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5)
2023(12352)
2022(10356)
2021(9296)
2020(7647)
2019(17334)
2018(17041)
2017(31394)
2016(16864)
2015(18612)
2014(18327)
2013(17982)
2012(17120)
2011(15866)
2010(16287)
2009(15225)
2008(14594)
2007(13146)
2006(11971)
2005(11044)
作者
(49016)
(40944)
(40892)
(38525)
(26366)
(19599)
(18287)
(15848)
(15617)
(14673)
(14100)
(13623)
(13378)
(13322)
(12690)
(12650)
(12124)
(11794)
(11727)
(11375)
(10451)
(10126)
(9953)
(9555)
(9495)
(9186)
(9037)
(8926)
(8361)
(8022)
学科
(94379)
经济(94318)
管理(51945)
(49547)
(40927)
企业(40927)
方法(31944)
数学(27945)
数学方法(27558)
中国(26241)
地方(26225)
(19844)
业经(19659)
技术(19248)
地方经济(16138)
(15727)
(15166)
农业(14052)
(13954)
金融(13954)
(13669)
(13594)
银行(13575)
(13270)
技术管理(13267)
(12827)
(12601)
贸易(12584)
环境(12482)
理论(12300)
机构
学院(244131)
大学(241499)
(111507)
经济(109422)
管理(92988)
研究(89504)
理学(79020)
理学院(78124)
管理学(76667)
管理学院(76199)
中国(67740)
科学(51733)
(51376)
(47970)
(45112)
研究所(40457)
中心(39628)
(38478)
(37243)
财经(37242)
经济学(34650)
(33626)
北京(33307)
业大(32633)
(32547)
师范(32258)
(32233)
(30983)
经济学院(30699)
农业(28572)
基金
项目(156384)
科学(124942)
研究(116044)
基金(112116)
(97139)
国家(96331)
科学基金(83457)
社会(76198)
社会科(72508)
社会科学(72493)
(64175)
基金项目(58079)
教育(53696)
(52472)
自然(51642)
自然科(50557)
自然科学(50550)
自然科学基金(49645)
资助(45899)
编号(45210)
(39772)
(37829)
成果(36534)
重点(35847)
创新(34469)
(33774)
课题(33734)
发展(32416)
(31885)
国家社会(31664)
期刊
(134650)
经济(134650)
研究(80714)
中国(57480)
管理(40086)
(35638)
(34997)
科学(33033)
学报(32976)
教育(30662)
(25695)
金融(25695)
大学(25657)
技术(25250)
农业(24098)
学学(23996)
经济研究(22904)
业经(21130)
财经(19069)
(16647)
问题(16467)
技术经济(15805)
统计(14821)
(14396)
(13626)
科技(13373)
(12347)
商业(12229)
世界(12179)
决策(12041)
共检索到392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心阳  李沂  
本文基于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冲击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确定性与随机性均衡增长路径,构建了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对我国研发、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与产出增长率存在顺周期变动关系;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当研发与创新由市场供求和企业自发决定时,水平型创新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潜在波动性,而当研发与创新由外生性政策决定时,水平型创新能够显著增强经济内在稳定性,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明显不足,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阶段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在第一阶段,应充分运用政府政策干预优势,加快推动企业研发与创新进程,带动产出和消费增长率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实施研发与创新,将政府政策干预重点转向抑制创新市场波动性上,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荣森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金融业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穿越周期,稳健经营,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融新篇章,是银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新形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安泰  李容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就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范畴、新理念、新理论,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创新理论。这些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引领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维福   韩克勇   陈阳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研究了自主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显著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是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调节效应分析显示,数字化水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和高创新水平地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更大。因此,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打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淑卿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加速转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涛  韩悦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及熵权法对200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创新效能、双向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级不断提升,经历了"D-C-B"的发展过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部、中部地区省份均达到"A"或"B"发展等级,"C"发展等级省份为内蒙古、重庆、四川、甘肃,集中于西部地区;制约上述四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创新及开放维度;创新效能、双向开放能够显著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两者间的协同效应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冀伟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航空枢纽为依托,是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以2006~2018年我国各地区航空枢纽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且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流动是这一效应的关键作用机制。拓展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会弱化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临空经济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即使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甚至全球经济大震荡下,我国各地区仍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司怀涛   蒋长流  
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结构的3个维度(年龄、供给、质量)出发,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均可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存在负向关系,老龄化水平过高会削弱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另外,劳动供给相关经济效应的结果表明,劳动供给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且随着劳动供给增加,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降低。除此之外,对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可知,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来源,当前研发投入需进一步增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剑  陈阳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逆周期调节,目的是熨平经济周期,减少经济的过度波动。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逆周期调节提出了新的要求。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框架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逆周期调节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贝淑华   王圆   沈杰  
在当今低碳发展时代,林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创新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中国各省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创新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样本期内,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林业创新水平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波动过程,总体保持平稳;(2)创新有利于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创新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0.05个单位;(3)在西部地区,创新能够显著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系数为0.0695,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并不显著。基于理论机制和实证结果,文章提出持续推进林业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林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着力加强林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启示。文章运用熵值法较为全面地测度了省级层面林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论证了创新对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考察了这一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的异质性,为不同地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明  
文章基于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创新资金集聚和创新人员集聚两个维度出发,探析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创新资金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均正向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创新人员集聚作用相反。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可协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该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门限效应,即只有城市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才由负转正,并在城市创新能力提高时得以进一步增强。据此,应通过加强地区创新要素集聚政策引导、驱动城市一体化创新、采取“因地制宜”创新策略等方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