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来北大任逻辑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他在10月中下通告,谓图书馆馆章预备改订,所有阅书时间、书籍分类、取书方法以及其他应行改良之处,学生诸君如有意见,尽可开列送交本馆,以便择取云云。学生顾颉刚(1893—1980),随即费月余时间起草一篇长文,条陈改进图书馆意见,于12月初上呈图书馆。该文涉及编目、取书、阅书、借书、钞书、购书、印书,以及代办教科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朗  张秀坤  
中国近代出版业与新教育几乎同时起步,且从一开始便相辅相成,特别是民国时期教育界与出版界之间的合作互动对近代教育和出版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王云五因其与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民营出版机构和最大的教育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特殊关系而人际交游颇广,其中他与胡适、朱经农、陶行知之间的交谊虽不尽相同,合作方式亦各异,但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考察他们在教育和出版方面的交游始末,可为后人了解民国教育界与出版界的良性互动及其重要影响提供若干典型而生动的个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英  
清末赴日考察官商对推进实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教化传统影响的官吏们倾向于从人才任用、知识功用、中西比照等方面形成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主张,而经营社会实业的绅商们能够从发展实业之根本探寻实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两种思路演绎了两种课程发展逻辑,在不同领域对课程实践产生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胜  田正平  
以废科举、兴学校为中心的清末教育变革给那些生活在旧教育体制之下士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同的士人对这场变革有着不同的体验:一些士人认为这是一条富民强国的正确之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另外一些士人则认为教育变革搅乱了传统社会的思想和价值观,破坏了乡村社会的秩序,他们情绪低落、牢骚满腹,对新式教育极力攻击。士人们不同的体验和表现既与他们生活的区域等客观环境有关,也与他们的个人经历、心态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的教育体验是他们主观构建的结果。这种建构与乡村士人的个性、原有知识结构、遭受挫折的忍耐力等因素密切相关。清末教育大变革中士人心态的变化及其影响,不仅可以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提供...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宁平  
京师黟县会馆资金主要靠民间资本,而民间资本主要来源于官员与商人的捐助,但也不排除地方政府的有限支持,政府与民间社会在此表现出一定的互相支持与彼此弥补。黟县会馆的管理虽有章程,但缺乏强制力。黟县会馆自建立之初,即确立其为应试士子及需次候补官员服务的宗旨。黟县会馆以科举为重,其性质可归于科举会馆。黟县会馆在增强地域认同、服务科举、凝聚人心力量等方面功能显著,有利于地方精英群体的脱颖而出。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罗彧  
王重民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他勤奋钻研、治学严谨、著述宏富,其文献学治学领域与成就主要表现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多个学科。在其丰富的著述中,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方法多维、勇于创新、富有特色的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学界对王重民的著述进行过一些分类和整理,但由于时代的特殊原因或材料的沉浮隐现,已有目录对王重民学术著述的分类情况颇值得商榷,同时有线索表明以往的著录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全面而清晰地彰显王重民的学术成就,文章对王重民的学术著述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和考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勇  
从民国时期蔡元培、胡适及顾颉刚等人的学术经验来看,大学本是为大学教授无忧无虑地钻研“高深学问”而建造的场所,然这一理念并不足以维系大学的存在,毋宁说大学的存在更取决于它能否处理好各种外界的和内部的人际事务。校长与大学教授在落实知识生产计划的同时,始终都在承受大学内外人际事务造成的紧张与压力。人际事务挤掉学术研究的案例时有发生,而那些真正“以学术为业”的教授亦只能在复杂人际事务的重压下艰难地开辟做学问的空间。无疑,正是因为有这类在艰难中仍然坚持求知的真正的大学教授,大学才得以彰显其求知本质和学术品格。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俊珂  
唐宋以降,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和两税法的实施,国有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土地制度的变革促生了一支新兴社会力量——富民阶层的出现。历宋、元直至明代,由于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该阶层已逐渐成为基层社会的主导力量。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达,商品经济也呈现出勃兴的势头。因此,构成的多元化成为明季江南富民阶层较为明显的特征。这一阶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政治力量的代言人。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富民阶层的崛起和发展改变着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基层控制格局。他们的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发展进程。富民阶层成为基层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不是历史的...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一彪   龙登高  
元明时期浙江宗族的发展轨迹显著地带有国家和区域历史的烙印。宋元易代之际,金庭王氏通过依附元军、结交赵孟頫进而跻身军功家族。至明前中期,核心成员受政策影响,相继谪发卫所,旁支则通过粮长之职扩充土地,发展为士绅家族。明中叶以降,功名人数占据优势的士绅家族主导了宗族话语权。在上述过程中,明前中期与中后期的族谱编纂及祖先祭祀等方面的特征变化体现了家族权势转移与地方发展的路径关联。宗族整合的历程虽然体现出家族精英掌握着对祖先历史解释与塑造的权力,但也呈现了其深受现实背景乃至历史传统的约束。金庭王氏的案例说明,深受国家走向影响的多场家族活动持续推动着渐趋体系与规模的祖先认同与宗族祭祀的变迁,而这既促进了宗族建构的过程,同时又对宗族整合产生了难以直接逾越的路径依赖影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文池  
文章以出版人王云五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对王云五推动图书馆实务及图书馆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进行了研究,并对王云五所"发明"的"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四角号码检字法"及出版的《万有文库》所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和争论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出版界和图书馆界需要以一种平和、理解、包容的心态来共同探讨双方共赢的途径,而非基于不同立场的相互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