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5)
2023(8066)
2022(6012)
2021(5052)
2020(3895)
2019(8418)
2018(8117)
2017(14492)
2016(7612)
2015(8598)
2014(8439)
2013(8387)
2012(8319)
2011(7827)
2010(8002)
2009(7440)
2008(7207)
2007(6878)
2006(6592)
2005(6181)
作者
(23852)
(20215)
(20096)
(19470)
(13085)
(9481)
(9121)
(7870)
(7646)
(7257)
(7082)
(6636)
(6465)
(6460)
(6375)
(6204)
(5887)
(5810)
(5785)
(5433)
(5263)
(4860)
(4846)
(4811)
(4667)
(4528)
(4286)
(4093)
(4078)
(3969)
学科
(61082)
经济(61051)
管理(22212)
(20696)
地方(15734)
方法(15476)
(15177)
企业(15177)
中国(14888)
业经(13843)
数学(13563)
数学方法(13514)
地方经济(11975)
(11116)
产业(9944)
(9475)
信息(8986)
总论(8982)
(8794)
农业(8653)
信息产业(8478)
(8045)
金融(8044)
(7493)
(7185)
银行(7181)
(6999)
经济学(6718)
环境(6682)
(6539)
机构
大学(126245)
学院(125589)
(66073)
经济(64937)
研究(48026)
管理(44527)
理学(37332)
理学院(36889)
管理学(36458)
管理学院(36201)
中国(36161)
(28051)
(26055)
科学(25414)
(24102)
经济学(22802)
财经(22371)
研究所(21667)
中心(20546)
(20290)
经济学院(20147)
(19028)
(16987)
北京(16973)
(16895)
(16647)
师范(16525)
财经大学(16464)
(15029)
科学院(14723)
基金
项目(77069)
科学(60935)
研究(58827)
基金(56103)
(48206)
国家(47761)
社会(41480)
科学基金(40647)
社会科(39210)
社会科学(39199)
(28865)
基金项目(28135)
教育(25736)
(24090)
编号(22835)
资助(22578)
自然(22230)
自然科(21699)
自然科学(21696)
自然科学基金(21312)
成果(19565)
(18490)
国家社会(18259)
重点(17401)
(17120)
课题(16252)
(15750)
发展(15710)
(15644)
经济(15608)
期刊
(83724)
经济(83724)
研究(42868)
中国(26479)
(21289)
管理(18432)
学报(17288)
(16153)
科学(15684)
经济研究(14492)
大学(13550)
(13180)
金融(13180)
财经(13082)
学学(12690)
(11525)
教育(10814)
农业(10781)
业经(10742)
技术(10711)
问题(10086)
技术经济(7996)
世界(7960)
(7674)
国际(7523)
统计(6842)
经济问题(6508)
图书(6353)
经济管理(6114)
商业(5915)
共检索到204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立政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劳工状况发生了巨变。与大工业时代相比,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劳动之间的双重效应没有顺承发展,而是被颠覆,从以“适应效应”为主演变为以“异己效应”为主“。异己效应”的凸显促使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技术”的关系出现逆转,给劳工状况带来了三方面的挑战:劳动主体被“数字技术”所肢解;算法控制替代了原有的契约控制,在剥削被进一步掩盖的同时,劳动的强度不断增强;社会分工被加剧异化,不同时空劳工组织结构被扭曲。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理论溯源,本文认为,数字技术对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进行了重构,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资本支配劳动的权力,而且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加剧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重塑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工状况,本文提出了两条路径:劳动者联合起来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两个建议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归,也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具体理论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晓仪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催化”下产生对劳动剥削的深度遮蔽效果。为充分理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对抗本质,西方学者基于技术发展视角,揭示资本对劳动“依赖加强”与“控制加深”的趋向;根据自由时间和数字化生产空间的拓展,分析资本剥削的方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资本主义制度演进与技术发展的内在张力,提出“数字共产主义”和“无摩擦资本主义”等矛盾消解思路。西方学者在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尝试不同流派的理论融合,但在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的运用上尚存“工具性”指向。后续研究应注重结合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在合理扬弃西方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的理论生长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敏  李优树  
数字经济虽是客观中性的概念,但只要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会推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发生变化。从价值运动视角来看,数字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体现为价值生产领域不稳定性的提升、价值实现领域隐匿性的削弱与价值分配领域不平等性的加剧。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思想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异化为主导的价值运动构成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变的本质,内在规定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始终表现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不平等的矛盾对立。伴随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持续转移深化并加剧资本主义阶级冲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拥有超越资本逻辑的绝对优势,有助于推动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蕾  薛杨阳  
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在满足人民养老医疗需求,化解防范生产生活风险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金融科技时代,更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保险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已为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保险业可以更好地识别管理风险,回归保险的本源,实质性地提高保险深度和密度。但同时,如何提升保险行业科技转化效率、加强保险行业信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监管制度、防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郗艳萍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机器人及3D打印等技术的导入将进一步替代人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平台资本依靠无酬的数字劳动,可以从产业资本转移剩余价值;数据资源的垄断促成平台资本的垄断,为此产业资本不得不加深对平台资本的依附。上述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新变化,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劳资关系的对立。因此,当数字技术与资本主义结合之后,则被异化为资本攫取利润的工具。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所以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不相容这一基本矛盾依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李蕾  
本文以颠覆式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对6家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案例进行程序化扎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企业既有技术轨道、数字技术创新轨迹和企业价值网络“三位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模式。该模式揭示了创新意愿是颠覆式创新模式形成的根本驱动因素,而创新条件作为外部动因引导创新模式产生;企业既有技术轨道与数字技术创新轨迹的动态匹配结构是颠覆式创新产生的关键支撑;企业价值网络与双轨动态匹配结构紧密互动,持续为企业赋能,促进了颠覆式创新持续涌现。由此,装备制造企业应从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构建价值网络平台和促进创新主体互动等方面支持颠覆式创新不断产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瑛  杨孟杰  周慧琴  
依托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从区块链驱动价值传递角度出发,探讨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属性及其重塑会计学科体系的路径。首先,区块链将打通企业外部信息系统与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自主管理模式,并通过"两层区块链"固化原始交易信息与会计处理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其次,区块链技术将重构企业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打破业财壁垒,实现业财深度一体化,进而打通企业内外部价值链体系,通过价值链成本管控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优化与价值最大化;最后,利用区块链技术变革公司治理与监督体系,强化对经理层的内外监督,进一步缓解委托代理,同时推动审计行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会计学科体系的变革将对会计审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提出更高要求,区块链技术为会计审计职能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宏洛  孙璇  
在异化劳动理论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所做的四重规定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本质。当代数字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劳动方式和劳动形态的新变革,异化劳动有了新的表现形态:一是劳动产品的异化隐藏于非物质化的数字产品中;二是"数字生产过劳"现象成为劳动异化的新样态;三是智能生产使人与他的类本质更加对立;四是劳资关系被深深隐藏在"人机关系"背后,劳动者遭遇技术性失业并"向下流动",引发资本主义劳资对抗深层次的社会危机。准确把握资本主义数字经济背后异化劳动的新特征,是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剥削方式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岩岩  
欧盟、美国、日本以及印度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和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崔学东  曹樱凡  
"共享经济"是对数字资本主义或平台资本主义的叙述修辞。本文认为,西方"共享经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用数字技术修复后工业和金融资本主义新"滞胀"(停滞与资产价格膨胀)崩溃后所面临的积累危机,转向从受众无酬劳动、家庭生活资料的再商品化中提取剩余价值;利用数字化的零工劳动重塑雇佣劳动关系,解决在开放分散劳动场所下的劳动组织与监督问题,创造更为弹性和不稳定的劳动后备军;以数字创新扰动者的角色,挤压和取代有管制行业和企业,削弱政府管制,强化新自由主义。因此,"共享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替代或终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亮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运动规律和一般发展趋势逐渐表现为资本周转的加速及其空间运作范域的减缩。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引发的资本加速流通和循环导致西方社会经济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高频震荡——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世界都倾向于快速运转,而关涉资本流通的劳动力创造、价值实现、价值链建构以及“一般生产条件”塑造的不断异变集中映现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协同性加速变化。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辩证关系逻辑,才能超越传统数字商品“生产论域”的批判界边、突破数字资本附身“生产领域”的认知闭环,净除资本增殖逻辑在流通领域“视而不见”的理论盲点。统一数字技术的演变逻辑与资本流通的加速逻辑相将激活多维视域批判性探赜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运动的变化、危机与规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任智勇  姚植兴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千百年的积淀和历练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和独特气质,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也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它突出地表现在学术独立思想、学术自由精神、价值理性传统三方面。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市场利益为驱动的知识生产模式,是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合流后对大学发起的最新一轮攻势,它使得学术独立思想受到威胁,学术自由精神面临挑战,价值理性传统遭到破坏。重塑大学精神,必须培育大学的哲学性格:培育坚定的求真性格、培育理性的批判性格、培育虔诚的超脱性格和培育高贵的哲学之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欣悦  
情感劳动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创造性解读,是对劳动者某些特质劳动或劳动中情感支出的阐释,它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边缘地带到被纳入资本生产逻辑的空间范围,都体现情感劳动对资本积累持续补贴和资本对剩余价值隐蔽性攫取的事实。本文以非物质劳动作为情感劳动的前导概念,解析女性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话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劳动与资本积累的互动关系,透视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对劳动过程情感操控的特殊性;在认同情感劳动特殊价值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情感解放和劳动者主体性回归的行动路径,以期实现劳动者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伟杰  周绍东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斌  
麦当劳70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快餐文化,其核心是理性化、标准化、精算化、个性化以及大众化。麦当劳文化以资本主义物质生活方式的确立为时代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理性化、资本理性化的经济文化特质的集中体现。麦当劳文化所谓的"以人为本"理念蕴含着不可克服的二律背反,其本质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根本缺陷的反映。新唯物主义即深层本体论哲学是对其的超越,科学发展观是唯一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