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3)
- 2023(16681)
- 2022(14358)
- 2021(13299)
- 2020(11489)
- 2019(25967)
- 2018(26018)
- 2017(50723)
- 2016(27367)
- 2015(30710)
- 2014(30331)
- 2013(29700)
- 2012(26827)
- 2011(24067)
- 2010(24088)
- 2009(22770)
- 2008(22112)
- 2007(20031)
- 2006(17410)
- 2005(15432)
- 学科
- 济(111786)
- 经济(111634)
- 业(80743)
- 管理(79366)
- 企(59364)
- 企业(59364)
- 农(49681)
- 方法(48973)
- 数学(43564)
- 数学方法(43038)
- 农业(32669)
- 财(32336)
- 中国(28278)
- 业经(27303)
- 制(25258)
- 地方(22940)
- 学(20607)
- 贸(19854)
- 贸易(19846)
- 易(19340)
- 务(18551)
- 财务(18489)
- 财务管理(18435)
- 体(17534)
- 企业财务(17457)
- 银(17161)
- 银行(17124)
- 环境(16517)
- 行(16290)
- 技术(16207)
- 机构
- 学院(381496)
- 大学(376273)
- 济(158597)
- 经济(155360)
- 管理(149135)
- 理学(128840)
- 理学院(127540)
- 管理学(125359)
- 管理学院(124653)
- 研究(123140)
- 中国(95008)
- 京(76983)
- 农(75163)
- 财(74773)
- 科学(74633)
- 所(61469)
- 中心(59439)
- 业大(59412)
- 财经(58410)
- 农业(57981)
- 江(57815)
- 研究所(55404)
- 经(53047)
- 经济学(48441)
- 范(47778)
- 师范(47291)
- 北京(47179)
- 州(45405)
- 院(43837)
- 经济学院(43774)
- 基金
- 项目(257040)
- 科学(203264)
- 研究(189193)
- 基金(187467)
- 家(162249)
- 国家(160859)
- 科学基金(139194)
- 社会(121407)
- 社会科(114840)
- 社会科学(114811)
- 省(102121)
- 基金项目(99573)
- 自然(89306)
- 自然科(87242)
- 自然科学(87220)
- 教育(86971)
- 自然科学基金(85679)
- 划(84221)
- 编号(78075)
- 资助(75909)
- 成果(62209)
- 重点(57519)
- 部(57381)
- 发(55524)
- 创(53620)
- 课题(52774)
- 制(50706)
- 国家社会(50233)
- 创新(50190)
- 科研(49445)
- 期刊
- 济(178410)
- 经济(178410)
- 研究(107156)
- 农(74571)
- 中国(74022)
- 财(60052)
- 学报(57090)
- 科学(53429)
- 管理(51805)
- 农业(50176)
- 大学(44347)
- 学学(42306)
- 融(36214)
- 金融(36214)
- 教育(35775)
- 技术(33872)
- 业经(33801)
- 财经(28594)
- 经济研究(27055)
- 业(24915)
- 经(24515)
- 问题(24278)
- 版(19775)
- 技术经济(18822)
- 统计(18128)
- 世界(17769)
- 理论(17436)
- 商业(16872)
- 策(16823)
- 现代(16802)
共检索到559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猛
项目制与项目现象的研究近些年成为学界的热点,文章以东北某农业乡镇——特拉河镇的大鹅产业项目为例,分析了项目制下乡镇政府与农民的共事行为。乡镇政府借助项目资金形成对农户的相对优势地位,引导农户参与到政府规划的项目活动中,在项目支持下,双方形成共事关系。但随着项目产品产生的政府效用下降,乡镇政府会减少项目扶持乃至中止项目,双方的共事行为也随之消解。项目共事的过程完全受政府主导控制,一旦农民选择参与项目活动,继续共事是其最有效的策略,但受政府突然撤资的冲击,农民被迫退出项目,将使得项目资金支持下农户经营的项目活动急剧萎缩。项目制引发的政府—农民共事行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反响良好的项目,但在这种共...
关键词:
项目制 政府—农民 政府效用 共事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太超 邓宏图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而合作社理事长的行为对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理事长会带来差异化的合作绩效。本文结合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探讨了合作社理事长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产生涉及经济逻辑和政治逻辑两个维度,企业家才能和政治身份是这两个维度的具体体现;两个维度的不同占比及其组合会衍生出四种合作社组织模式,每种模式对应一种理事长发挥作用的方式;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组织模式会发生动态演进。研究启示:中国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政治色彩鲜明,将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运行过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继伟
通过对建国后历史的考察,我国政府对于农民创业的管理经历了从主导到引导的过程。在当前农民主体性日渐增强的情况下,为了摆脱温饱陷阱的制约以及对于农民弱势群体的支持的需要,政府仍然有必要介入到农民创业的管理中去,基本思路是分类指导、服务为主和市场导向。
关键词:
农民创业 政府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曹聪敏 张丽
以县城作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西部地区陕西省合县县城城镇化的实践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打造城区”与农民“经营家庭”的双重经营行为共同推动了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经营行为具有内在利益契合性,地方政府“打造城区”的内容正是农民“经营家庭”所需,这在无形中形成一股推动县城城镇化的集合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县城城镇化经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双重经营已经达到接近饱和的临界状态,县域人口外流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在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应该立足现实,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县域产业振兴为抓手,走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化和县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二是打造村镇两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建立县城城镇化的梯度空间体系;三是推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改革,为县域人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对国家现有利益的重新调整,既涉及直接相关者的农民利益,也涉及间接相关者的市民利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公权力的政府还是作为政策受众的农民,都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惟其如此,才能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真正实现政府努力所向即是农民所望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典典 牛刚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秸秆利用率却较低。近几年,秸秆焚烧问题愈演愈烈,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文对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对三者形成的"僵化"三角进行优化,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秸秆焚烧 行为分析 行为优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马林靖 王燕 苑佳佳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关键。对天津4个"宅基地换房"试点镇的调研表明,"换房农民"换房后虽然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的增长更快,净收入有减少的趋势;而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有50.67%的劳动力没有工作,有36.44%的家庭依靠政府补贴生活。对政府行为与"换房农民"就业的博弈分析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过多或提供的失业保障过多,都会降低"换房农民"的就业意愿,而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则可促进"换房农民"的就业。因此,政府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多渠道安置体系;完善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剑朝 聂强
市场经济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有其必要性与创新意义。文章分析了现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中政府行为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合作 经济组织 政府行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剑朝 聂强
市场经济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创新意义。文章分析了现存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中政府行为优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合作 经济组织 政府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广桂 孟令杰
本文从农民市民化的界定出发,初步考察了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行为模式后,发现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动力不足。在对市民化过程博弈双方(农民与城市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行为博弈方法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市民化政策的博弈结果就是民工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变当前博弈条件(政策)、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丽琴
随礼是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习俗。本文依据一位东北农民K提供的随礼账册,对其在1989~2009年期间的随礼历程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探讨他在这一过程中的内心活动。K的经验说明,大多数农民对随礼并不排斥,甚至存在显著的心理需求,随礼是他们实现情感交融和经济互助的重要方式。农民随礼是有目的的行为,兼受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笔者认为,随礼体现"熟人社会"对其成员所产生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它在促进农民互助互济、增强农民归属感、弥补政府服务不足以及维持农民关系和谐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农村 随礼 情感交融 经济互助 乡村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猛
从地方产业经营失败没有引发农民对基层政府的大面积抗议这一现象出发,本文利用"制度—组织—行为"分析框架,以东北特拉河镇的大鹅产业为例,阐释了项目化塑造基层政府产业干预行为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的过程逻辑。与全方位干预地方产业不同,项目化时代,基层政府掌握产业项目的控制权,农户则拥有更多的产业经营自主权,前者采用了更具收敛特征的干预方式,由此建立起基层政府与农户的弱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风险分担机制,不仅阻断了经济风险向政治风险转化,防范了农民集体抗议行为的发生,更是将风险界定到农民一侧,使双方风险共担变成了农民自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泰安 黄泽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1年多了,新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数量众多,水平参差不齐;新《农合法》规则与新农民合作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不一致:社员法定权利缺损、盈余分配权减损,新农合组织法人地位缺失。面对农合组织的扭曲和异化现象,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主要以落实现在新《农合法》精神、规则为主,推动、鼓励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醒参与新农合建设的公司、企业保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制定龙头企业参与兴办新农民合作组织的相关规则,保护农民权益,预设纠纷处理规则,推动新《农合法》的实施。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保护农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丙奇
农民负担过重是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博弈的结果。减轻农民负担应致力于制度创新 ,一方面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 ,限制权力无限膨胀 ;另一方面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改变农民相对低下的社会地位 ,使农民有组织地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增强自身保护能力。
关键词:
农民负担 博弈 市场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