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2)
2023(15499)
2022(13079)
2021(12209)
2020(9882)
2019(22717)
2018(22509)
2017(42753)
2016(22815)
2015(25927)
2014(25935)
2013(25620)
2012(23982)
2011(22067)
2010(22628)
2009(21204)
2008(20935)
2007(18748)
2006(17043)
2005(16074)
作者
(65847)
(54913)
(54722)
(52176)
(35183)
(26158)
(24739)
(21182)
(20996)
(19637)
(19012)
(18345)
(17850)
(17800)
(17366)
(16973)
(16390)
(15820)
(15728)
(15372)
(14132)
(13365)
(13360)
(12628)
(12407)
(12377)
(12168)
(11947)
(11132)
(10732)
学科
(118338)
经济(118205)
管理(66557)
(60606)
(48515)
企业(48515)
方法(42775)
数学(37996)
数学方法(37419)
中国(33930)
地方(28476)
(28358)
业经(24572)
(24398)
(23959)
(20353)
贸易(20335)
(19728)
(19683)
(18591)
农业(18579)
银行(18576)
(18511)
金融(18507)
(18040)
环境(17369)
(16973)
地方经济(16891)
(15774)
理论(14662)
机构
学院(335277)
大学(335224)
(153570)
经济(150629)
管理(125225)
研究(122954)
理学(105807)
理学院(104594)
管理学(102852)
管理学院(102223)
中国(96508)
(72678)
(71289)
科学(68875)
(61685)
研究所(55054)
财经(55045)
中心(54461)
(50854)
(49840)
(49193)
经济学(48886)
北京(47381)
(44093)
(44010)
师范(43642)
经济学院(43522)
业大(42463)
财经大学(40588)
(40538)
基金
项目(211851)
科学(168242)
研究(158619)
基金(154881)
(133837)
国家(132783)
科学基金(113963)
社会(104586)
社会科(99316)
社会科学(99294)
(80365)
基金项目(79710)
教育(72771)
自然(69479)
自然科(67882)
自然科学(67867)
(67746)
自然科学基金(66649)
资助(64610)
编号(62626)
成果(52489)
(50093)
重点(48345)
(48266)
课题(45147)
国家社会(44557)
(43733)
(42769)
教育部(42105)
创新(41211)
期刊
(184057)
经济(184057)
研究(111068)
中国(75702)
(54624)
管理(51231)
(47355)
科学(45936)
学报(45601)
教育(37537)
大学(36511)
(36479)
金融(36479)
学学(34255)
农业(32168)
技术(31565)
经济研究(30466)
财经(28853)
业经(27184)
(25023)
问题(23272)
(19979)
世界(18920)
国际(18624)
技术经济(18604)
统计(18084)
(17403)
(16198)
现代(15056)
商业(14664)
共检索到536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应珊珊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央地关系治理从重视"块块主义"的地方分权,逐步向加强中央部委"条条主义"的项目制转型,这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资源按照传统科层制与项目制配置对激励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利用2000—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项目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制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专项补助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地级市人均GDP增速提高0.0517个百分点;项目制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来牵引地区经济增长。这说明项目制有利于中央部委自上而下激励地方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解释。然而,项目制也存在明显的负面效应,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口,还拉大了城乡及地区之间的差距。它所引致的带有附加条件的地方项目竞争,使得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世林  应珊珊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央地关系治理从重视"块块主义"的地方分权,逐步向加强中央部委"条条主义"的项目制转型,这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比较了财政资源按照传统科层制与项目制配置对激励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利用2000—200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项目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制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专项补助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地级市人均GDP增速提高0.0517个百分点;项目制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来牵引地区经济增长。这说明项目制有利于中央部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尤济红  
空间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规模的分布体系。中国不同省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差异性很大,既有“一枝独秀”式的单中心为主,也有“全面开花”的多中心体系。现有研究多认为多中心分布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实践上不少省区却偏向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了理论与现实的“悖论”。本文提出省区经济规模的异质性是辨析这一问题的重要视角。通过以省区的地理坡度作为城市规模分布的工具变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不能单纯全盘强调单中心或多中心的作用,应考虑经济总量规模从低向高转变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最优城市规模体系经历从单中心“一枝独秀”向多中心“全面开花”的转变。因此,中国城市规模体系应该根据所在省区的经济规模,因地制宜地支持相对最优的空间发展模式,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本文也为落后省份“一家独大”的城市经济格局形成的理性逻辑提供了现实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香青  魏浩  
本文借鉴外贸依存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地区外贸依存度,并根据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计算了地区外贸依存度,认为地区外贸依存度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中心—外围"开放型的北京模式、"自我循环"封闭型的上海模式、"加工贸易"对外型的广东模式,重点对北京模式与上海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认为:基于国家整体经济安全的考虑,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构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卓珺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建新  
随着处于生态敏感区域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辽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状况表明,沿海经济带发展与生态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采用互动双赢的策略。文章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现实问题入手,从产业互动、制度互动、区域互动及敏感点互动等不同角度,提出适应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模式,以便为沿海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秦蒙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其效应在不同地理尺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效率,并对城市内部、市域以及省域3个地理尺度上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测度,进而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尺度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和市域等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在省域这一较大的地理尺度上,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能促进本地经济效率的提升。上述发现对Glaeser等(2015)提出的"中国到底应选择单中心巨型城市,还是多中心城市网络占主导的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秦蒙  
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效率的提升?其效应在不同地理尺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运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效率,并对城市内部、市域以及省域3个地理尺度上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测度,进而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尺度差异。研究发现,在城市内部和市域等较小的地理尺度上,单中心的空间结构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而在省域这一较大的地理尺度上,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能促进本地经济效率的提升。上述发现对Glaeser等(2015)提出的"中国到底应选择单中心巨型城市,还是多中心城市网络占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一问题给予了经验回答。其政策启示是,在城市层面上,应强调要素的空间集聚,坚持空间紧凑式发展模式,而在全国或省域层面上,则应更多地发展多中心城市网络,以形成分布合理的城市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长流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及运行效率直接受到社会公众消费习惯、企业生产的经营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的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应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置于多维视角中进行分析。故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城市、区域与国家三者的有机协调,其最终效果则依赖于外部激励机制构建。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三重约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的四力模型,并提出激励导向的低碳经济发展治理模式以及政府为主导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是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工作重点的学术研究机构。基地队伍以经济学院现任教师为主体,吸收部分外聘专家构成。基地研究人员大多参加了"985工程"二、三期建设,有着较为丰富的建设经验。基地以培育国家新学科、争取重大项目、注重社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开忠  
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杨开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如何在全国统一市场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快沿江以外的内地、特别是其中最落后的西部地区发展,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馨之  何江  
近年来,空间思维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了1990~2004年中国341个区域单位人均GDP增长速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发展差距的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必须强调空间因素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而且可以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