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4)
2023(13591)
2022(11476)
2021(10818)
2020(9020)
2019(21021)
2018(20531)
2017(39811)
2016(21370)
2015(24270)
2014(23992)
2013(23691)
2012(21678)
2011(19698)
2010(20036)
2009(18813)
2008(18531)
2007(16258)
2006(14240)
2005(13084)
作者
(57713)
(48026)
(47927)
(45828)
(30905)
(22861)
(21879)
(18694)
(18335)
(17103)
(16466)
(16298)
(15337)
(15234)
(15119)
(15038)
(14302)
(13898)
(13878)
(13512)
(11965)
(11648)
(11440)
(11016)
(10862)
(10809)
(10607)
(10325)
(9559)
(9302)
学科
(97439)
经济(97308)
管理(66240)
(58512)
(48338)
企业(48338)
方法(46537)
数学(42466)
数学方法(41889)
中国(29063)
(27187)
(23013)
(21580)
(21501)
贸易(21490)
(21031)
业经(18724)
地方(16438)
(15092)
(14923)
金融(14920)
(14895)
银行(14889)
(14645)
(14547)
财务(14498)
财务管理(14454)
农业(14414)
(14286)
(14243)
机构
大学(308333)
学院(304505)
(139235)
经济(136644)
管理(121046)
理学(104540)
理学院(103493)
研究(102513)
管理学(101946)
管理学院(101366)
中国(80962)
(67124)
(64742)
科学(55271)
财经(52828)
(48712)
(48344)
中心(46403)
经济学(45658)
(43665)
研究所(43420)
经济学院(41208)
北京(41153)
财经大学(39627)
(39329)
业大(37630)
(37537)
(37213)
师范(36936)
(34294)
基金
项目(201149)
科学(162063)
基金(151877)
研究(149655)
(130167)
国家(129211)
科学基金(113168)
社会(101457)
社会科(96590)
社会科学(96570)
基金项目(78517)
(73596)
自然(69914)
教育(69227)
自然科(68420)
自然科学(68408)
自然科学基金(67227)
资助(63651)
(62746)
编号(57678)
成果(47730)
(47431)
重点(44786)
国家社会(43990)
(42546)
教育部(42159)
(41934)
(41643)
课题(40338)
人文(40331)
期刊
(148840)
经济(148840)
研究(97018)
中国(60224)
(52746)
管理(45853)
科学(39514)
学报(38517)
(35380)
大学(31948)
(30039)
金融(30039)
学学(29948)
教育(29273)
财经(27375)
技术(26517)
经济研究(25784)
农业(23892)
(23537)
问题(20999)
业经(20978)
(19263)
统计(17138)
国际(16456)
世界(16072)
技术经济(15799)
(15535)
决策(13788)
现代(13447)
(13436)
共检索到458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一兵   庄宇航   张李云鹏  
分税制改革后,项目制治理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构建了2009~2017年政府审批项目数据集,首次实证检验了项目制治理模式对中国城市出口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制治理模式总体有效促进了城市出口升级。相较于中央政府审批项目,地方政府审批项目对城市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带动外商直接投资及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是项目制治理模式发挥出口升级效应的重要渠道;地方政府较强的经济发展动机与官员较高的廉洁程度能有效增强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出口升级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要素自由流动是项目制治理模式带动城市出口升级的关键因素,加快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城市间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强调为提高项目制治理效率,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要素市场决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采用DEA-SBM模型构建了2005至2013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能源效率面板数据,并进一步研究了出口扩张、环境规制怎样影响城市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出口扩张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中国城市能源效率的改进具有出口驱动特征;并且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正影响随着城市环境规制强度上升而增加,这一影响效应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指标和出口密集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同样成立。研究还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出口扩张引致的污染排放会出现缩减,但出口扩张引致的能源消耗缩减并不明显,出口、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排放效应。对样本的分类检验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上升,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出口扩张对能源效率的改进作用要大于高收入、沿海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积极的政策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能源效率的改进机制,并且这种强化作用在低收入、内陆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中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张明志  陈榕景  
本文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城市层面包含人口流动信息的人口结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劳动人口比或抚养比为表征的城市人口结构变动会显著影响出口,城市劳动人口比的提升或城市抚养比的下降会显著促进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表明,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用工成本的上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成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伴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即存在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出口的"人力资本效应"。城市人口结构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主要源于对劳动力投入的依赖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李雨浓  姚星  陆毅  
在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借助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这一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人力资本扩张对我国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扩张有效推动了出口升级,2000~的部分可由人力资本扩张来解释。(2)升级效应形成机制在于,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劳动者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技能劳动的"要素集聚"和"技术载体"功能共同推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其中,"要素集聚"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引发资源在城市制造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间的优化再配置,深入到企业层面,出口升级源自出口企业的动态调整;"技术载体"功能体现为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诱发效应,主要通过促进技术研发和更高质量中间投入品的进口实现。(3)人力资本扩张对于初始技术基础好、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更为缺乏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城市的升级效应更突出。本文研究能够为准确理解人力资本推动我国出口升级的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董梓梅  
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利用国内大市场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内在要求。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城市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大型城市、港口城市和处于城市群中的城市更有利于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对出口附加值的正向促进作用。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会通过创新促进效应、人力资本升级效应和出口贸易转型效应提高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此外,环境污染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提高会阻碍市场规模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则杨  靳玉英  
通过扩大政府采购促使制造业回流是美国政府当前的重点政策方向,本文实证研究了美国政府采购本土化政策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定价、出口边际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排除了关税、出口产品质量变化以及其他内生性影响之后,遭受政府采购本土化政策冲击的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显著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采购所造成的出口产品市场分割。政府采购本土化主要影响出口企业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并且这一负面冲击还会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销售额、托宾Q和总资产回报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设计政府采购政策提供参考,在政策实施时应该同时考虑政府采购对于国内市场和国外出口企业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欢浪  耿若璇  任岩  
文章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的信用水平指标,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探究其主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出口,城市失信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比每上升1%,企业出口额下降约1.0600%,城市每万人中失信自然人数增加1%,企业出口额降低约0.0419%。第二,中间机制检验显示,社会失信增加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也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交易效率,不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融资困难和生产服务的内部化都不利于企业出口。第三,异质性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东部地区所在企业的出口更易受到地区失信水平的影响,城市异地失信人数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出口。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将非正式制度正式化,进而提升城市信用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外贸中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琬君  冼国明  杨芸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季红  潘竟成  
文章选取德国2002~2012年季度数据,以占德国出口额比重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作为典型行业代表,重点分析德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百分比与其支柱产业出口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检验表明:以传统竞争力指标计算的德国支柱产业的出口优势正在逐渐收敛,这无法解释德国十多年来经常项目巨额盈余之谜,而德国完成统一后二十多年间自身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跨国公司大规模对外水平和垂直FDI、相对稳定的欧元汇率和谨慎的财政政策可能是德国经常项目长期盈余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昌蔚   严兵  
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信息构建雾霾治理指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雾霾治理主要通过缓解空气污染、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雾霾治理对外资流入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非资源型城市以及资源成熟型、资源衰退型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周边城市外资流入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资流入的增加部分来源于高技术制造业。文章拓展了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边界,为地方政府环境政策制定与合理引进外资提供了现实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亚西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对环境信息公开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进行验证,同时采用多层次模型探究了自上而下的环境监管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信息公开改善环境治理绩效。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首先,环境信息公开能够显著地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其次,环境监管能力对环境治理绩效并无影响;而环境监管的严厉程度对环境治理效果的影响有限,影响机制较为复杂。最后,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监管的结合能够显著地改善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吉利  邓博夫  毛洪涛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工程项目造价及成本预算机制,探讨和检验了地方政府干预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影响,为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某国有大型施工企业实务人员的深度访谈,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检验部分,本文成功获取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客观数据,基于177个工程项目成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研究表明,体现工程项目实体性消耗的直接成本构成对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的预算约束,但超预算间接成本仍然存在,且受到地方政府干预及项目性质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军  陈莲  
为了发挥以出口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对城市规模的作用,需要厘清出口贸易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效应。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经济地理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纳入要素市场与产业集聚模式的出口贸易影响城市规模理论框架,探讨出口在城市规模动态变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贸易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中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均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但在经济较不发达的西部、东北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存在。此外,出口贸易主要通过影响要素市场和产业集聚影响城市规模。本文结论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成程  李惟韬  彭杰  
地方政府在中国多级环境治理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河长制是从地方政府实践上升到国家行动的代表性制度创新。通过收集全国285个城市河长制实施的相关法规文件,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河长制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河长制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经过了DID平行趋势检验,2SLS工具变量回归,PSM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分析之后,结果依然显著;其次,增加地区研发支出,提高地区创新产出;提高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降低地区水污染水平是实施河长制提高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最后,在进一步分析之中,本文发现河长制的实施在中部地区城市,大型城市,省会城市,低工业水平城市与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城市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效果。研究结果证明了地方政府在环保政策创新与执行之中的重要作用,也验证了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信息化建设能否助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关乎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数据,借助“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能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对不同类型企业存在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创新效率,以及降低中间品进口价格与出口信息成本来实现;拓展性分析发现,信息化建设还会促进企业出口规模增加与出口市场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后发优势,后批“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前批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信息化”与“走出去”两大发展战略能否实现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与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