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4)
2023(7497)
2022(5977)
2021(5281)
2020(4613)
2019(10114)
2018(9910)
2017(19203)
2016(10072)
2015(11281)
2014(10983)
2013(11097)
2012(9941)
2011(8676)
2010(8969)
2009(8873)
2008(9358)
2007(8399)
2006(7328)
2005(6989)
作者
(28768)
(24046)
(23832)
(22516)
(15573)
(11237)
(10772)
(9242)
(8829)
(8630)
(8136)
(8003)
(7967)
(7476)
(7406)
(7087)
(7035)
(6996)
(6891)
(6762)
(5910)
(5809)
(5758)
(5513)
(5403)
(5333)
(5292)
(5221)
(4790)
(4564)
学科
(72566)
(70374)
企业(70374)
管理(52292)
(51585)
经济(51525)
业经(25133)
方法(21173)
(20706)
(18245)
(18023)
财务(18018)
财务管理(18011)
企业财务(17069)
技术(14953)
农业(13980)
数学(13412)
数学方法(13351)
(12596)
企业经济(12129)
(11920)
经营(11365)
(11332)
(11223)
理论(10865)
技术管理(10173)
中国(10009)
(9604)
(9353)
贸易(9348)
机构
学院(155457)
大学(147239)
(70624)
经济(69592)
管理(68640)
理学(58757)
理学院(58303)
管理学(57896)
管理学院(57590)
研究(44996)
中国(38136)
(32899)
(30294)
财经(25945)
(24672)
(24419)
科学(24005)
(23483)
(22111)
商学(21216)
商学院(21041)
中心(20363)
业大(20278)
经济学(19963)
研究所(19429)
农业(19336)
北京(18874)
(18862)
经济管理(18834)
财经大学(18818)
基金
项目(95074)
科学(77855)
研究(72744)
基金(70876)
(59710)
国家(59088)
科学基金(53804)
社会(48634)
社会科(46153)
社会科学(46142)
(38341)
基金项目(37625)
自然(34126)
自然科(33399)
自然科学(33393)
自然科学基金(32930)
教育(31817)
(29989)
编号(29059)
(28939)
资助(28005)
(23975)
成果(21885)
创新(21172)
(20939)
(20798)
重点(20620)
(20484)
国家社会(19930)
人文(19105)
期刊
(84783)
经济(84783)
研究(44826)
管理(32582)
(30696)
中国(28193)
(23852)
科学(18609)
业经(17041)
农业(16641)
学报(16199)
技术(15914)
(14205)
金融(14205)
财经(13679)
大学(13549)
学学(13090)
经济研究(13044)
(12107)
(11945)
技术经济(11077)
问题(10630)
教育(10542)
财会(10539)
商业(9517)
世界(9450)
现代(9333)
(9264)
会计(8629)
经济管理(8534)
共检索到237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原  
1994年,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一个被人们归入后现代营销的极具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概念:顾客受让价值,这一概念的提出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实用的真理,使市场营销学的价值与科学性、实用性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我国的企业对这一理论却懵然不知,不知是理论工作者忽视了顾客受让价值的宣传与推介,还是实际工作者领会的不够深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曼晶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随着国家适当取缔对于国内一些企业的民族保护,开始向世界开放中国的发展平台,国内企业的竞争对手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显著的增长和提高。不仅如此,顾客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居民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解决温饱问题,对于产品的需求较为单一,而现代社会的顾客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已经成为产品、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高  
本研究以顾客价值为理论基础、顾客价值分析为方法,对2003年中国手机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手机行业的竞争是在“物超所值”层面上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程度激烈;以行业平均为参考基准,手机行业存在着“优势”、“平均”和“劣势”3种优(劣)势类型,“优势类型”企业的手机“感知利益高”而“感知价格低”;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只在其中的一个方面领先是不够的;从竞争关系的角度看,手机行业存在着4个竞争阵营,多数企业都在同一个阵营里进行激烈竞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海红  
随着市场营销领域“以顾客为导向”思想的建立,市场营销理念出现了从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到顾客价值的变化趋势。尤其对服务企业而言,顾客价值对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服务企业顾客价值的分类,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优势对服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长征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四大来源,即产业定位、关键资源、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将其分别结合供应链、价值链、组织链和知识链,论述各个产业链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杜长征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四大来源,即产业定位、关键资源、核心能力、动态能力,将其分别结合供应链、价值链、组织链和知识链,论述各个产业链在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大鹏  和炳全  
随着市场领域顾客导向的确立 ,顾客价值已成为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从顾客价值的创新理念出发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的成本优势实证分析 ,说明了顾客价值在新兴管理模式中的体现 ,进一步论述了基于顾客价值获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型竞争战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永刚  牟嫣  
近年来,市场竞争焦点从市场、服务转向顾客,顾客导向的竞争成为新趋势,顾客经济时代到来。顾客关系是建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交流基础上的联系,是企业资源、能力、知识的优良载体。最后从基于顾客知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培养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对顾客关系的管理,以促成顾客关系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富强  陈耘  
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阐释出发,提出了企业未来制胜的金三角,即组织智商(OIQ)、组织情商(OEQ)以及组织心商(OSQ),并进一步阐释了各自的内涵、表现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构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金三角的路径依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内市场将成国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国内企业将真正面对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环境,面对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人力资源的国际化争夺,同时将更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环境没有边界的经济体系和全球化的商业、全球范围的劳动力市场、信息、通讯的瞬息万变、捉摸不定的环境特征,随着现代信息革命的深入发展,这种特征将变得越来越明显。企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同时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子稳  张雪凌  
文章在理论体系上,提出了基于顾客资本建立竞争优势的整合模型,为实施以顾客资本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包括顾客资本增值过程的思路,对基于顾客资本的企业组织结构理论模型的设计,以及与顾客资本增值相匹配的企业竞争能力结构的构建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涛,徐岚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营和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片面地强调外部环境或内部资源能力的战略管理思想都难免使企业失去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的联结点———企业的顾客资产入手,分析顾客资产对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作用,并建立起一个基于顾客资产的竞争战略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升华  王曲舒  刘冬  
在行业边界逐渐模糊的背景下,企业如何成功实施跨行业创新成为学者与实践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与诸多现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关注跨行业创新的长期动态过程,采用"组合"与"共创"逻辑,而非以往研究的"单向学习"逻辑,选择企业业务层面的偏微观视角,对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依靠跨行业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程进行剖析。以企业基因理论为指导,对天弘基金多阶段的跨行业创新进行多维度观察,构建了企业进行跨行业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型,归纳并区分了"能力要素重组"与"能力要素强化"两种基本的跨行业创新模式以及它们的动态驱动机制与反馈机制,丰富企业跨行业创新研究的同时也拓展了企业基因理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燕萍  张玉静  
依据战略管理理论,在对薪酬管理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将薪酬体系设计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设想,并构建了战略性薪酬体系设计模型,分析了战略性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同时与传统的薪酬体系进行了比较认识,指出了战略性薪酬设计在现实中所需要的若干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