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35)
- 2023(23666)
- 2022(19919)
- 2021(18627)
- 2020(15747)
- 2019(35863)
- 2018(35934)
- 2017(68468)
- 2016(37906)
- 2015(42523)
- 2014(42382)
- 2013(41596)
- 2012(38116)
- 2011(34280)
- 2010(34626)
- 2009(32383)
- 2008(32435)
- 2007(29021)
- 2006(25543)
- 2005(23078)
- 学科
- 济(151016)
- 经济(150832)
- 业(118733)
- 管理(116706)
- 企(103034)
- 企业(103034)
- 方法(66687)
- 数学(55258)
- 数学方法(54463)
- 农(45100)
- 财(44966)
- 中国(40884)
- 业经(40089)
- 制(32541)
- 学(31715)
- 农业(30387)
- 务(29692)
- 财务(29592)
- 地方(29548)
- 财务管理(29533)
- 企业财务(27960)
- 理论(27830)
- 贸(27708)
- 贸易(27695)
- 易(26897)
- 和(25428)
- 技术(25244)
- 银(24612)
- 银行(24542)
- 策(24005)
- 机构
- 学院(536728)
- 大学(533881)
- 济(212996)
- 经济(208209)
- 管理(207306)
- 研究(180328)
- 理学(177133)
- 理学院(175146)
- 管理学(171902)
- 管理学院(170901)
- 中国(137303)
- 京(114021)
- 科学(111869)
- 财(102813)
- 农(92327)
- 所(92160)
- 研究所(83204)
- 江(83124)
- 中心(82186)
- 财经(80409)
- 业大(79888)
- 经(72891)
- 农业(72219)
- 北京(72047)
- 范(71011)
- 师范(70292)
- 州(66171)
- 院(65551)
- 经济学(63445)
- 财经大学(59288)
- 基金
- 项目(352903)
- 科学(276735)
- 研究(258106)
- 基金(254012)
- 家(221387)
- 国家(219449)
- 科学基金(188130)
- 社会(160827)
- 社会科(152167)
- 社会科学(152125)
- 省(139131)
- 基金项目(133289)
- 自然(122709)
- 教育(120262)
- 自然科(119830)
- 自然科学(119798)
- 自然科学基金(117635)
- 划(116601)
- 编号(106519)
- 资助(105052)
- 成果(87840)
- 重点(79293)
- 部(77297)
- 发(75362)
- 课题(74291)
- 创(73548)
- 创新(68395)
- 科研(67355)
- 教育部(66007)
- 大学(65713)
- 期刊
- 济(242435)
- 经济(242435)
- 研究(158792)
- 中国(107466)
- 学报(85627)
- 农(85110)
- 财(83072)
- 管理(80465)
- 科学(78016)
- 大学(65029)
- 教育(64057)
- 学学(61109)
- 农业(57546)
- 融(50155)
- 金融(50155)
- 技术(49149)
- 业经(40935)
- 财经(39883)
- 经济研究(37906)
- 经(34293)
- 业(32364)
- 问题(31484)
- 技术经济(27050)
- 图书(26740)
- 版(26476)
- 贸(25079)
- 统计(24594)
- 现代(24547)
- 科技(24426)
- 理论(24119)
共检索到808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方伟 宋昊阳 王鹏
如何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实施有效克服策略,快速平稳的推进变革进程,以提高灵活性与环境适应性,是科层制企业向项目管理模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在DXS公司实施六阶段行动研究发现,在项目化变革情景下,科层制管理模式中组织惯性的克服,是一个兼顾各惯性特征及内在联系,以认知惯性的转变为思想核心,以结构惯性的调整为环境基础,以行为惯性的更新实现内化,以新文化惯性的塑造贯穿始终的三阶段过程。各阶段中,针对不同惯性的特征,可围绕组织学习、流程重塑、沟通参与、多元激励与体验式学习及文化重塑五方面,开展知识获取和高层支持与引导两类彼此相互支持促进的活动来有效克服惯性束缚,推进项目化变革进程。研究结论从过程视角深化了组织惯性克服研究,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并支持了部分现有理论成果,能够为企业项目化变革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指导。
关键词:
组织惯性克服 项目化变革 行动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克夷 冯海龙
笔者基于文献回顾,确立了组织学习—组织惯性—企业战略变革的研究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组织惯性的基本理论,建构了组织惯性的五种作用力模型,确立了组织学习、惯性演化与战略变革的效用模式,分析了组织学习对惯性演化和战略变革的积极效用。
关键词:
组织学习 组织惯性 战略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敬勤 武宪云
数字经济时代,涵盖全场域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往往面临更广范围的历史束缚,使得传统企业深陷历史惯性囹圄,克服组织惯性成为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对飞鹤乳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探究传统企业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组织惯性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1)组织惯性显现范围被扩大,企业面临跨功能认知惯性与跨功能结构惯性的变革阻力;(2)传统企业通过由外而内的资源编排方式来克服跨功能组织惯性阻力,且不同类别跨功能组织惯性克服的内在机理存在异质性。对于跨功能认知惯性克服,企业采用“外源型结构化-传承型能力化-置换型杠杆化”的资源编排策略;对于跨功能结构惯性克服,企业采用“外源型结构化-开拓型能力化-组合型杠杆化”的资源编排策略。本文不仅扩展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惯性的相关理论,还为传统企业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建
在企业战略演化的过程中,战略惯性对于维持战略动态与静态的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对于战略惯性的内涵、测量与情境化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阐明。笔者在本文中力求探讨这些问题。笔者的本意不在于在现有成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实证的理论框架并验证之,而是在现有领域理论不成熟的情况下,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对战略惯性的概念、测量、方法论、情境化问题提出了一个演绎的理论框架,为将来的实证研究学者提供一个实证的研究基础。笔者认为,在我国管理学理论与知识创新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这种基础性的归纳与演绎尤为重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海建 周小虎 龙静
在组织结构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存在资源观与惰性观两种对立视角。前者认为两者正相关,后者观点相反。本研究认为,这两个视角忽视了时间维度,在研究三者关系时,需要把该因素考虑进来。本研究基于演化的视角,以A股深沪2001-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这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企业培养一定程度的组织结构惯性是必要的,但如果组织结构惯性非常强,将会束缚企业的发展。此时,及时的战略变革才会使企业振兴。但另一方面,在企业初创与面临破产时,大幅度的、频繁的战略变革反而不力,此时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晖 单宇
制度环境较弱但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逐渐成为跨国企业的角斗场,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erging-Marke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以下简称"EMNEs")如何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生存和发展,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配置理论,通过选取四家EMNEs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EMNEs如何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新兴市场环境中识别机会,并通过资源模块的配置在竞争中以"巧"取胜。研究发现,在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况下,EMNEs对于新兴市场套利机会和创新机会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其机会识别路径是一种非线性行为且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EMNEs能够根据所识别到的机会,创造性地对可利用的资源模块进行"巧"配,以激发不同资源模块的协同效应并提供价值增值;在资源"巧"配过程中,EMNEs通过快速响应、冲突抑制和协同放大3种协调机制来保障资源"巧"配的效能。本文最终所形成的理论框架,对于理解EMNEs在新兴市场独特的国际化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响应了近期学者对于扩展国际商务理论研究边界的呼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敬勤 武宪云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为了降低数字化创新产生的动荡风险,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得不重构内部组织惯性来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本文通过对飞贷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嵌套式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警觉和组织学习的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组织惯性重构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组织惯性重构的关键要素,且需要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组织惯性重构。在前向性组织警觉与嫁接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外围组织惯性的重构;在后向性组织警觉与传承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核心组织惯性的重构。(2)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双重漏斗”筛选机制实现组织惯性重构。(3)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组织惯性重构呈现“外围—核心”的规律步序,体现为一种由浅到深的动态进阶过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邱国栋 郭蓉娜
持续性战略变革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成功陷阱"和"失败陷阱"已成为制约有效变革实践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前瞻性变革决策和适应性变革行为打破这一困境,是后卢因式组织发展与组织二元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但因对时间维度的忽视,使得理论研究中尚存争议与不足。为此,将战略变革的研究置于时间视域下,构建能做出持续性解释的理论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德鲁克的变革理论"抛弃政策"为视角切入,从时间和机制两方面构建了整合性战略变革理论模型。以"辉煌时刻抛弃"为时间模式的分析起点,刻画了具有周期性规律的战略变革二元行为"最优行动时间"框架;以"企业家精神制度化"为机制刻画起点,揭示了惯例驱动的主动抛弃机制促进持续性战略变革的机理;从而提出周期性二元平衡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其并行性与跨期间两个层面的平衡效应。建立在"积极变革"理念上,以"开始抛弃→彻底抛弃→再抛弃"为本质特征重构了卢因式战略变革模型。本文为顺境变革以实现持续成长的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战略变革节奏及机制设计指导。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杜晓君 杨勃 任晴阳
外来者劣势是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显著劣势,现有理论在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研究方面存在缺口。选取4家中国跨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探索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克服外来者劣势的具体策略,构建以边界跨越为核心范畴的外来者劣势克服策略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主要来源于信息缺失和合法性缺失。边界跨越是克服外来者劣势的有效策略,其中信息内化通过设置边界跨越角色、聘请外部顾问、环境扫描、产品策略和信息内部整合等活动将外部环境信息传递到企业内部,提高企业获取异国环境信息的能力,降低不熟悉危害;有利的外部显示通过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民
一、引富技术创新是指由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等的新构想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品化及产业化过程的全部活动。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创造和改进;新生产方式、新组织体制和新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需求、新市场的开拓与占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国内、国际经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邵雪天
经济学中的自增强理论,为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避免出现锁定的劣态均衡,以及如何从销定状态中退出。本文提出企业应通过自下而上的中间过渡道路,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分权管理体制。
关键词:
自增强 锁定 中间过渡 分权管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本文采用跨案例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产业环境巨变中未能成功实施变革而迅速衰落的胶卷产业的柯达、消费电子产业的索尼、手机产业的诺基亚三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与典型事件分析对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表现维度与显现路径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企业组织惯性仅当企业组织发生变革时得以显现,其源自于企业组织在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变革的对象载体。在此基础上,沿着"条件→行动→结果"的逻辑分析思路,识别出对应于五个层面上的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关系惯性和文化惯性九类企业组织惯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企业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和表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董华 江珍珍
"服务悖论"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服务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跟不上服务化战略的要求是造成"服务悖论"主要成因。大数据的兴起不仅为新时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大数据价值创造的新特征也为缓解和克服"服务悖论"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包括:基于大数据进行顾客需求挖掘开发促进服务化产品设计的创新;关键流程数据化以及多流整合推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高速数据信息的流动共享加快管理模式与服务文化的转型,以及资产虚拟化大数据共享实现制造服务供应链资源的集成与协同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初步建立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个简单战略框架模型。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服务化 服务悖论 大数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杜晓君 杨勃 齐朝顺 肖晨浩
克服外来者劣势是跨国企业国际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然而,现有研究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如何克服外来者劣势缺乏理解。本文选择联想和中远开展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档案数据和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来者劣势由组织身份合法性缺失引起,即中国企业的组织身份被东道国利益相关者误解和曲解,进而不被认可和接受,其中,身份误解由身份模糊引起,身份曲解由负面的来源国形象引起。②中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克服外来者劣势,组织身份变革采用"替换"(用真实的、积极的身份标签和含义替换负面的身份标签和含义)、"进化"(对现有身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组织变革情境下的员工应对策略研究——内涵、维度、前因与结果
环境不确定情境下组织韧性影响路径、作用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经营期望落差对战略变革的影响研究——组织惯性和两职合一的调节作用
组织变革中的路径依赖机制及破解策略研究
模块化、网络惯性与企业网络变革——以军工科研机构为例
企业组织变革压力下员工的应对策略研究
隐形冠军企业战略更迭情境下的组织身份变革机理研究——基于微观层次的话语-历史分析框架
企业家的变革开放性如何影响战略?——意愿和能力情境的家族企业战略变革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境下企业的平台策略行为——以小米和海尔为例
互联网企业组织惯性、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类型的调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