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6)
- 2023(8959)
- 2022(7426)
- 2021(6786)
- 2020(5511)
- 2019(12033)
- 2018(11795)
- 2017(22475)
- 2016(12331)
- 2015(13437)
- 2014(13236)
- 2013(13100)
- 2012(11915)
- 2011(10742)
- 2010(11052)
- 2009(10604)
- 2008(10720)
- 2007(10008)
- 2006(9152)
- 2005(8364)
- 学科
- 济(50785)
- 经济(50698)
- 农(48868)
- 业(47836)
- 管理(37539)
- 农业(32644)
- 企(27382)
- 企业(27382)
- 业经(20044)
- 制(17723)
- 财(15231)
- 方法(14770)
- 中国(13182)
- 体(13143)
- 数学(12622)
- 数学方法(12491)
- 农业经济(12367)
- 发(10640)
- 地方(10004)
- 体制(9949)
- 策(9591)
- 村(9553)
- 农村(9532)
- 发展(9076)
- 展(9066)
- 银(9016)
- 银行(9010)
- 行(8644)
- 土地(8443)
- 务(8413)
- 机构
- 学院(175709)
- 大学(170598)
- 济(76030)
- 经济(74420)
- 管理(69301)
- 理学(59345)
- 理学院(58837)
- 研究(58626)
- 管理学(58098)
- 管理学院(57782)
- 农(48373)
- 中国(48196)
- 财(36593)
- 农业(36161)
- 京(34940)
- 科学(32302)
- 业大(31158)
- 中心(29083)
- 江(28646)
- 所(28531)
- 财经(27606)
- 研究所(25112)
- 经(25000)
- 农业大学(22245)
- 经济学(22034)
- 州(21773)
- 经济管理(21509)
- 省(21409)
- 范(21213)
- 北京(21150)
- 基金
- 项目(114627)
- 科学(91656)
- 研究(89452)
- 基金(83912)
- 家(71906)
- 国家(71137)
- 科学基金(61774)
- 社会(59333)
- 社会科(55749)
- 社会科学(55734)
- 省(45982)
- 基金项目(44410)
- 教育(39227)
- 编号(37422)
- 划(36814)
- 自然(36804)
- 自然科(35923)
- 自然科学(35917)
- 自然科学基金(35299)
- 资助(31873)
- 成果(30395)
- 制(29677)
- 农(28853)
- 部(26451)
- 发(25541)
- 重点(25318)
- 课题(25292)
- 国家社会(24952)
- 创(24207)
- 性(23887)
- 期刊
- 济(97242)
- 经济(97242)
- 农(56120)
- 研究(51610)
- 中国(42439)
- 农业(37895)
- 财(29257)
- 学报(25600)
- 科学(25176)
- 管理(22992)
- 业经(22080)
- 大学(21817)
- 融(21434)
- 金融(21434)
- 学学(20988)
- 业(16973)
- 教育(16542)
- 农业经济(14731)
- 农村(14573)
- 村(14573)
- 技术(14496)
- 财经(13953)
- 问题(13516)
- 经(11899)
- 版(11791)
- 经济研究(11338)
- 世界(11004)
- 社会(10099)
- 经济问题(9962)
- 农村经济(9511)
共检索到276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良
税费改革之后,支农资金落实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越来越多采取项目制形式。项目制深刻形塑着农村基层治理。从条线控制来看,通过专项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的配套机制和项目落地的组织保障,确保国家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层;从分级运作来看,项目制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着县乡村关系,中央的各种惠农项目大多在县级各个部门汇集,强化了“以县为主”的公共产品供给格局,强化了县级职能部门与村庄的联系,弱化了乡镇政府在项目运作中与村庄的联系;从技术治理来看,项目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存在着重效率轻公平、对乡村两级组织激励不足、民众参与缺乏等众多问题。项目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李慧中 苏晓馨
已有文献在对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作用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却关注不足。视农村基层自治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特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 Logistic Model),本文重点考察了地区间面向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可能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以显著为正的概率使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文尝试把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内生化于财政分权,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及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制度供给 基层政治治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简约主义治理长期存在于中国农村基层的治理实践当中。通过剖析简约主义治理的发生机制,认为简约主义治理的"形"是依赖当地人来治理当地民众的"准官员"制度,而"实"为"准官员"在沟通国家与社会,搭建普遍主义逻辑与特殊主义逻辑之间承接与转换的桥梁作用上。实践证明,一旦"准官员"制度的内在机制遭到破坏,正式治理无法从村庄内部获得治理资源,基层治理实践就会遭遇挫折,地方社会秩序就无法得到正常的维系。
关键词:
简约主义治理 准官员 中国农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层治理体制不断转换和发展。其中,既有农村寻求高适应性治理形式的村庄逻辑,也有国家建设目标在农村落实的国家逻辑。国家是农村治理体制创新实践的关键变量,有效是治理体制转换中国家与农村的共同追求。国家建设目标既通过治理体制得以实现,也直接反映在体制所要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上。现代化的阶段性不同,国家建设目标不同,治理体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运行机制也不同,所实现的有效性内涵也不同。从有效视角审视70年来农村治理体制的实践,经验丰富、成就巨大,农村治理体制与国家建设高度同构。新时代建构乡村善治体制强调有效,有效的内涵包括行政、自治、组织、服务等多方面。有效的农村治理体制既要有效适应农村实际,也要有效实现国家建设目标,是一种功能复合性的、多元内涵式的治理体制。
关键词:
农村治理体制 创新实践 有效 国家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争
"当家人"与"代理人"的角色冲突,使村民组长的职责履行陷入双重困境;低下的经济待遇和不可求的政治升迁机遇,使村民组长职位吸引力丧失殆尽,从而加剧了村民组长的"接班人"危机。稳固的乡村政治空间结构、强大的乡村社会资本以及双重角色寄托的延续,决定了村民组长"接班人"危机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建议改进村民组长待遇制度,在乡村政治空间结构濒临崩溃、乡村社会资本面临瓦解的东部沿海农村,试行村民小组的合并或撤销措施,并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逐步推广。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民小组 村民组长 利益激励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晓波 樊胜根 张林秀 黄季焜
在发展中国家,寻求最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此,就各种治理方式进行实证评价已经刻不容缓。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有成千上万个村子进行了村民选举,这无疑为研究民主对农村基层公共物品提供的影响提供了良机。基于最近一次农村调查,本文就两种基层治理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村民选举有助于增加村的收入,且主要靠企业上缴的税收。但是,私有化增加了向企业征税的难度。单靠选举不一定能增加村财务支出中公共投资的比例。只有真正实现决策权分担以后,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的比例才会增加。
关键词:
治理 民主 公共物品提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祖佩 梁琦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构建既要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和规范要求,又要立足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的复杂现实,聚焦问题,提出契合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实际的现代化方案。而资源以及基于资源的利益博弈,构成审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量。基于此,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以资源形态为切入点,分析不同资源形态下"富人""狠人""能人"和"老好人"等村治精英的治理逻辑。在理清不同村治精英主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所涵盖的治理结构、治理规则和治理秩序等层面的基本表现基础上,分析各个层面与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等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之间的张力及其生成机制。最后,本文从农村基层治理各利益主体权利义务关系平衡、必要的农村治理空间和社区性规则培植以及村庄社会公共性构建等方面,提出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单琳琳
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治理水平也有待提升。应突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理念,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为核心,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为目标,以现代化治理方式为载体,发展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固有顽疾和新生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发展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五治” 农村 基层治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柴方国
一、导言许多社会科学流派以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方法分析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它们把视点主要放在中央机构、领导人的决策和宏观经济上面,而对社会日常生活、民间活动,尤其是农村的活动关注不够。本文与此不同。本文的主要论题是中国社会基层的自发的变化过程。中国农民、首先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在70年代后期推动了社会改革,成为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社会变化的结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因此促成了改革方案。农村经济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天农
农村基层统计有许多鲜为人知,书本上找不到的非常实用的窍门,权且作为“秘闻”,披露如下,与同仁切磋、商讨。其一,该少报的尽量少报。如“乡村户数”,直接影响每户广播费、治安费、绿化费等按户分摊的费用的多少,那么老子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佳 邓春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乡村组织和政权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社会矛盾的触发点增多,矛盾纠纷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新的特点,许多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农村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状况和成因,积极探索提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办法和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当前农村基层矛盾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入手,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对维护社...
关键词:
农村 基层矛盾 化解机制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衍德
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陈衍德笔者在参与《中国赋役制度史》①一书的撰写时,注意到元代农村基层组织与赋役制度的关系问题,但限于该书的体例和篇幅,无法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元代农村的基层组织是社,社的编制以自然村为基础。在中国封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涛
当下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中,除了通常意义上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还存在着大量地方法制理论所关注的"小制度"。这些"小制度"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民主恳谈、阳光村务、"一事一议"制度等。它们很大程度上并非出自政府的理性设计,而是在不同时间和领域中,互相独立的多重过程互动作用下自生自发的。农村基层"小制度"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培育、推进"小制度"的成长,分析研究这些制度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农村基层 民主建设 “小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章奇 刘明兴 单伟
自 1 998年《村委会组织法》正式颁布 ,实现村一级的民主 (自治 )已经成为法律约束。但是 ,对中央政府来说 ,它需要地方基层政府来执行自己所下达的各项管制任务 ,却又不提供资金 ,这样地方基层政府有理由自行收费以弥补成本。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 ,地方基层政府收取的费用 ,可能会大大超过实施中央政府管制政策所要求的水平。如果完全实现村级民主自治 ,地方基层政府搭车收费的行为会导致很高的成本 ,这样 ,地方基层政府很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支持甚至抵制村级民主自治。中央政府为使地方基层政府完成管制任务 ,也可能默许地方基层政府的“反”民主行为 ,从而出现所谓的“法律软约束”问题。我们的假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查旺斯基
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自治水平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以及党和国家执政根基的稳固。文章以阿坝州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基层农村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暴露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民族地区 农村基层社会 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