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9)
2023(6487)
2022(5458)
2021(4922)
2020(4164)
2019(9246)
2018(9062)
2017(16936)
2016(9148)
2015(10154)
2014(10164)
2013(9729)
2012(8790)
2011(7590)
2010(8336)
2009(8096)
2008(7849)
2007(7240)
2006(6400)
2005(6110)
作者
(25050)
(20968)
(20573)
(19622)
(13555)
(9922)
(9384)
(7776)
(7775)
(7508)
(7085)
(7063)
(6689)
(6667)
(6601)
(6278)
(6057)
(6048)
(5997)
(5866)
(5209)
(5035)
(5023)
(4758)
(4687)
(4663)
(4641)
(4631)
(4152)
(4017)
学科
(32178)
经济(32096)
管理(32075)
(28569)
(25242)
企业(25242)
(13421)
(12716)
审计(12200)
方法(12037)
中国(10053)
数学(9495)
数学方法(9348)
(8837)
(8550)
业经(8519)
(7876)
财务(7853)
财务管理(7782)
企业财务(7414)
体制(7330)
(7003)
金融(7001)
(6815)
银行(6808)
(6483)
技术(6313)
(6183)
(6109)
各类(5916)
机构
大学(128413)
学院(126400)
(54055)
经济(52831)
管理(49235)
研究(41684)
理学(41614)
理学院(41212)
管理学(40697)
管理学院(40456)
中国(33331)
(30736)
(27738)
财经(23295)
科学(21811)
(21047)
(20588)
(20221)
中心(19592)
财经大学(17357)
研究所(17280)
经济学(16987)
北京(16931)
(16507)
(15443)
(15247)
业大(15199)
经济学院(15121)
(14986)
师范(14863)
基金
项目(81397)
科学(65196)
研究(62128)
基金(60865)
(52917)
国家(52027)
科学基金(44995)
社会(41492)
社会科(39340)
社会科学(39328)
基金项目(31469)
(30559)
教育(28711)
自然(27549)
自然科(26858)
自然科学(26851)
自然科学基金(26403)
(25523)
资助(24424)
编号(24302)
(22211)
成果(21443)
(19223)
重点(18285)
国家社会(17763)
课题(17379)
(17268)
(17166)
教育部(17143)
人文(16462)
期刊
(64291)
经济(64291)
研究(42017)
中国(33632)
(27822)
管理(20231)
学报(16861)
科学(16274)
(15738)
大学(14045)
教育(13401)
学学(13208)
(12769)
金融(12769)
财经(12241)
(10503)
技术(10398)
农业(10111)
经济研究(9952)
审计(9951)
业经(8724)
财会(8408)
会计(8380)
问题(7860)
(6629)
(6320)
世界(6247)
国际(6181)
技术经济(5833)
科技(5681)
共检索到205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白胜  李梦梦  许又川  
从审计判断偏误角度研究审计失败的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提出纠偏策略的“替代说”和“因素说”都假定审计活动为个体行为,并排斥直觉决策的作用。基于审计项目组为工作常态的事实,探讨如何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研究发现:审计组织需要完成的判断任务可分为初始判断类和确认判断类,且在判断中完全用理性决策替代直觉决策并不现实;有效的审计判断需要累积不同类型的专家直觉,而不是一般性的审计经验;审计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项目组工作制、专业型组织结构、审计助理与组织的关系是“准交易契约模式”)和项目组内的三种“不平衡”(初始判断类专长的拥有者与使用者配置不平衡、组内人员的权责配置不平衡、专长类型与任务类型的比例不平衡)是审计判断偏误的重要成因;基于心理学理论的纠偏策略有评分表判断法、质量控制清单法和基准调整法。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池玉莲  
审计判断偏误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课题,审计判断偏误往往伴随着审计错误的产生,造成审计质量下降与审计风险加大。即使减少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启发法被运用,但审计判断偏误仍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它是审计判断过程中做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会因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本文通过透析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减少审计判断偏误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为降低审计风险与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明增  张继勋  
审计职业判断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它一直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而决定审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审计判断质量。在审计判断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审计判断偏误是一个重要的不利因素,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多地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从客户环境因素出发,评估客户经营风险以及重大错报风险,而定性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更容易发生判断偏误,从而会影响审计的效率或效果。因此,审计判断偏误的研究对指导审计实践,提高审计判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耿琳  
审计判断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审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的有限理性和认知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审计判断偏误制约着审计质量的提高,严重者甚至诱发审计失败。本文在简述审计偏误类型及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为完善审计判断研究和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杨明增  张继勋  
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稳定运行,而影响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审计判断偏误。时近效应和证实性偏误是运用锚定与调整启发法进行判断时容易产生的两种判断偏误。本文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背景,采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审计人员经验、努力程度对这两种判断偏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简单任务中,审计人员的经验够消除时近效应,在复杂任务中,审计人员努力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时近效应的程度,而且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努力程度对时近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共同影响;经验和努力程度对证实性偏误没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珍  王平  
在过去20年左右的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及利用"倒金字塔"的问题逐步产生和积累,并成为"看病贵、看病难"的部分原因。基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价值取向,政府必须反转"倒金字塔"、纠正资源的误配。参考国际经验,并行展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参保者就医行为管理工作是反转"倒金字塔"的保证,其中的首诊制(守门人制度)是核心。建设首诊制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采取由上而下、整体推进的管理方法。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福萍  
针对决策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时近效应的问题,本文在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时近效应的因素。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分别选取两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进行实验,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协方差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就简单任务而言,时近效应不受经验高低以及决策策略的影响;其二,就复杂任务而言,审计判断偏误的时近效应不仅受决策策略的影响,同时也受经验以及决策策略的相互影响。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审计判断是审计学研究的重点,审计师的审计判断能够影响到审计服务质量,提高审计服务的效率。本文以审计判断的有效性为出发点,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审计判断的两个重要命题"主体有效性假设"和"过程有效性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审计假设的框架效应、锚定效应、肯定效应和稀释效应等,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便改善审计师判断的准确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蒙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遭遇的关键难题是缺少微观层面催生教育教学活动发生明显改变的现实力量,绝大部分普通教师参与度不足。另外,高职院校对专业群建设的应有理念与路径还相当生疏,普遍套用专业建设的模式。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产业群的发展,应对接产业群中优势产业产业链上的一组适切的岗位群,拓宽人才培养口径,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与通用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场域。同时,专业群建设必须对微观层面的组织变革给予充分重视,着力构建专业群共同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晓岚  张超  李强  陈莹  
本文依据大量搜集整理的国外对审计判断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从审计判断绩效的影响因素出发审视了审计判断专家系统的建立依据,并对审计判断专家系统建立的进展状况进行深度的梳理,以期对中国审计判断专家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借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岚  张超  
审计判断专家系统是探索提高审计判断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已有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也逐步着手试探性的研究并已开发出了个别专项审计判断专家系统,那么这种辅助审计软件是否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判断质量,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判断质量评价标准的角度出发,以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专家系统为例,通过实验室实验检验审计判断专家系统的有效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蒋在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直觉,而且用直觉去判断或领悟各种事情。我们每当决定一件重大事情的时候,也几乎没有一件是能离开直觉的。既便最后的重大决策是经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程序而得出的结果,也是在分析论证过程中并非全部是靠理性的东西,也要靠人的直觉的参与和把握。作为一个调查者,会经常面对大量的复杂事情,这时不仅要靠自身的直觉独立地进行分析判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为群  
在理论上,增值税制具有其他任何一种流转税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然而,理论与现实之间严重的偏差常常使那些已在观念上相信增值税优越性的人产生困惑,也给增值税制的实际执行带来障碍。这种偏差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相当复杂的,但归根结底无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从主观方面看,可能是由于人们过分偏爱增值税而对它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藉此既解决经济效率的改进问题又解决税收负担的公平问题。事实上,要求一个税种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完全兼顾是很不现实的。从客观方面看,增值税制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实践中的增值税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其理论上所要求的基本条件,还依赖于许多客观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